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科透视和学理探究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科透视和学理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2 02:17:11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科透视和学理探究
时间:2022-12-12 02:17:11     小编:匡锦瑜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问题,从学科和学理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和透彻解析,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难点和盲点。由李斌雄、蒋耘中等著的《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引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2月)一书的出版,直面这些难点问题,填补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在这一领域中的空白。该书以形势与政策教育实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为立足点,借鉴西方国家政治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实践经验教训,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政策学、教育学的理论原理,采用理论建构与实证调查、历史研究与现实分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体系与国家政治体系和政策体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要素、社会生态、运行规律等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综观全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色。

第一,该书从学科的层面和高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理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重要的学科价值。

该书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体系中,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范畴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不仅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研究获得了学科支撑,明确了学科归属,而且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内容。即有的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研究,多以应用研究、政策研究等经验性研究为指向,较为缺乏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学科归属较为模糊,学科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从而使得其学科特色、学科特质难以彰显。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策科学和教育科学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学科支撑,从基本理论、实践运用特别是学科建设的层面,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历史沿革、目标任务、内容结构、方法途径、测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全景式、多方位、跨学科的学理研究,既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理论的厚重感,更突显出鲜明的学科意识和学科特色。作者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党史党建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学养,尤其是对政治观教育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该课题的研究中,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学理积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基点,博采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进行融会贯通,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研究熔铸了全新的理论框架,提供了明确的学科支撑。该书的出版,可以说既是作者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理论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升华和学科深化。这对于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学科化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该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并建构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创新性。

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内在规律等问题进行探究,构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而此前对这些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是不够系统和深入的,这也是制约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深入开展的理论短板。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该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核心概念进行了准确阐释,对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进行了系统阐发,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结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理论概括。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该书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论断。比如,该书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际上是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特殊而具体现实的政治教育。这是从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质属性的科学概括,发前人之所未发,富有启发意义。该书不仅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各要素进行了理论解析,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综合和上升,提出了四层次结构理论模型。该模型是构成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要求、内容体系和效果检验的四个层次框架,从结构模型的顶端到底层依次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教育,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或总路线总任务总政策教育,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形势与党和政府的各项具体政策教育。这四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一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整体,不仅展示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结构,而且揭示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运行规律。四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在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体系、运行过程的科学把握基础上,既是对前人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创新,为深化人们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认知,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开展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该书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现实针对性。

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到底经过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面临着哪些现实挑战?如何在实践中推进这项工作?这些问题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予全面而系统的解答。该书从党的历史、国家的高等教育史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的角度,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发展历史,从而发现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与规律,系统地概括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基本原则,为当前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提供来自历史的镜鉴。把握高校学生的形势观、政策观的认知现状和认知特点,发现形势与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该书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高校学生的形势观及其对形势政策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依托权威的调查数据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无论是从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角度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来看,都直面当前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现状和现实问题,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该书在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分析基础上,提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标任务,完善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结构,列举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建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测评指标体系,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操作模式进行了完整地描绘和阐释,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深入开展与有效运行提供了理论指南。

当然,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的应有素养、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运行机制等方面,该书仍存在有待深化的空间。总体来讲,作为一本历经长期探索而形成的力作,该书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领域,推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