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作文教学的几点小策略

作文教学的几点小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2:27:19
作文教学的几点小策略
时间:2022-12-28 02:27:19     小编:

从最初的看图说话到现在的作文教学,这一直是让老师和学生很困惑的一个问题。当前的作文教学正在朝着模式化的方向转变,导致学生的作文死气沉沉,缺乏灵气。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怎样促进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谈一谈浅显的教学感悟。

一、“深刻”的作文怎样炼成

1.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留心生活,热爱生活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拥有一个敏锐的观察力,增强思考问题的心智。并及时善于用笔记录生活,把它当作生活中有趣的一部分,长期坚持将有可能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情感得到表达。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衡量点就是看作品中是否融入了真情实感,是否发自内心。优秀的作品一定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在如今90后00后学生大都关注一些非主流的情况下,教师怎样在课内课外去做一个很好的引导,将其思想扶正已经迫在眉睫。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结合班内学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征文大赛,让学生写以感恩为话题的文章。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就写你生活中的、给你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曾经令你感动过的小事,就行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需要惊天动地。记得曾经的一次学生讲评作文课上,刚开始有人读出50分的优秀作文时,教室后面居然有人偷偷说“高大上啊”。之后教室里一片唏嘘。当读到第三篇时,教室里格外安静。是一位女同学的作品,很简单,没有夸张排比,只是叙述了一次晚自习后,妈妈帮她洗脚这一件小事。后来,她的这篇文章在校报上获奖了。我想它之所以获奖,大概真正打动评委老师的不是它的结构、不是它的语言和技巧,而是它所流露出的真情。所以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2.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对待一切新生事物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罗丹早就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在我们的大多数高中作文都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那么见到这些问题后怎么样去分析就显得至关重要。这关键要看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怎样去看待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他的两面性。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找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纠结于一点不放,不要将问题引入一个死胡同。

二、作文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由于学科众多,导致实际上学生并不能将大量时间用于写作,所以只能在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当然作文能力的提高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1.关注社会热点

学生在写作中的素材最好的来源就是社会的热点事件,同时在新课改以来作文的题目也越来越多是考察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就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就可以看出,社会热点类作文成为了考察的新型重点题目。所以是否关注热点已经成为了高考作文是否成功的关键。

2.拓展写作的思维

从本质上说,作文属于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及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所以我们不得不说说学生思维的拓展。那么怎么样去拓展我们的思维呢?这就需要突破原本教育的束缚性,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学生答题方案只是为了成绩。并不能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文章不能展现学生自我个性,这也是应试教育最大的不足。影视作品,报刊杂志都可以。总而言之要于无声处,去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而不是带着枷锁被动前行。

3.培养哲学眼光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要从关注的社会热点及如何拓展写作思维这两方面入手,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即一定要有哲学的眼光。写作本身就是文学的表现形式,而运用哲学的眼光去写作,文章才会更加深刻,更加吸引人,才会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方法技巧

写作技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得到提高,第一方面将真情实感诉诸与作文当中。为学生搭建一座交流的平台。第二部分可以采取学生相互交流,(组与组,班与班),甚至教师可以写写“下水”作文,拿出来与学生交流。第三部分可以先选择模仿成功的文章,对文学大家作品的仿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慢慢的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很大进步。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及写作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些方法提高写作技巧。第四部分也可以从写题目到开头,再到中间,最后到结尾,这样片段式的去练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样既没有负担,也提高了写作兴趣,一举两得。

在实际语文作文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对高一到高三学生的教学提供一个阶梯式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写作能力的同学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一个渐渐的写作学习过程中作文能力逐步提高。中学生的语言很多时候跟他们的年龄契合,常常让人眼花缭乱,只有多加锤炼,回归生活本真,方能写出有“人气”的好作文,从而决胜高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