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谭毅斌:作品取名“unique”

谭毅斌:作品取名“unique”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2:38:35
谭毅斌:作品取名“unique”
时间:2023-08-07 02:38:35     小编:

谭毅斌

北京服装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 2015届本科毕业生

柔软的真丝面料,晕染出朦胧的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层层相叠之中又呈现出清晰立体的动物图案:企鹅、野马、熊猫、北极狐、大嘴鹳……细细数来一共有300种!这是一组以野生动物为背景图案的水彩面料设计,取名“unique”,是将不同生物置换到不同环境碰撞出的独一无二的感受。

毕设理念:unique

由于纺织品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工程量比较大,谭毅斌的毕业设计从2014年6月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来自以色列的导师Perez perach给大家的毕设作品框定了一个概念命题:born again(重生),希望大家通过对重生的理解,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定义。拿到选题之后,谭毅斌就陷入思考之中。怎样既符合主题,又能体现自己设计理念的独特?“对一个设计师而言,设计创意是很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决定了最终的成果。”经过一个月的思考,在某天晚上临睡前,谭毅斌脑袋里突然蹦出“unique”这个单词――独一无二!

第二天一早,谭毅斌就爬起来,开始思索这个设计灵感。独一无二是个理念,要找内容去填充。什么是独一无二的?人、动物、植物、城市……谭毅斌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起来。他在制作sketchbook(写生簿)的过程中尝试了很多的素材,每天空闲时间都拿着笔在草稿纸上画机械、生物、人、自然环境等各种图案,但仍然没有思路和灵感。于是谭毅斌主动找导师Perez perach表达了自己的困惑。教授大家图案设计的创新运用,对服装设计有很好敏感度的Perez perach告诉他,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碰撞的角度考虑。“试试从宏观角度看待事物的不相同性与从微观角度看待事物的相同性,这样每个事物就都是独一无二的。”

于是,他将绘画元素与不同材料拼接,将所有素材打散重新构造。慢慢地,谭毅斌从中找了核心概念元素:野生生物与抽象环境。“每一种生物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存在,但随着环境的恶化与破坏,生命在逐渐消逝,甚至最后每一种生物就只剩唯一一只了。如果这唯一的动物为了生存,会不会为了适应环境去到另一个环境?例如海洋生物跑到了荒漠戈壁,北极熊到了森林,这样一来它们会碰撞出怎么样的视觉效果与主题含义?

沿着这个思路,谭毅斌打算将海洋、沙漠、热带雨林、极地里的不同生物与不同的环境进行交换,通过具象的生物绘画与抽象的环境绘画结合,打造出富有个人特色的设计风格。最后,谭毅斌决定手绘出300种野生动物,然后分别呈现在12款真丝印花面料、1套真丝印花礼服和1款旅行背包上。这个设计思路前后花了他近5个月的时间才最终确定。

先从手绘做起

确定设计创意之后,还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将它表达出来,因此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谭毅斌很喜欢精细的设计风格:“我觉得精细才能体现高端的品质。”他希望找到设计与工艺最佳的契合点,最终选择了用针管笔线描法画出300种野生生物。针管笔是一种类似钢笔的绘画笔,能利用空气的压力和重力绘制出均匀一致的线条,最大的特点是线条十分精细,有的比头发丝还要细许多倍,“我就是被它精密而整齐的表达线条所吸引,很符合我的口味。” 这个画法他从高三就开始接触了,大学期间,谭毅斌依然将它作为自己的爱好坚持学习。

