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诗歌鉴赏中注释的重要性例说

诗歌鉴赏中注释的重要性例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9:24:31
诗歌鉴赏中注释的重要性例说
时间:2023-08-06 19:24:31     小编: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都有很大作用。然而,一直以来,每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得分率都很低。为此,本文以诗歌试题为例,拟从关注诗文中的注释这个角度,探讨、总结鉴赏古典诗歌的策略,希望对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歌鉴赏有一定的益处。

一、腹有诗书,曲径通幽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多了解一些掌故知识,不但能开阔视野,而且有助于答题。

【例1】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半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魏晋名臣羊祜是蔡文姬的外孙,后人以“蔡家亲”借指表亲。

问题:诗题首冠一个“喜”字,作者是怎样表现“喜”的?

参考答案:这里要注意诗中的反衬手法。诗人自身处境孤苦,外弟的来访带来了极大的慰藉,从侧面表现了作者的喜悦。

从答案看,诗后的注释似乎可有可无,但是如果不点名“蔡家亲”即指外弟这样的表亲,恐怕有学生会纠结于卢姓外弟与蔡姓亲戚之间的关系。而有了这个注释,学生就会了解典故,掌握新的知识,从而有所收获。

【例2】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注】相传楚王喜欢细腰女子,宫女为迎合他,而多有饿死。

问题:试简要分析作者借“柳”表达出的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第二句尽写垂柳之美,第三、第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典故,托物寄情,巧妙地讽刺了世人窥探皇帝意向,逢迎谄媚的丑恶现象。

离开了注释,学生容易将诗歌的感情误读为对柳树姿态的赞美,毕竟“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妙印象已深入人心。而有了诗后注释“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提醒,能使学生对诗歌做出到位的解读。

二、知人论世,把握全局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诗歌教学提出了要求: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而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也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对理解诗歌很有帮助,这是诗歌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3】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杜甫历经离乱,开始有了安身之处,即成都草堂。春暖花开,杜甫独自散步江边,写下本诗。

问题: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诗歌自然多是“沉郁顿挫”的风格。还好有了诗后注释,于是拨云见日,这首诗只是作者表达纯粹的喜悦这么简单。

【例4】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主张改革而被削职为民,于苏州建沧浪亭,隐居不仕,本诗作于此时。

问题:你认为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表面看,诗中写的是闲情。但是有了文后的注释,就会明白:原来,这是压抑着痛苦的闲适。不发牢骚不等于真的放开一切,静谧的环境,看似诗人有宠辱皆忘的淡泊,但是实际上只是诗人痛苦的克制压抑自己而已。

三、关注细节,赢得成功

诗歌鉴赏分值虽小,但涵盖的内容却不少。学生要想得高分,就必须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诗歌,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线索,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努力让答案更加全面、完整才行。

【例5】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罢免。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第一、第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景色可以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第三、第四句写了作者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鸣叫中关上门,世态炎凉,冰冷入骨。

通常学生会落入“寂寞之感”“惆怅之心”的窠臼,没有关注到诗人处境的变化,于是“世态炎凉”这个得分点很容易被忽视,而不全面的回答自然影响到得分。“张罗地”并不难解,而注释里特别提到,自有其用意。

【例6】

月夜

杜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潼关,杜甫身陷贼营在长安所作。

问题: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自己的离愁和对妻子的思念”这点应该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在注释中特别强调了诗人思家而不得归是因为陷敌,于是诗中除了有小家情结,还有一个更大的牵念――对国事的关心,憎恨离乱。

四、前后照应,相得益彰

诗歌试题中,本就有题目、意象、关键词等内容暗示着答案,学生在答题时再结合相关注释,通过前后照应来理解诗歌,自然就会得到正确答案了。

【例7】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问题:“卧看”二字逗出了怎样的情思?试作简析。

因为诗中有“扑流萤”之说,学生很容易联想到“宝钗扑蝶”的娇憨,于是把画面理解成为女孩子的少年游戏。可是正确答案却是“如花美眷,流年似水的哀愁感叹”。这基调的全然不同,是为什么呢?首先,这里有“冷”“凉”的反复渲染,清冷的基调并不隐晦。其次,“秋夕之小扇”总有那么多不合时宜。再次,可以看注释:“流萤,即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传说腐草化萤。”“腐草化萤”,暗示了它只出没于冷清幽僻的地方,这为诗文添上了又一抹冷的色调。

【例8】

咏史

戎昱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注】安史之乱后,唐国力衰弱,宪宗召集大臣商议边塞政策,大臣大多持和亲之论。

提问:这首诗歌用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

《 咏史 》的题目简单明了,以史为鉴,只是为了诉说今日的失望,这是典型的“借古讽今”手法。而结合注释,“用汉来讽唐,对朝廷执行的屈辱和亲政策的一针见血的指责”这个正确答案很容易就可以得出。

诗歌是客观的,而注释则凝结着出题者的主观情绪。毕竟注释并非每一首诗歌都会配有,出题者为什么会设置这个注释,它决不会是凭空而来的。当学生面对诗歌问题,冥思苦想着答案的种种可能时,不妨用细腻而敏感的心,通过注释去发现出题教师仁慈的提示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