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两重性“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两重性“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0:29:49
浅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两重性“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3-08-09 00:29:49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论文摘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的不同形态的逆反心理是一种较有影响的定势心理形态,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我们要深刻揭示逆反心理成因,既抑制其消极的一面,又引导其积极的一面,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逆反心理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它有?肖极和积极两种表现形态。逆反心理的消极表现形态是在形式上为抵制而抵制,带有盲目性,必须反对和扭转;而逆反心理的积极表现形态是在内容上反抗认为不合理的事物,有自己的思维视野和想法,鲜明地表现出主体对某些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应该鼓励、引导和扶持。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成因

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将从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载体和教育环境四个方面思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成因。

(一)教育者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即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这里主要讲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四个方面。

1、政治素质。教育者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表扬、批评或宣传一种观点,不能夸大或缩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非但不能引导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质的健康发展,而且会使受教育者对许多重大的原则性问题模糊不清,猜测怀疑,产生逆反心理。

2、道德素质。教育者的崇高人格、模范行为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教育者如果不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以致造成“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现象,即使讲得多么生动形象,也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反而会引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甚至对教育者不屑一顾。

3、知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如果教育者学习不够,理论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不深厚,文化知识不宽广,找不到让学生充分信服的理论依据,不能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就难以做到“晓之以理”,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蔑视教育者。

4、能力素质。教育者要具有多种能力,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才能充分说理,处理问题有较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反之,能力欠缺的乏味教育,使大多数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时常有一种戒备心理,“敬”而远之,心里话不愿和他们讲,不大愿意接受他们的教育,其教育结果是入耳未人心,感情上不易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二)受教育者因素

1、年龄与生理条件。大学生的体力、智力、社会意识和道德行为都已达到成熟或接近成熟,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开始由依赖家长到独立自主生活,由自我意识萌发到自我的确立,希望社会把他们当“成人”看待,理解、尊重他们。但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意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大学生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大学生逆反心理悄然而至。

2、需要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大学生需要的特点是不稳定性,在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便向高层次需要发展,如果不能实现,可能会以不恰当的扭曲的行为方式来强行满足其需要。大学生比较容易激动和冲动,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出摇摆性,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和处理有时难免带有明显的偏激和绝对化。这种盲目性、波动性和极端性容易发展成逆反心理。

3、思维的特异性。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怀疑和争论。有时看问题片面、偏激,为了与众不同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有时看问题眼光独到,不盲从,敢于质疑,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不凭空捏造,敢于抵制和反对不合理的东西,勇于探索真理。这两种情况都容易导致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4、好奇好强对抗心理。大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往往对传统的东西缺乏认同感,喜欢新奇的思想、行为、谈话,喜欢争强好胜,处处想表现具有独立的是非观、价值观,常常把自己的认识当作衡量客观事物的标准,遇事容易冲动,对现实的东西听不进耳,看不顺眼,容易造成反感和抵触情绪。

(三)教育载体和环境因素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内容陈旧,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另外,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经常遇到学业压力、理想与现实、人际关系、恋爱与友谊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将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但当前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尚不足以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使学生解除自己的困惑。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运用不当。有些教育者为教育而教育,采用单调、刻板、知识化的教育形式,空洞的说教多于启发,严厉的指责多于耐心的疏导,注重外在行为规范而忽视人的内心世界完整人格的建立,不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引发受教育者的反感和对立情绪。

3、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形式主义。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应本着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这个主题,而在实践中,一些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往往不是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而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为了保持某种荣誉或利益。这些形式主义的存在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是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根源。

4、高新传媒技术广泛应用的影响。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现代化的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渠道的同步,网上系统信息源多种信息流泥沙俱下,网上垃圾以及“网上文化殖民”,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产生逆反心理。

5、微观环境的影响。家庭、学校特别是同辈群体对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造成不小的影响。大学生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行为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大学生个体的心理较为合理、正常;相反,大学生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则容易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双重逆反心理的抑制引导

当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感情成分多于理性成分的不成熟心态,必须看到它求异求新、有着创新开拓的趋向和可能。因此,我们对逆反心理的评价应持辩证的观点,对消极的逆反心理要抑制和扭转,对积极的逆反心理要鼓励、引导和扶持,而不是彻底地矫正,更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消除”。

(一)对消极的逆反心理要抑制和扭转

1、提高教育者素质。教育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定位,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思考和总结,使自己不断长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更加符合实际,能够与受教育者打成一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适应新的挑战,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者要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我教育能力强的特点,运用民主式、辩论式、竞赛式等形式来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发动学生搞活自我教育,培养他们辩证科学的思维方法,把学生引导到有利于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范围内活动。要适时加强形势教育,使学生可以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信心。

3、改革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只有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起到沟通主客体桥梁的作用。网络时代,信息流动更为畅通,习惯上用防堵的方法去控制其消极影响已不再成为可能。要从显性型向显隐结合的方式转变,要从单向灌输型向双向交流互动型转变,要从“防堵型”向“疏导型”转变,教育者只有在知识的传授中,讲清两面理,针砭利弊,疏导中做到引而不发,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得出必然结论,才能有利于减少逆反心理的发生。

4、优化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要收到良好效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除大力改善宏观环境外,还必须注意微观环境的育人作用,特别是同辈群体的影响作用。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心理压力,积极的群体对个体正常心理所产生的是一种推动,消极的群体对个体正常心理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不良习气和逆反心理滋生、扩大的有效手段。

(二)对积极的逆反心理要鼓励、引导和扶持

逆反心理包含有许多积极因素,只要引导得当,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将可能由此引导大学生成为自主自立、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开拓进取的人才。我们应该改变沉闷、单一、僵化的育人氛围,对积极的逆反心理要进行肯定评价,要鼓励、引导和扶持。

1、建立信任感。教育者要给大学生一种信任感,在平等的位置上交流,倾听他们的需要和心声,广泛听取建议和意见,尊重他们的民主要求和探询精神,不轻视他们的观点,不嘲笑怀疑他们的参与创造精神,教育者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同情人的统一,对积极的逆反心理进行辩证地对待和正确地引导。

2、贴近大学生实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育者要将与学生关系最密切和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切入口和突破口,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学习、生活等具体问题综合起来,用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等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和恰当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去思考、行事,逐步改变和完善自我。在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爱岗,尊重受教育者,进而引导积极的逆反心理朝良性方向发展。

3、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教育者应运用哲学、历史、心理学、美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以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发展、全面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明辨是非,提高鉴别良莠能力,从而建构正确的认知能力,避免盲目的追随。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接受率,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逆反心理,抑制和扭转不正常的逆反心理,鼓励、引导和扶持积极的逆反心理。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只有针对逆反心理的种种表现和产生的原因,不断研究新情况,采用新方法,并切实采取相应的正确对策,才能真正承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消除和引导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