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中学生逆反心理与调适

试论中学生逆反心理与调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22:07:44
试论中学生逆反心理与调适
时间:2013-12-18 22:07:44     小编:

"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从自身经验出发,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并提出了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 逆反心理消除

在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喜欢和教师“顶牛”、“对着千”的学生,教师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偏不做。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如何调适,这是每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1 逆反心理的表现

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逆反心理指的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定势与特定教育情景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住处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的情绪和行为意向。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态度,是青少年学生在长期的社会化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对认知信息的相对稳定的一种心理倾向。这样特殊的心理现象,在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表现也尤其突出。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逆反心理,对其成长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探清其成因,因势利导,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2 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因此,影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2.1客观因素。一是社会和家庭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诱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青少年学生社会阅历浅,辨别能力差,加上受各种宣传媒体影响,很容易被社会中的金钱崇拜,封建迷信,腐败现象等引得躁动不安,仿佛与学校的教育相差甚远,从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另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家长过份限制干涉孩子的行为,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或者对子女要求过高,方法简单粗暴,这都会导致子女过重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二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首先是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不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对他们的能力、成绩,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往往只用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粗暴的训斥,这样深深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甚致促使大多数学生感到进步无望,从而产生反抗情绪,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其次是教师的教育内容单一,教学内容呆板,教学方式生硬,都会造成学生厌学和产生逆反心理。"

2.2主观因素。这主要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逆化化引起的。青少年处于“过渡期”,与童年时代的学生相比,少年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由于学生生理的逐渐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产生矛盾,在认识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另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够成熟,加之经验不足,认知的偏差性较大,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看问题易偏激,固执已见,走向极端。他们对教师、家长的劝说、批评,看成是“管、卡、压”,是吹毛求疵,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3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克服

3.1全面评价学生,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自尊和受人尊重是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他们有了进步,就应该得到表扬。否则学生心理得不到强化,就会丧失信心。特别是对后进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面充分肯定他们优点的同时,恳切地提出希望,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前程,从心理上感到快慰,进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培养人,就要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当我们教师努力挖掘出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看到希望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3.2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是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更是如此。对他们,更要尊重,思想上不歧视,态度上不粗暴,感情上不厌恶,言语上少否定。要和他们做知心朋友,谈心交流思想,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就会在学生身上产生一股暖流,使他们得到安慰和满足,这是消除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师生感越深,学生逆反心理就越小。

3.3注重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不应该是一个不动感情的只按某些公正性的条条办事的审判官。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在生活和学生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如和风细雨式开导,身先士率式示范,反客为主式自调,将错就错式归谬,一鼓作气式激将,精雕细琢式琢玉,由突徙斯式预防等。最终达到消除学生厌学情绪,调适逆反心理的良好效果。

3.4重视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情动人,以心交心,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因素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决的疑难问题,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探索原因,找出其思想根源,然后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一定能得以消除,学生就可以健康成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