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08 02:30:38
浅议地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08 02:30:38     小编:

摘要:地图是经过压缩的“图形光盘”,它可以图解各种地理理性知识,我鼓励学生运用掌握的地图知识、技能,自己观察、想象,绘制地图,以图像的形式表达地理知识。这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关键词:创绘;多用;地图

一、创绘地图,展示自我

地图是经过压缩的“图形光盘”,它可以图解各种地理理性知识,我鼓励学生运用掌握的地图知识、技能,自己观察、想象,绘制地图,以图像的形式表达地理知识。这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例如: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是重点更是难点,在班级摆放晨昏仪,让学生进行各种变式图的绘制,贴在教室的墙上进行交流评议,对学生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十分有益。

二、图文变换,化繁为简

在地理知识中,有关人口、资源、气象、工农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进行图文变换。有助于学生进行空间关系、空间结构的分析。如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用一幅“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来表示更清晰明了。还可将图像转化为文字,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生根据“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来描述地理现象。如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造成哪些影响,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等,分析说明人口过度增长是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通过思维发散,学生提高了知识迁移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三、一图多用,拓展思维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结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在教学中,可经常采用一图多思、一图多用的办法,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对同一幅图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对教材中“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海陆间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四个方框又分别表示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地下径流中的哪个循环环节?

四、多图叠加,忆图解惑

通过多张地图的叠加,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展开范围和位置排列状态,解释分布状态与其他环境要素的空间关系,即空间上的成因关系。

如把《全球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模式图》与《风海流形成示意图》对应起来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风海流的成因及流向;把《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与《六大板块示意图》相互联系起来,学生就会认清板块构造学说与地壳运动的关系。

对比较复杂的地理问题,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如通过地图分析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可先展示《中国百万人口城市分布图》,再叠加三级阶梯地形图,学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级阶梯上(据统计,我国地形第一、第二、第三阶梯上的城市数目比例大致为1%、32%和67%)。再叠加出400mm年降水量线,分析两侧城市分布特点,得出结论: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只有包头、乌鲁木齐等城市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大多数城市分布的地区,既有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候。这样逐一观察后,可总结出: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集中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的中低纬度、东部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的分析判读是近年高考的必考点,又是学生的弱点,我选择经典地形区,设置疑问,把形象、生动的图与思考题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关注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经过图像教学的实践,一幅一幅的地图被学生储存在大脑中,构成大脑地图知识体系,手中无图,心中有图,解决地理问题时,忆图解惑,学生的空间思维水平逐步提高。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张有弛、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理解知识、消化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在十几年的地理教学中,我针对农村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采取有效方法手段,收到了良好的实效。例如我在讲《世界人口》的“人口问题”时,首先放映了一些图片及教学视频来反映现实情况,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进入教学。这样学生从表象到实质,由社会生活到知识储备,不仅兴趣提升了,还缩短了学习的距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好引导,引发学生主动探知;及时疏导,为学生指点迷津;最后把握住指导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