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在班级小组建设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浅谈在班级小组建设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6:12
浅谈在班级小组建设中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时间:2023-08-07 22:36:12     小编:何鹏举

[摘要]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新议题,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学生自我人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的核心素养框架还在酝酿过程中,但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素养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之一便是团队合作能力。从多个方面对在班级管理中如何通过小组建设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最后提出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团队合作小组建设

一、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国际组织以及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我国也于2014年3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相关要求。核心素养不仅要强调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等内容,而且在指标选取上更要反映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虽然各个国际组织、国家或地区在指标选取上不尽相同,但“团队合作”绝对是其中的关键内容,这被国际上公认为学生应具备的一项核心素养。

“团队合作”概念于1994年,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此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在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团队配合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会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是一个关键的能力。但由于当代初中生多数为家里的独生子或独生女,在家里地位突出,很少想着去配合他人,与人合作意识淡薄,因此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个人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二、 实践策略

在学校生活中,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团队,班级同学相互依赖、相互协作,为共同的

愿景而努力奋斗。但是,班级人数较多,直接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是很难有效达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尝试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各小组自成一个团队,再匹配有效的奖惩机制,共同激发各组成员从本小组利益出发,相互协作,同时促进与其他小组良性竞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使小组成长为一个优质团队。随着团队建设逐步开展,各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1. 利用小组建构确立小组共同愿景和目标

团队如果没有共同的愿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工作就会索然无味。因此,在确定各小组成员时,需要将全班学生按照性别、学业表现、常规表现等方面尽可能进行平均分配,使各小组不输在起跑线上。小组成员确定后,各小组通过充分讨论,确定本小组的组名、组训和组歌,这是小组构想共同愿景的过程。

但是,仅有精神层面的愿景是不够的,小组作为一个团队还需有可操作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小组成员的动力。这种目标包括长远的目标及阶段性的目标,例如学年目标、学期目标、一周目标等。小组完成这种阶段目标能进一步提升成员的成就感,使小组长远目标更加明确。同时,这种目标还需包括多个维度,才能从多个方面规避团队发展的不利因素。维度可以包括学习成绩、卫生表现、纪律表现、体育表现、德行表现等。另外,这种目标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个人的。小组内部成员参差有别,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实际状况,在制定个人目标基础上确立小组目标。

2. 利用小组活动促进小组顺畅沟通

沟通是团队建立信任、营造良好人际氛围、共同协作的基础。小组沟通状况需要在一次次历练中得到完善。为此,班级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拆解为小组任务,使每个小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能力。

在年级的一次“故宫”素质提升外出活动中,我班各个小组提前接到了他们的任务,每个小组负责实地讲解故宫的一个重要景点,内容包括景点名称由来、景点功能作用、景点建筑特征、景点匾额对联等。接到任务后,各小组成员兴致高昂地进行了组内分工,有的按照需要介绍内容的几个方面进行分工,有的按照准备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分工。在实际活动时,各小组都能按照自己事先做好的分工秩序井然地给大家做景点介绍。通过这次活动,小组内成员的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 利用小组评分体系增强小组存在感

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中,一个团队运行的好坏是影响团队的生存的。在班级中,也应该创

设环境让每个小组都体会到存在感,小组评分体系的建立就有这么一种功效。首先需要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确定小组评分细则,从哪些方面进行评分,设定什么分值合适,评分后如何进行奖惩,这些都关系到小组的切身利益。开始运行后,各小组从互相竞争中逐渐加深自我的存在感,小组每个成员愈加努力地为小组用心用力,关心小组的得分、分析小组的问题、计划小组的发展,团队意识从而愈加强烈。

在我班期中家长会上,各个小组长向家长汇报了本小组前半学期的总分排名并分析其原因。汇报时,组长们既坦诚自然地肯定了组内每个成员的优点和付出的努力,也实事求是地说明了每个成员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俨然是小组的“大家长”。他们真诚的态度、朴实的语言和细致的说明让家长们感触良多,小组的存在感不仅植根于学生心中,也走进家长的意识里。

4. 利用组长负责制提升小组领导力

团队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团队的领导人,领导人关系到团队行动实施和目标的完成。在班级小组中,组长的角色至关重要,组长应能以小组利益为重,以身作则,善于协调和激励小组成员。因此,在组长的选择上必须综合权衡。组长一旦确定,就要承担起本组“领导人”的责任,推动小组有效地运转。

新一届初一学生需要完成综合社会实践任务,由此我班实行了组长负责制。各小组长督促组员填写活动感悟、上传活动成果并检查合格情况,然后向班主任汇报最终完成结果。原本庞杂的任务在组长负责制下完成得井然有序,在规定日期前全部合格完成。各位组长从中锻炼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领导角色也得到了小组成员的进一步认同和肯定。 5. 利用组内互补制增强小组协作意识

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家,家里的每位成员互相体贴、互相照顾。在班级小组建设中,笔者也想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这种温暖,希望他们能主动地为同伴分忧解难。

根据年级规定,每天放学后所有学生都要把自己坐的椅子撂起倒扣在桌子上,以方便值日生清扫。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时常忘记,而不倒扣椅子就要扣除小组分数。笔者每次看到没有撂椅子的学生,总会搜寻他们小组是否还有学生没有离开教室,如果有的话,就会提醒他帮助本组同学撂好椅子。很多时候,小组成员间会自觉自愿地互相帮助,笔者看到后很是欣慰,这种组内成员互相帮助的表现不正是一个团队所需要的吗?如有学生生病,笔者也会第一时间提醒小组其他成员帮助生病的学生把椅子放好、把学习材料收好或者把作业记好。

三、 实施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小组建设,笔者感觉学生小组的荣誉感和归宿感日益增强,小组成员间

的关系也愈加和谐。遇到任务时,小组长能发动大家集思广益,做好分工,顺利完成;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少了互相指责,多了直面问题,共同分析,共同行动。

学期末,笔者在班级进行了一次关于小组的小型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自己愿意去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协作;96%的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小组表示满意;97%的学生认为自己愿意配合组长完成各项工作;9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小组长有能力带动小组成员一起努力;96%的学生认为小组成员有困难时自己会主动提供帮助;93%的学生认为自己与他人合作能力有明显提高。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组建设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上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四、 反思与建议

在开展小组建设后,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

到团队的荣誉和利益,因此会积极主动地追求自我的完善,为小组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学生也愈加认识到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充分领悟到了团队的意义所在。

在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在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首先,尽可能保持团队的稳定性。班级小组一旦成立,频繁更换组员甚至组长会让学生对于团队的概念大打折扣。小组出现问题,应尽可能在组内解决,这样既保持了团队的稳定性,又从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其次,尽可能使团队与团队之间建立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虽然实际生活中,团队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班级里,为加强小组的荣誉感和归宿感,推动小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有一个较为平等的基础是必要的,否则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小组的发展。总之,班级小组基础上的团队毕竟有别于实际生活中的团队,在给学生充分创设团队环境的同时,也需在适当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 (9).

[2][美]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第五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