大二时,班里开设了一门基础课――国画花卉白描。课程结束后,谭毅斌意犹未尽,打算用针管笔来画花卉。于是他前往北京植物园,用相机把植物园里每一种花卉从不同角度都拍了一遍,一共拍了1000多张图片。回到宿舍,他就开始对着照片临摹练习,从花卉的不同种类,到不同形态、不同角度,将根茎叶花几个部位反复练习,最后共画了200多张4K大小的画稿,这次练习也大大提高了谭毅斌的针管笔线描法基本功。做毕设时,他选择好300种野生动物后,就投入针管笔线描中,深厚的功底让他得心应手。一只精致的斑马用半天时间就可以画出来,300种动物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手绘的纸质稿画出来后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将它们转变成电子稿才可以进行印刷。通过扫描仪自动扫描,画好的手绘稿会输入到电脑上。但由于针管笔的线条十分精细,扫描仪扫描之后,很多线条都连在一起,无法分开了。谭毅斌只好将扫描后的图片输入到Adobe illustrator矢量插画的软件中重新修图。然而,电脑修图可不比实际手绘操作方便多少,为了将每一根线条都画清晰,谭毅斌要将图片放大几十倍,这样的结果是放眼望去所有图片都变成了密密麻麻的线条。“真的是既崩溃又麻木!”谭毅斌花了近一个星期对着电脑反复修改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线条,很多时候一坐就是半天,“过程虽然辛苦,但结果我还是很满意的,每张图看起来都很细密整齐。”

钻研丝网印刷

对于自己的毕业设计,谭毅斌坦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工艺表达,这一次,他又选择了高难度的丝网印刷术。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秦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丝网印刷的优势在于可以大批量的生产与十分精良的印刷质量。在美国波普艺术流行的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与设计师安迪沃霍尔的代表作品《梦露》就是使用了丝网印刷工艺。谭毅斌认为这个工艺能很好地将他画的针管笔线描图案印刷到真丝面料上,精细的图案搭配真丝细致的面料,可以彰显一种精良的品质。而关于这门技术的学习,则来自他在大学期间点滴的钻研积累。

在大二上学期,谭毅斌接触到《图案设计与丝印运用》这门课,当时专业课老师讲到丝网印刷可以在面料上呈现出最好的精密度与清晰度,比其他印刷效果的表现力都好时,就一下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由于课程的时间有限,对于丝网印刷工艺与设计之间的关系只了解了个皮毛,谭毅斌心里有点不甘:“这门工艺对于纺织品设计来说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问。我不想只做一个停留在设计表面的设计师,我想做出真正能够结合工艺并生产出来的好设计。” 课堂上,老师对大家说做设计不能太精细,工坊会做不出来。这个观点让谭毅斌觉得无法理解:“但是我发现爱马仕丝巾上的图案都非常精细,既然能呈现出来就肯定有方法。”通过研究,谭毅斌发现它用的就是丝网印刷工艺,于是,谭毅斌自己开始独自钻研这门工艺。一开始,他主要在网上搜集资料,并且从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去了解丝网印刷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在网上观看一些操作的视频,加深对实际操作的理解。逐渐熟悉后,谭毅斌开始尝试结合工艺特点进行设计。由于之前画了很多针管笔花卉,谭毅斌打算先尝试用其中一幅做出一块手帕。在北京服装学院,有独立的丝网印刷工艺室,这里成了谭毅斌课余时间经常光顾的地方。

工艺室的张承来老师是印染方面的专业老师,他对工艺操作流程很熟悉,谭毅斌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向张老师请教。“丝网印刷工艺比较复杂,需要很多步骤。一般包括绷网―――烘干――曝光――显影――冲洗――烘干――封网等流程。”现在的谭毅斌,早已对操作流程烂熟于心。在跟随张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谭毅斌很好地掌握了工艺流程和操作方式。“比如绷网的步骤,也叫制版步骤。要想做出精细度特别高的作品,版就要特别精细。”一般来说,制版所用的面料是涤纶网,根据目数来区分密度。“涤纶网的目数为80~200不等,目数越大代表越密集,图案的清晰度也越高。”一开始,谭毅斌为了追求细腻,选择了数目很大的网面,结果做出来的效果反而不好。这一点让他很困惑,询问张老师后才明白,原来网面的目数并非越大越好,这样会导致印刷用的材料不容易渗透,印刷出的图案不清晰。经过张老师的指导,谭毅斌重新开始摸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他根据不同材料的运用,选择了150~180之间不同的网面目数。这些精准的把握,都来自他平日在工艺室里的不断尝试与探索。

