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应用举隅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应用举隅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0-04 11:01:51
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应用举隅
时间:2019-10-04 11:01:51     小编:

[摘 要]初中化学有概念抽象、反应微观、实验过程漫长且危险等特点,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微课具有直观生动、可多次播放以及可借助社交软件在线学习等特点,对初中化学教学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常见的微课类型有直观表现微观现象类、解决疑难问题类和基本实验操作类。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7-0068-02

微课的引入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创举。微课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应运而生,不仅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双管齐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也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课题。以下是关于初中化学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举隅。

一、直观表现微观现象类微课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会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研究中涉及微观世界,而微观世界是抽象的、不可触摸的,这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微课可以把微观的、不可触摸的现象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原子、分子、离子这类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大部分教师都是靠语言来阐述,但即便讲得再透彻,总会因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存在差异,而出现对知识点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等情况。此时,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微课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那么学生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微观概念了。

【案例1】“分子和原子”

(1)设计意图。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2)学情分析。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接触的大多是宏观概念,形成的是宏观思维,没有形成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而本节课所学的分子和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用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例子以及相关视频来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3)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及其变化的不同。

(4)微课应用。采用微视频模拟的方式展示分子、原子在变化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分子、原子的微观世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分子、原子印象。制作 “水蒸发”与 “水电解”微课,将微观变化现象直观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区分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并归纳出如下对比图。

二、解决疑难问题类微课

我国化学教学一般都是从初中开始普及的,学生的化学学习起步较晚,加之化学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一系列的疑难杂症类问题,这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特别注意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按照不同的知识点,设计并制作各种疑难问题类微课,各个击破,帮助学生扫除化学学习中的障碍。

【案例2】“化合r的形成”

(1)设计意图。理解化合价的等价交换原则,特别是要掌握等价交换原则中的“价”的共用电子对数或者电子得失数。

(2)疑难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元素的原子之间在相互结合时为什么会有得失电子的现象发生,以及共用电子对是如何形成的。

(3)学情分析。在学习化合价之前,学生学习了化学式和化学式所代表的意义,因此从化学式的意义引出物质的化合价,在逻辑上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易于学生理解。考虑到化合价理解的难度,我们对形成共用电子对和得失电子的过程利用微课来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合价的形成。

(4)微课应用

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化合价的含义是什么?”(由一种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合价),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举例讲解:下面我们以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讲述化合价是怎样形成的。右图为氯原子和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化合的过程中,钠原子失去了一个电子,所以化合价为+1;氯原子得到了一个电子,所以化合价为-1。可见,化合价的数值是由该元素一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数目决定的。失去电子的元素显正价,而得到电子的元素显负价。

三、基本实验操作类微课

化学实验操作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类微课应运而生。化学教师利用微课可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所要掌握的要点。同时,微课还可以演示一些不按照正确实验步骤操作造成的后果,使学生明白不当操作的严重性,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流程。另外,先让学生观看基本实验操作类微课,感知化学实验的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可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设计意图。通过本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流程,记录实验结果。

(2)学情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个实验对精确度要求比较高,很多学生在短时间的实验中很难掌握实验原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也不是很理解。

(3)实验教学思路。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后,先让学生观看“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微课,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流程,并记录实验结果,然后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

(4)实验微课录制步骤。①先测量硬质玻璃管的容积,记为V1,测量方法为:向硬质玻璃管中注满水,塞上橡皮塞,然后将水倒入量筒,读出数值即为玻璃管容积;然后再测量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记为V2,测量方法为:把气球内的气体赶到注射器内,读数即为空气体积。那么V1+V2就是反应前的空气体积。②等到反应结束后,氧气被完全消耗,空气体积减小。等反应装置冷却后,读出注射器的读数,记为V3,那么V1+V2-V3就是实验中消耗的氧气体积。③进行实验,按图(略)连接好装置并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在玻璃管内装入足量的铜粉,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内的铜粉并来回抽动注射器活塞,使铜粉与氧气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将剩余气体抽到注射器内读数。

综上所述,信息知识时代正在改变着并将长期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活用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抓住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开发微课资源,设计并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如课前预习类微课、课堂演示类微课、课后复习类微课等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