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析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2-07 18:33:16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析
时间:2019-12-07 18:33:16     小编:

英语是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课程,随着国际化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语法教学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对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进行研究,提出如何进行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

研究性教学就是把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相结合建构全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通过结合已有的知识实现对新知识内容的理解。研究性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效率。 1. 我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

1.1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通常为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高中英语语法的难度相对较大,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2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目前我国高中学生在进行英语语法的学习时,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高中英语语法众多,学生的学习任务量也相对较大,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容易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长期下来还会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

1.3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英语语法知识看起来十分枯燥,导致学生无法对学习英语语法提起兴趣,目前我国的大多都数英语语法课堂的教学氛围都十分压抑,学生上课走神或打瞌睡的现象十分普遍,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十分严重。 2.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中语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注重教学趣味性

高中英语语法属于理论性知识,因此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这就是使得英语语法教学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以及难点部分,在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时,其教学难度相对较大,这就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注重英语语法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英语语法教学课堂的趣味,使学生感受到英语语法的魅力,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升高中英语语法的课堂教学效率。

2.2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可以在相应的学习环境中对语法知识进行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语法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英语语法教学的教学质量。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实践活动与教学内容的相匹配,设计能够体现教学重点的实践活动,是实践教学能够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2.3注重学习范围的拓展

在研究性的教学理念中,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讲授,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对新知识点进行及时补充,对语法知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3.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高中语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3.1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进行研究性的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将不同的地点单词、职业单词以及故事类型单词分类写在纸l上,让每个小组分别进行抽签,根据自己抽到的地点、职业和故事类型用英语写作相应的故事情节,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教师从学生写作的故事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目前的英语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以此来调节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进度。

3.2引入合理的探究情景

高中英语的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引入合理的探究情境,教师应把握适当的时机根据当前的教学进度引入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并能够到达教学目的的探究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在实际问题的选择上,教师应注意问题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以及是否贴合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够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明确的方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语法是高中英语的重点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运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注重英语语法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实践性,拓展教学范围,组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创建探究式教学情境,通过全面应用研究性的教学模式,提高我国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效率。

[1] 郑亚平.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 新课程(中), 2015(05).

[2] 张天仁. 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0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