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在“玩”中发展学生个性

在“玩”中发展学生个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12-20 13:42:54
在“玩”中发展学生个性
时间:2016-12-20 13:42:54     小编:孙庆鹏

虽然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但社会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考试成绩仍然是他们鉴别教学好坏的主要依据,因此,学校、教师就不敢、也不会改变教育观念,不敢减轻学生身上沉重的负担。于是,学生三更灯火五更鸡,绝大部分时间在翻书山、越卷海,连休息日也参加各种“特长班”。这样的“浪潮”已经波及幼儿园,这样的教育制度造成了世界上最苦的学生。他们只会让别人提出问题,运用人类已经取得的知识,解决人类已经解决的问题。如果让他们回答(1)“癞蛤蟆是否有听觉?试证明之。”(2)“试说出一种根源在外太空的东西,并为你的理论作一完整的辩论。”等等问题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教育必须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适应教育,那就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听话”的机器,使学生失去自我,养成“奴性”;教师应当将学生培养成有主见、有思想的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

“玩”是人的天性,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主张: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比什么都重要。

一、玩中乐学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活动,人是在活动中发展的;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不仅心理需要发展,而且身体,包括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等也需要发展。学生爱玩,但通过细细观察,却发现他们不会玩,因为我们留给他们的空间和时间太少了,他们玩得太仓促,太紧张,还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生怕被老师、家长发现,玩的时候负担太重,玩不出质量。现在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发现、培养、强化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教师要有不老的“童心”,参与学生的游戏,和学生一起“闹”,一起“疯”。甚至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玩,和学生一起“探险”“野炊”“过家家”……其实在这些愉快的活动中,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学习,而且乐此不疲。

教师可以把玩的内容和学习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游戏因素,把学生带进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之中去学习,《公仪修拒收礼物》这篇课文本身就是一篇课本剧,学生在“过家家”的游戏中练就了很好的表演才能,学生拿到这篇课文就开始抢演角色,并自己组成了表演小队,开始练习。看着学生兴致勃勃的样子,我把本来精心备的课合上了,就让他们自己去捣鼓。结果,在学生表演完之后,我请他们说说每个人物的特点,他们的回答让我出乎意料,有的甚至是我没有考虑到的,整堂课似乎很乱,但学生的情绪都很激动,他们有话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甚至还私下里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这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只有懂得把“玩”带入课堂,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有可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玩中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还要有变通的教学方法,我们要树立这样的思想:只要能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就不要压制学生,而要敢于放飞他们的思想。既然学生喜欢玩,为什么不让他们玩个痛快,玩出花样,玩出质量呢?看看他们在玩中是否有所发现,当学生看到老师衣服和头发上沾满苍耳走进教室时,学生肯定会非常好奇而且觉得有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摘下来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再带领他们到田野中,认识蒲公英和苍耳这些植物,给他们空间和时间尽情地“玩”,在感受自然世界神奇的同时他们会自觉地去探究、去发现。当学生满身满头沾着苍耳和蒲公英回到教室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学生就会很自觉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想到的东西和课文联系起来,理解苍耳和蒲公英这样播种的原因,并赞扬这些植物的聪明做法。这样的“玩”不仅跟学习有关,而且还节外生枝,衍生出许多内容来,学生意犹未尽,到处去查找有关植物播种的奇异方法。还在课余时间自发地讨论、研究,不懂的问题也知道去问自然老师。这给了学生许多乐趣,不知不觉中,学生认识了多种植物,而且还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提问、学会了研究、学会了合作,学到了敢于实践和善于实践,他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懂得了许多课堂上搞不懂的问题,通过课后延伸,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这是一般语文课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玩中创新

我们愈来愈深刻地感觉到,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专制、压抑的课堂气氛会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和谐、活泼的气氛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为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游戏、幽默小品、“异想天开”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表演、自己想象。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故事学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你喜欢狐狸还是乌鸦,有的喜欢乌鸦的忠厚老实,有的喜欢狐狸的聪明机灵,其实学生更赞同狐狸的聪明,他们要做一只快乐的小狐狸。在学生有这样的热情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玩“超级联想”。“乌鸦上过一次当后,那只狐狸还能从他的嘴巴里骗得第二块肉吗?”此时学生兴致盎然,纷纷动脑。于是就有了“狐狸对乌鸦说:‘乌鸦,乌鸦你知道吗?我们的国家加入了WTO了,每个人都要学会英语,我刚学会了几句,我也教教你吧!A,B,C……’乌鸦觉得很好玩,就跟着念起来了……”还有很多富有创意的回答,都是学生当场想起来的。可见,一个轻松、随意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挥。

在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之前,教师如果让学生进行一次“水果拼盘荟萃”的实战演习的话,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无限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协调能力,而且他们在琢磨中,说不定也会发现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图案,或者还会发现其他有趣的图案,从这些微不足道的设计中,学生的个性得以真正发展。

现在的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模式,不如说是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的主旨就是人的发展,这使得教育更加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品德、情感、态度、生命、尊严、人格、民主和权利意识、科学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这些不是在“传”和“授”中得到的,而是在饶有兴趣的娱乐活动中体会到的,所以有目的地“玩”是一种艺术,它能攻克一道道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它会使学习变得更简单、愉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经常在变化,永远是新的,今天同昨天就不一样。”对于教师来说,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就是如何从儿童身上发掘常新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的实践只做了个尝试,要想使学生越来越聪明,个性越来越鲜明,教师自己就要有创新精神,并把这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