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6 01:02:55
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时间:2023-02-06 01:02:55     小编:

" “我真恨自己,我做梦都想做个好学生,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我恨不得把自己狠狠揍一顿,我的表现居然和法制展览上写的一模一样……”

“同学们,你们不要以为每天不用交作业,上课可以睡觉,就很爽。要知道我的日子比你们难过十倍,早上第一节课就开始睡觉,又不许讲话,唯一的乐趣就是下课后在教室外面放放风,上课后接着再睡,……”

“老师,你说我从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么?我可不想连个毕业证都混不到……”

“我就是要学坏点,谁让他们要闹离婚,成天不管我……”

“老师,你们把他开除吧,这年头我自己都顾不过来,把他开除我给你们学校挂块匾,谢谢你们了……”

“老师,我怕来学校啊,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儿子就经常被请家长,一到学校我就和儿子一起被老师训,现在上了初中就更没面子……”

以上语句出自我所带班级的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口中,多少反映了他们的心态和近乎扭曲的思维。把它引在开头,旨在探讨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改核心理念,它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全面提高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同时,不放松对学习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以下简称问题学生)的转化。我校的生源质量暂不理想,问题学生在我校相对较多,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差生转化,是个需要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我做班主任以来,在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上做了大量的尝试,有许多切身的体会,这里我把我的一些经验教训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什么是“问题学生”呢?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因为这类行为的表现行为比较单一,如能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则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管理的关键人员,他们的教育思想,工作管理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应该引起新时期的班主任,尤其是生源暂不理想,问题学生相对较多的学校的班主任的格外重视。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要预见到学生的反复,处理问题不能冲动,认识到困难的程度,永不放弃努力,“数30制怒法”和“你休想让我放弃对你的帮助”的口头语使我受益不少;必要时可和问题学生的小学班主任取得联系,向他们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学些有关心理学知识,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大不良行为的转化的力度,使班级管理行之有效。

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已经过去,由于我注意了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班级稳定到了初三结束,班中无人受到处分,没有发生严重的突发事件,几个问题学生都得以顺利毕业。所带班是年级中唯一连续获得“常规管理达标班”称号的班级。

在我完成了第一轮班主任循环后,我又接了新的班级,班中虽然没有杨某那样的同学,但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班中一名女生,小学六年级就很少来校上课,整日沉溺于网吧中,交友聊天,彻夜不归,其父将其用铁链锁住,她仍然想办法逃掉。这种学生心理扭曲极为严重,接手后,我将平时收集的大量有关“痴迷网吧的恶果”的剪报给她看,告诉她一个连小学都读不下来的人是没有资格在社会上混的道理,和其家长沟通,指出他们在教育子女上的偏离。经常和她谈心,借给她积极健康的书刊,让同学和老师帮她补习功课。利用班会,排演小品“电脑房惊魂”……这一切都取得一定效果,开学已三个月了,该生除了迟到一次外,尚无任何不良迹象。

“ 路漫漫其修远兮”,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新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几年来,我校在想尽办法为市民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同时,非常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不让一个问题学生掉队,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还很多,我将不遗余力的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为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新思考》――苏州日报

3、《差生原因及转化》――――教育出版社

4、《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