四色网点套版

谭毅斌从10岁左右就开始练习绘画,除了针管笔线描法,他还喜欢水彩画的风格,平日里会设计很多水彩风格的样稿。学习了丝网印刷工艺后,谭毅斌也想把水彩画的效果展现出来。“刚开始我使用的丝网印刷多为平面的专色套版印刷方法,根本没法实现水彩的渐变与多色的效果,做出来的东西不好看,太单调了。”于是,他又开始研究。在学习丝网印刷工艺的过程中,谭毅斌经常去很多丝网印刷材料公司购买材料,与专业人士交流后,他发现丝网印刷还有一种四色网点套版印刷的方法,不仅能实现多种色彩的组合印刷,还能使印刷图案营造出一种3D立体的感觉。了解到这个工艺后,谭毅斌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钻研。

但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谭毅斌一开始操作就问题不断、连续失败。“不是涂抹用的感光胶的光敏度不够好,让图案丢失了所有的细节;就是印刷材料的原因,导致颜色不准确,图案变色、偏色;还有在不同的面料上表现的颜色也会发生不同变化,甚至出现了晕染的痕迹。”有好几次谭毅斌都想放弃这个方法,感觉这个方法费力不讨好,而且印制的准确率变化特别大。“但每次我看着自己设计的精美图案,不甘心没有一个合适的工艺来真正实现它,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它做出来!”

凭着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谭毅斌从最初的步骤开始一点一点去死磕,甚至连制版时曝光的时间都按秒来调整。“制版的时候需要用晒版机照射,如果多晒10秒,版就会失去一些细节;但少晒10秒,整个版就作废不能用了。”所以每一步骤谭毅斌都格外仔细,一点点去更正精确。大三整整一年时间,谭毅斌一有空就在学校设计工作室做设计稿、在丝网工坊做小样,不断去熟练操作。经过几个月的不断实践,终于可以通过四色网点套版呈现出理想的印花效果了。“过程虽然辛苦,但最终结果还是让我挺自豪的,觉得这是对自己专业的一个挑战和突破!”

将设计完美呈现

凭借不停的摸索与实践,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印刷工艺,谭毅斌都掌握得十分扎实,因此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他便大胆决定用针管笔线描绘画法和手工丝网印刷工艺,来体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为这个方法费时费力,谭毅斌原本12个人的小组,最后只有3位同学采用了丝网印刷工艺。

从确定好设计创意到完成手绘图案已经花了半年多时间,因此谭毅斌大四寒假只回家待了一星期就赶回学校投入了工艺操作中。“毕业设计与平时练习不一样 ,每一步我都要更加仔细认真,争取拿出最好的作品。”谭毅斌平时练习丝网印刷工艺的制板都比较小,一般为0.2m×0.2m,图案也简单,但毕业设计中涉及到300只动物,其中类似斑马、北极熊、大嘴鹳等大型动物的手绘稿占了很大的篇幅,“在制版时,我至少要做出2.2m×2m的网框,几乎是平时的10倍,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因为所有的步骤都需要手工操作,才能更好地控制效果。”

在绷网过程中要用气泵推动夹子,将丝网拉开,然后用胶水将丝网和框子粘住,从而固定。因为面积大,单独操作困难,所以每遇到问题,同谭毅斌一个设计小组的其他组员就会来一起帮忙。“别看这小小的绷网步骤,网面既不能绷得松散也不能绷得太过紧致,这样都会影响后面的印刷效果。”绷网完成后还要用低压水枪冲洗,将网面和网框都洗干净,为之后的曝光做准备,一块印板每一步的手工制作都要花费半天时间。从着手做毕业设计开始,谭毅斌就没有了周末,经常是两三个星期连续工作,很多时候会做到夜里一两点。

呕心沥血的付出必然赢得丰厚的回报。6月8日,北京服装学院开始了为期10天的2015届毕业设计作品展示,谭毅斌的作品得到很多人的赞许,有人还想出高价购买那套礼服,但谭毅斌舍不得卖。“都是自己辛苦做出来的,如果学校不要求作品留校,我打算自己收藏。”对谭毅斌而言,这次毕业设计是他一个阶段性的象征,“它证明了我在这个阶段中的付出与回报,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多年来的学习与积累,这个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