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用真爱拨动问题学生的心弦

用真爱拨动问题学生的心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1-09 11:58:34
用真爱拨动问题学生的心弦
时间:2019-11-09 11:58:34     小编:

关键词 问题学生 行为分析 帮助教育

有这样一个教育案例:

我班学生小S,15岁,男生。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父亲常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因赌博欠下了不少的外债,小S的父母感情一直不好,从他两岁起母亲就去广东打工。他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家庭生活相当贫困。在他上初二时,父亲去世了,而爷爷奶奶已是70多岁的老人,从此这个家庭更为贫困,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了他母亲的肩上,为了维持生活及供两小孩上学,他的母亲只好继续到外地打工。

自初二起,小s就开始经常去网吧通宵达旦地上网,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自我封闭,不能与同学正常交往,脾气大,容易情绪化,花钱大手大脚,不懂节约。

一、不良行为的分析

1 个体心理原因。该生家庭困难,特别是他父亲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在寨里寨外名声不好,他为此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并产生自卑心理。他有着很重的心理负担,不敢正视自己的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甚至自暴自弃。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缺失,他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呵护,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使得他和其他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种心理落差导致该生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严重影响了他与别人正常的社会交往,从而出现性格孤僻、厌世自闭等心理障碍。解除心理枷锁,让他抬起头是转化他的关键之举。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处理得好,缺陷也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优越感。”从该生的个体情况来看,他的心理问题比别人要稍严重一些,相对来说转化的难度要大一些。

2 家庭因素。长期以来,小S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奶奶年龄大、身体差,而且没有文化,他们与小s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小s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诱惑和挑战,因此缺乏自律意识。他母亲由于常年在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经常给孩子金钱作为母爱的补偿,特别是他父亲去世后,他母亲宁愿自己节衣缩食,甚至借钱也要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母亲对他过分娇纵溺爱,有求必应,又不对他进行必要的教育,导致该生价值观念扭曲,养成奢侈浪费、乱花钱的不良习惯。

3 学校教育因素。初中时,小s就读于本地的一所中学,因为追求升学率,学校里有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之分,小s初一、初二的时候成绩很好,分在重点班,到初二下学期,父亲去世给他的打击很大,老师又没能给予有效的帮助和引导,从此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初三就被分到了普通班。这对他脆弱的心灵是一次致命的打击。普通班里的学生普遍感觉升学无望,大多数学生无心向学,旷课上网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群体里,小s也就随波逐流了。

4 社会环境因素。网吧的经营者唯利是图。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并容许他们通宵达旦地在网吧里度过,这就造成了缺乏自律的小s后来对网络的痴迷与依赖。再有就是农村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在农村普遍存在着“读书无用,打工有理”论,导致了许多农村孩子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桌球室,厌学、逃学倾向明显,当然这样的思想也同样左右着小S。

二、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教育

1 与家长多联系、沟通,让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通过电话与小s的母亲进行沟通,让她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批评,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同时让家长明白,钱不能弥补孩子对亲情的需求,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会让孩子滋生好逸恶劳、铺张浪费的坏习惯;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及时肯定。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母亲对自己学习的关心;家长更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现在她母亲虽然远在广东,可每隔两三天总会抽出时间来给小s打电话,了解儿子的学习及生活,同儿子沟通交流;还经常主动给我打来电话,了解小S在学校的表现。

2 帮助小s纠正观念、树立自信,帮助他融入集体,找到和人交往与沟通的乐趣。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外界的批评和表扬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情绪行为。为了让他对生活重新产生热情,在学习、各种竞争、人际交往中树立起信心,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耐心教育,帮助小s树立信心。我通过和小s单独谈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并告诉他要懂得体谅母亲的艰辛,同时告诉他身上的毛病是可以改正的,老师和母亲始终支持他,鼓励他振作起来,正确面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过去的经历,力争自强不息,活得更好。

(2)给予关爱,用爱心抚慰他的心灵。我尽可能启发小s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在班级活动中,让他能够感到温暖,对老师和同学产生信赖感,让他在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中淡忘家庭不幸带来的忧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

(3)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尽可能地放大小s的优点,当他做好某件事情时,哪怕是别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我都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小s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教育的效果保持时间不长,时有反复,我对他的教育保持有足够的耐心,不怕他反复,多给他些理解、信任、宽容和亲近。

(4)要充分动用班级的资源,让其他学生行动起来帮助他。为了使小s能融入班集体,我有意安排班里性格开朗的学生与他同桌。并交代班干部要在课外活动的时候想办法让他也参加,希望让他在活动中释放心中的不快,在活动中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

三、教育效果与反思

现在小s乱花钱的毛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跟同学关系有所改观,有时也跟同学一起下象棋、打球,上网也能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再有夜不归宿的现象了,有时候周末他想到同学或亲戚家,都会事先征得我的同意。平时小s还能主动与我讲心里话,什么事情都喜欢跟我说,特别是与同学间交往时的一些麻烦事情,也会告诉我,我也会给他一些意见,帮助他处理一些与同学间的小矛盾,和谐与同学的关系。同学们都说小s终于“阳光”一些了。

面对小s的转变,家长、老师、同学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1 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的过程会有反复。因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同时,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全盘掌握其动态和变化;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 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学生不良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