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讨论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讨论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2-19 14:52:57
“讨论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时间:2019-12-19 14:52:57     小编:

【内容摘要】思维的摩擦和碰撞不仅会融合彼此的思想与想法,更融合彼此的智慧与精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和讨论的方法是思想摩擦、碰撞的前奏,是启迪学生智慧生长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讨论 思维 智慧 生长

讨论法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有好处。在讨论教学中,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得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利用启发讨论,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是素质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采用讨论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足够的注意力,教师在备课阶段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了恰当的问题,利用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启发,使学生在自由、渐进的思维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课时,在讲到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部分,教师向学生问道:“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然后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仔细地阅读,并鼓励学生针对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分析,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同学分享,最终得出结论。如果在阅读时遇到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分析,有学生在阅读时,就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在地面上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那么水中的动植物又是怎么生存的呢?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探究,最终认为氧气难溶解于水中,所以水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导致水中的动植物为了能够生存改变了自身的结构。这样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再结合运用讨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启发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投入到课本内容的阅读中,对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大家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实验讨论,拓展思维方法

实验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讨论教学的方法很实用。化学实验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知到,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出了两个实验方案:碳酸钠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教师就让学生针对这两个方案,思考在实验室中要采用哪种方案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W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寻找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进行的很剧烈;而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在开始阶段有气泡产生,可是过一会就没有了。对于两个实验方案分析得出结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过于快,在收集二氧化碳方面有些不便;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间很短,也不很理想。这时,教师就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最后讨论实验方案并讨论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修正实验步骤,最后得出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时速度比较合适,这时,教师就提出思考讨论问题: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要利用什么装置进行?在确定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收集气体的装置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最终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三、巧设题目讨论,促进思维生长

对于题目讨论的选取,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充分思考,提出有效问题,而且当学生在进行讨论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帮助学生突破卡口,顺利完成讨论任务,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结构的建立。

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在讲述到微粒的运动部分时,教师就准备好了a、b两个小烧杯,在a中加入酚酞试液,在b中加入浓氨水,然后用一个更大些的烧杯把两个小烧杯罩住。静置一会后,学生就发现a烧杯中的液体由原来的无色变成了红色,学生就很好奇,教师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最后归纳总结:有学生认为a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滴入酚酞试液后过了一会才变成了红色,所以a溶液变色与b溶液无关;有学生认为一定是在大烧杯上带有某种物质,它能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种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才使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红色;有学生提出是b烧杯中的浓氨水散发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种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才使溶液从无色变成了红色。有了这些假设,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针对以上提出的假设进行实验,使学生在边实验边讨论、交流中获取了最终的结论:氨水能够让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烧杯中的氨水散发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进入a烧杯中导致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红色。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了更为言简意赅的结论,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为学生设计问题,并为学生提供讨论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就为学生完成讨论任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任务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