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浅谈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9-09 11:11:26
浅谈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性
时间:2016-09-09 11:11:26     小编:李景霞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以及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教育者通过鉴别、转介、诊断、干预等心理咨询的程序与技术,消除学生的心理不适,防治心理疾病,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得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坚持全面发展战略主题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要求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出系统全面的部署。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这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除了理论知识学习,更多地强调个人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学生在校两年左右即参与实习,身份转变的缓冲期短,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需要在短时间内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因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要求,需要从学习、实习、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加强正面引导、建立完善制度,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劳动者。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团学工作的主要力量。团学工作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学生干部引领和辐射广大同学的模式发挥重要作用。在团学工作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和实践,有助于培养优质的学生干部队伍,通过示范带动,在全体学生中营造积极的心理体验,塑造积极人格,培养积极情绪,提升主观幸福感,帮助个人成长成才,对学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将研究的重心聚焦于人类病态和消极心理的反思,强调用一种欣赏而开放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动机、能力和潜能。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 Terman 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而作为一个心理学分支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Seligman于1998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2000年1月《美国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刊出了一期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刊,2000年3月开辟关于积极心理学的专栏。自此,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心理学分支逐渐树立,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快乐、幸福感、爱等;积极的人格特征,如对乐观(Optimistic)这一个性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积极的问题应对(coping)策略等;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关于创造力与天才的培养等方面。

积极心理学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以及获得快乐和幸福等,将研究的焦点汇聚于普通大众身上,因而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哈佛大学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公开课程《哈佛幸福课》一经推出即风靡网络,成为许多渴望获得幸福和积极心理体验的人们争相点击的热门教育类视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的健康状态,意识到积极心理状态对于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团总支、学生会、协会社团活动。团学工作的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校园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干部来自于普通学生,在一系列校园活动提升能力,逐渐成为活动积极性高、掌握一定活动经验、有一定团学工作感悟的学生活动主力军。即便如此,高职院校的学生骨干力量队伍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团队意识的充分统一、集体决策的高效达成、团队力量的最大凝聚、团队目标的顺利实现,还对每一名学生干部个人的成长成才设置很多障碍,甚至对青年一代看待时事和应对社会挑战埋下很多隐患。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主要特点体现在:缺乏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好高骛远,对个人成长的目标和规划不明;是非判断能力较低,喜欢捕捉子虚乌有的信息,而对真正影响个人发展的政策、制度了解较少、理解和把握程度较低;成就动机很强,易急功近利,但对活动的系统性、全面性、制度性思考较少,被动听取老师安排较多;想象力丰富,但对活动的整体把握不够、对细节注重不够,对原则性和灵活性缺乏有效的协调;开展活动过程中,对于想法的执行力不够,特别是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活动执行力度较差;凭经验办事,受制于以前开展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创新力不高,有的甚至直接照抄照搬;自信心普遍不高,自卑心理多发;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学生干部在开展团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反映出学生干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有:自我意识强,渴望得到关注;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尊重,但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受到批评后,工作积极性极大降低;自卑心普遍,自我认同度低,受挫感高,如在活动开展进程中遇到困难,不能越挫越勇,引导不及时甚至会放弃自我约束;意志力薄弱,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做到善始善终,往往因为小过失而导致总体失败;心智不成熟,思想和情绪的稳定性较差,个人作为受情绪的影响很大;焦虑和浮躁心理严重。

三、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启示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主要特点和心理特征,我们应有的放矢地运用科学的心理干预方法,除了组织开展心理咨询、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灵征文比赛、让心绪飞、心理情景剧等一系列丰富校园活动外,还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

探讨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校团学工作中的作用,首先要厘清之前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传统的观念普遍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各种心理障碍或疾病,或者以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简单粗暴的处理。这样的应对方式无疑大大简化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难度,然而却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出现了大量盲区。

现在普遍应用的心理疾病诊断标准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以及《精神疾病的分类与诊断手册(第五版)》(DSM-5)。在这些诊断标准之下有大量尚未达到诊断标准但是却有明显心理困扰的亚健康人群。传统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是那些罹患心理健康疾病和障碍的学生,而对于那些遭受心理困扰的,处于亚健康的学生人群以及广大普通师生缺乏必要的关照。在这种背景下,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则有利于纠正这种偏差,使更多的人群受惠于心理健康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院校团学工作中的另一作用则是有利于我们转变工作的重心,即由以前的被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变成积极主动的预防为主,由于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对于爱、乐观、智慧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发掘和倡导,因而在高职院校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有利于塑造积极心理品质和人格,从根源上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和由此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积极心理学除了应用到对学生干部直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贯穿于高职院校团学工作的具体活动中,从意识、观念、态度、兴趣、意志等方面引导学生干部积极应对团学工作,特别是主动策划活动、乐于表达主见、加强沟通协作、敢于面对困难、总结经验教训等,从而挖掘潜力、激发干劲、助推学生干部成长和团学工作顺利开展。

此外,团学工作注重以点带面、以个体进步促进整体发展。因此,要挖掘和发挥学生干部在普通学生中的积极影响力,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干部树立负责任、敢担当、勇带头的观念,并激励学生干部在实际学习、活动、生活中遵章守纪,团结带领全体学生营造勤学上进的氛围,进一步坚定思想政治立场、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学牢科学文化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才干,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