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语文教学要有“干货”

语文教学要有“干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12-18 09:54:38
语文教学要有“干货”
时间:2015-12-18 09:54:38     小编:admin

到底怎么样才算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呢?或者说,到底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呢?我从事语文教学三十多年,终于明白,顶顶要紧的,是扎实的语文功底。教语文的人,自己的语文能力要强。语文教师不是“说语文”的人,不是“谈论语文”的人,而是“做语文”的人。这样的人,自己的语文能力一定要强,就是老话说的“语文基本功”要好。语文基本功好的人,站在教室里,他就是李白,就是杜甫,就是《红楼梦》,就是唐诗三百首,这语文课就好上了。

现在语文教学效率低,学生的语文成绩差,说到底,就是有很多语文基本功不好的人在那里教语文。这真是悲哀。一些在那里“谈论语文”的人,在说着语文,就是不能拉出来遛遛,就是不能亮出语文的干货来。这就等于是一个数学教师,在那里介绍什么是数学,数学有什么特征,数学有什么定律,数学有什么规律,但就是没有数学头脑,解不出题。这样的人怎么能教好数学?他的学生数学成绩怎么好得了?但是奇怪的是,在语文教学界,确实有语文基本功不强但天天在那里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语文的人。他在那里不是教语文,而是对别人“说”语文。照我看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天天对学生“说”语文,就是不“做”给学生看。

那么,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语文基本功,到底指什么呢?简单地说有两点:一个是文本解读的能力,一个是写好文章的能力。最近我读了一位语文教师写的一本阅读教学的书稿。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我读了几篇后,发现这里面有干货。这干货不是别的,就是对文本的解读,很细致、很到位。一个语文教师首要的,就是要会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上有一套。当好语文教师当然还有其他要求,比如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活动设计,问题设计等等,都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的成果之上才有可能,才有意义。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根本目的,是把文本解读的方法以及文本解读的结果教给学生。如果没有对文本的正确解读,没有总结出如何解读这个文本的具体方法,这些所谓教学方法、问题设计实际上都是不值一提的。

最近我参加了上海复旦附中特级教师张大文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研讨会,会上张老师谈了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让我这么近切地听到了语文教学的“大实话”:千说万说,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个人对文本要有具体的解读过程、解读结论,这种个人化的解读过程、解读结论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而且是必要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其他都免谈,谈也是瞎谈,是空谈,是假谈。直接地说,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复制”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和解读结果。如果教师自己没有解读过程、没有解读结果,所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都无由产生。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复制”不是说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老师的要一模一样,而是说要遵循共同的阅读方法、阅读路径,以及对文本的态度。文本阅读是有规矩和标准的,不能这也可以那也正确。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作用是示范。阅读教学就是阅读的示范:同学们,你们看,我就是这样阅读的,我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方法读出这样的结论的。你们读吧,你们可以读出自己的结论,但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规矩我做给你们看,这些阅读方法、阅读规矩是不变的,是基本的。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本义。

阅读教学最要紧的是什么?就是教师个人对文本要有具体的阅读过程、阅读结论。这里的关键词一是“过程”。我们也可以参考别人的阅读结论,但如果你没有自己的阅读过程,你就不知道这个阅读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你的教学设计就很虚很飘。第二个关键词是“个人”。语文教材里的作品早就有人解读了,有些解读甚至是“公共的”,是大家都认可的,是作为公共常识的。即便是这样的作品,语文教师还是要有“个人化”的理解。这种“个人化”的理解也许并不是学生阅读的标杆,但对学生的阅读来说,它是一个指路牌。我们知道,指路牌并不能代替学生走向终点,但学生要走向终点又是不可或缺的。

总之,阅读教学,教师个人对文本的具体的阅读过程、阅读结论,是阅读教学的干货。我阅读 文本有自己的心得,我走到课堂里就有自信心,就有教学的欲望,因为我确信我有货给学生,而且是在学生没有看到货的地方我挖出了货,是在学生自以为没有货、不可能有货的地方我挖出了货。语文教学不就是要这样去尽披在它身上的种种华丽、不华丽的外衣,直接提供干货给学生吗?我是语文教师,但这么多年来我更喜欢听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甚至地理课、历史课、生物课,这是因为我发现即使是并不那么出色的数学教师、物理教师、历史教师等,最后都总要给学生一点干货。而我听的那些语文课,即使还真有一点才华的老师,不知为什么,他自觉不自觉地,好像故意地,把自己的那点干货,包装到看不见的程度,混杂在一大堆可有可无的、莫名其妙的东西之中,让学生披沙拣金般地去寻找。这点干货被教师这么一包装,最后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现在大家都在呼唤语文返璞归真,其原因,即在于此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