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拔节阅读思维 演绎智慧课堂

拔节阅读思维 演绎智慧课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9-01 01:02:53
拔节阅读思维 演绎智慧课堂
时间:2022-09-01 01:02:53     小编:

当下的课堂,貌似热热闹闹,实则学生的阅读思维并未得到提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潜下心来,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文本,让阅读思维得到拔节,演绎智慧课堂。

【关键词】研词析句 自主学习 融入生活

目前,无论是公开课,还是赛课,教师对每个教学环节实行无缝对接,移步换景无痕,景景精彩有度。课堂宛若一个艺术品,学生的发言、朗读、思维等一切按部就班。然而,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一定适合吗?也许听课教师听得津津有味,上课教师酣畅淋漓,但学生却如提线木偶般,一切听从教师的指挥,感觉不到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

真正有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未必要有热烈的学习气氛,我们需要的不是教师即问,学生即答,而是需要学生能潜下心来,在思索中前行,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崔峦教师提出:“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策略,并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文本,重视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活动。

一、感知:研词析句。潜心会文

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认为“静能生慧,慧能生智”。课堂只有静下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虽不至于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但能让其沉浸在文本中,与文本、作者、主人公进行对话,带给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智慧的挑战。

【案例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第10册)

师:人物的语言就是表现人物情感、品质的通道。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关注人物的语言,去品味语言,尝试走近彭德怀。(侧板书:品味语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第2小节,体会彭德怀说的第一句话。

(生默读后交流)

生1:我关注到了句中的“念叨”,这个词一般是指将心里话和别人交流,而且指人与人之间,由此可看出彭德怀和骡子之间的亲密,他把大黑骡子当成伙伴一样。

生2:我看到了“悄悄”一词。当时人的粮食都很少,但彭德怀仍然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大黑骡子,关心大黑骡子胜过关心他自己。

生3:我有补充。“悄悄”也能说明彭德怀不想让战士们发现自己将粮食给了骡子,倘若知道了,战士们就会担心自己!由此可见,彭德怀爱他的战士们!

师:一个“悄悄”品味出了彭德怀“胸怀大爱”。(板书:胸怀大爱)

教师要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设置的问题要具体而有思考的余地,能促使学生阅读课文,研读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教者让学生主动触摸文本,关注提示语,通过“念叨”“抚摸”“悄悄”等词的理解,接受文本语言的浸润,让学生心灵自然地涂上一层与文本情感相和谐的底色,获得整体感受和独特体验,对提高分析归纳能力、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二、批注:自主学习,习得方法

朱熹的“读书三到”,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鲁迅的“读书五到”,都在强调着读书要学会批注。学会写批注,为学生架设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能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思作者所思,感作者所感,言作者所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

【案例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苏教版第10册)

师:(出示)选择彭德怀三次命令中的一次,用“品味语言,关注提示语”的方法,默默地品读、思考,你从中读出了彭德怀哪些情感、品德、性格?体会越深越好,用批注的形式写在旁边。

(学生阅读)

师:现在开始交流阅读体会,谁来?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中的“决定”这个词语感到彭德怀内心舍不得杀大黑骡子,但又无可奈何,别无他法,战士们断粮了。

师:面对这种情况,彭德怀的神态是怎样的?

生:我感觉“深情”一词。

(生读“彭德怀深情地望着……走出草地”)

师:他为什么平静地说?他这个神态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生:因为如果表露出来了爱大黑骡子,那么战士们更舍不得杀骡子了。流露出的其实就是对战士们的爱!

生:我从第二次命令中,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感受到了彭德怀心中的那份矛盾、不舍;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其中“大声”一词,看出了他性格中的坚强和刚烈。

师:抓住“大声”一词,这是人物说话时的语调,用心!(板书:提示Z――语调)

生:他下令杀大黑骡子,自己却是下不了手的,这分明就是对大黑骡子的爱!

师:是啊!既有刚烈的性格,也有着柔软的内心!

生:……从这段语言中我读出了彭德怀身先士卒,虽有坐骑,却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师:好一个“同甘共苦”!

自主学习时,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有利于将瞬间的灵感固化在页面上,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为什么对大黑骡子的表情是深情的,而对战士们的语气却是平静的呢?”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着深情。教师的提炼,教师的语言是意味深长的。如果进一步理解将军所说的话,我们也不难看出将军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的原因,体会到将军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情感了。也许这样,学生对“深情”与“平静”中所表现出的人物情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体验:融入生活,个性表达

离开学生的经历、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将是镜中花、水中月,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进行整合、重组,融入阅读教学中,方能唤醒经历分享经历,最终建构新的经历,阅读思维才会有质的飞越。

【案例3】(《月光启蒙》苏教版第10册)

师:课文中母亲却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看着母亲,往日的一幕幕、一帧帧尽现于眼前……

生1:是母亲,每逢家里有好吃的,她总留给我吃,自己坐在一边,静静地看着我吃,对于她来说,那就是最大的满足。

生2:是母亲,每逢刮风下雨,总担心我会受凉淋湿,会带着棉袄,带着雨衣前来接我,哪怕学校与家很近,等我回到家后,她才继续做其他的事。

生3:是母亲,每次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她总会悄悄走进我的房间,帮我掖好被脚,担心我受凉。

师:母亲,将她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我,所以作者发自内心深情地咏唱――

生齐读: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飞向诗歌的王国。

师:文中的母亲,让你看到了谁的影子?

生:我的母亲。

师:其实,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深爱着自己的子女。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

生齐读: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飞向诗歌的王国。

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母亲唱歌谣,讲谜语,讲故事,让我爱上文学这个层面,是无法拨动学生心中的“琴弦”的,学生只能是泛泛而谈的感悟,只会在文本的表层游移,不会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不会去倾听自己的内心,不会去声情并茂地读出对母亲的赞歌。

教学中,一句“看着母亲,往日的一幕幕、一帧帧尽现于眼前……”将学生带入生活,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辨中有所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理解,积淀在他们心中的生活体验、知识、价值观在被唤醒、增强、拓宽,生生之间分享着彼此的思考,交流着彼此的思想,灵感不断被催发,智慧的火花不断被点燃,新的感悟不断呈现。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一门思维学科。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锻炼和思维表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作为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打动学生,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生长的声音,使每一节课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历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