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德育和智育的结合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德育和智育的结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00:16:23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德育和智育的结合
时间:2023-05-26 00:16:23     小编:孟凡利

关键词:德育 智育 结合 作文 做人

内容提要:古有要成才先成人之说。现今,国家领导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种场合及会议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为先。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我们教师更应当思考如何使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反映在作文教学上,就是作文和做人的关系。

古有要成才先成人之说。现今,国家领导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种场合及会议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为先。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我们教师更应当思考如何使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在这里,本人想就两者在作文教学上的结合稍作探讨。

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也就是说作文与做人息息相关,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是人们的生活阅历、知识储备、个人能力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是思想的载体,是灵魂的升华。一般来说书读多了,文章写好了,其做人的标准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对于自身的要求也趋于严格,人品自然会变得高尚,也就是文品即是人品。反之,人品高尚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给人以真的启迪,以善的感染,以美的享受。人品低下,作文再好也不会有用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屈原、李白、苏轼、关汉卿、鲁迅、巴金、老舍,一个个我们所熟知的文学大家莫不用事实证明,所有能够打动人的心灵的作品无不给人以浩然正气,令人怦然心动,同时他们高尚的人品与文品一起为人们所敬重。反之,那些人品不正、文品不高的作家,所写出来的文章虽有可观之处,但其人其文终究会被人们所唾弃、所遗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明证。

一、作文与做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者密不可分

作文与做人本应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即做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要讲真话,写真事,它不允许存在着虚假。的弄虚作假,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写出真实的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然而中国的作文教育只重作文而不重做人到处可见的是作文的范本,而很少见做人的范本。,只是为做人而开展的一种活动。应该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做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活动的需求之中,我们知道,作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对学生语文水平影响很大,而且还关系到学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真正确立,作文对他们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视。如果有一个学生作文时写自己是如何偷东西的,写的很细腻,从写作的角度看,确实很好。可是,对于这篇作文老师会给他高分吗?答案很肯定不会。如果一个学生上课写了一篇很好的拾金不昧的作文,而他下课后就去偷东西,那么他的这篇作文应该给零分。 所以作文与做人应该是一致的,如果把二者对立起来,就可能导致为作文而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作文的消极心态,那样我们的语文教学就相当可悲论文。相反,如果我们把作文同做人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作文活动中提升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准,使二者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做人的素质。

二、作文影射做人的准则

不可否认,在学生的作文中,说假说套话空话的比比皆是,学生的作文中都是激扬文字,批判社会的不良和黑暗,反应的社会形式都是一片大好,这些作文反映出学生自欺欺人、缺乏责任感的消极心理。当学生津津乐道于编作文时,童心已离他们越来越遥远;当老师沾沾自喜于好作文时,童真也越来越陌生了。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许多中学生有一颗严重贫血的心:他们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只知拿来,不懂付出,一遇到理想与现实有冲突有矛盾,就灰心失望,甚至是逃避。中学生道德水准的滑坡直接关系到中华美德的传承,中学生心灵素质的低下直接影响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中学生人格的不健全直接牵涉到中国的未来。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意识到:不仅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技巧,更要让学生通过作文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意识到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不必着急,更不应该害怕和逃避,而应该积极主动去面对它。追求人与文的积极统一,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使学生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丰富思想感情,培养人文素质。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当然要作的,但是要紧的还在于做人。我们要在作文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真切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思想的习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复杂工程,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让学生树立要做学问先做人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要担负引导学生做人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必须端正对作文与做人的认识,克服片面追求考试分数,忽视做人素质的错误倾向。把引导学生做人的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过程之中

三、做人映衬作文的境界

才德兼备、人如其文一样优秀,是我们理想的道德境界,而理想道德境界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让本该属于孩子的天然、率真回归,使作文与做人相得益彰,要摈弃刻意的矫饰与编造,学会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了然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形于文,在每一次的作文中经历思考、反省甚至痛苦的解剖,在作文中历练文笔,升华灵魂。在成长中作文,在作文中成长,这才是作文的真谛。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通过书写个人感悟提升精神面貌与写作水平,解决当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生活视野狭隘、社会责任感淡漠等通病,变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咀嚼个人得失悲欢的小圈子,心系天下兴亡之责,他们写作的题材拓展了,人生境界也随之升华。

作文与做人其实从来都是相通的。做人无疑影响作文,作文同样也会影响到做人。天天写假、大、空的文章,无异于成天塑造着虚伪卑下的人格。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做高尚的人,人不俗,文才能不俗。我们自然不能为迎合一时之不良考风,贪一时之功利,而断送中华传统为文为人之千秋美德。孰轻?孰重?因此,爱好写作的同学们,在平时的习作中,在提高自身写作水平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品德修养的提高,踏踏实实做人,做到德才兼备,和谐发展。

学会做人,学会作文,如果我们能从爱心、责任、自我出发,注意作文的立意、构思和布局谋篇,就一定能写出高水平、高境界的文章。我们相信:如果我们的学生是激励型的学生,就能够直面风雨坎坷、笑谈人生;如果我们的学校是激励型的学校,就能够英才辈出、大展鸿图;如果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激励型的民族,就能够奋发图强、民族复兴;如果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激励型的国家,就能够国富民强、繁荣昌盛。

我们教育并力求使学生追求真美,真善。作为一名教师要尽可能地让他们敞开心扉,展示个性,抒写真情,通过说真话,通过我手写我心,努力使每一次作文活动成为学生的一次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长此以往,写作自然就成为了学生表达情感的自觉行为,成了学生生活和生命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习作才能真正体现人如其文,文如其人,才能在作文的过程中和文本中体现人性,体现人文合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张志公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2、《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韩雪屏 王松泉 王相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7月

3、《现代阅读学教程》,王继坤 青岛大学出版社, 1999年

4、《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