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浅析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8 00:06:21
浅析新时期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时间:2023-07-18 00:06:21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普通高校;现状;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建议,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和贯彻新的教学目标;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提高实践课教学中理论含量;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以期能为高校体育公共课的改革提供建议和帮助。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高校体育教学受全球化大趋势以及中国体育格局调整的影响,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时期催生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在广大教师中已达成共识。然而普通高校体育公共课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从新的观念提出发展与创新的思路,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l、关于“体育课程”和“公共体育课程”的理解

体育课程的含义不仅包括运动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内容,还包括运用体育手段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及精神健康等各个方面进行的培养与发展,既包活体育课、眼保健操、课间操,还包括学校体育竞赛和现代竞技运动、社会体育等。另外,体育课程还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它根据学校体育的目标,规定了一定层次及类型的应教、应学的内容。二是对这些内容进行设计和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锻炼的内容。

公共体育课程不仅和体育院系的专业课程有区别,而且和高校教育中的其他文化类课程有区别。体育院系的专业课程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存在的。它是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备的综合学科,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虽然它也有科学性与人文性,但从本质上说,它是一门技艺类学科。所以说公共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技艺性”为主,“科学性”“人文性”与“情意性”兼备的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2、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1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不合理

公共体育必修课是由国家教育部规定,各个教学单位必须要开设的体育课程。但是各个高校开设的方式却有很大区别,出现了多种类型,比如:普通体育课、选项体育课、保健体育课等。调查表明,只有8.9%的大学生喜欢普通体育课,而喜欢选项体育课的却占到32.1%,所以在普通高校中,学生更加喜欢的是选项体育课。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没有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与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还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另外,体育课程结构还是比较单一的、形式不够灵活,与新《纲要》提出的“课内外一体化”结构还有很大的差距。

2.2体育实践课内容相对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各高校对体育课程内容都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增加的幅度还是太小,并且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运动项目还是偏少。据调查表明,大多数学校开设的项目普遍集中在篮、排、足等球类及健美操项目上,这些课程在中学时学生大都接触过,有点重复以前的内容。然而当今比较流行的,学生比较喜欢的如游泳、网球、轮滑、台球、等项目,很多学校又不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开设,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自己喜欢项目选择的可能性太小,仅有的几个项目又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可为了拿学分还必须要去选,这就形成了虽然课是自己选的,可是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却不是自己喜欢的,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2.3体育理论课开设偏少

国家教育局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理论时数是10%,然而调查结果显示,80%的教师理论课教学时数没有达到10%。从教材内容看,各高校在教材的使用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侧重点有别,不是很规范。使用的教材的共同特点是知识结构与内容比较陈旧,缺乏先进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时代感,没能反映近年来体育社会科学与体育自然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表明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材体系中,轻视理论知识教学的现象还是相当严重的。理论教学时数得不到保证,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对我国顺利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必然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4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陈旧

由国家教育部审定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材《理论教程》中明确提出:我国高校体育的总目标是“引导教育大学生主动、积极地锻炼身体,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有效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的观念;提高体育文化素养;获得独立从事体育的基本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和习惯,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而多年来,高校体育课程过分强调社会需要,过分强调技术教学,过分地追求增强体质,于是体育课变成“技术课”、“体质课”。这种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使体育课成为训练课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需要,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没有考虑学生的身tl,差异和特点,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以及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快体验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看,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虽然开始向着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但缺乏具体的措施,教学的重点还是学习各种竞技项目的技术、技能。课堂教学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不管什么内容的教学,基本都按一个模式,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等。教师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动作技术的精雕细刻上,使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沉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发展的对策

3.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和束缚,“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发展”、“重提高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等现象严重存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难以养成锻炼的习惯,也不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要改革体育教学方法,首先要改变教师和学生传统的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教育观念。转变高校体育教学观念是新时代赋予高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目前人才市场对现代人才需求提出的要求。我国的各类人才要与世界各国人才竞争,他们除了要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也是必须的,这就要求我国高校体育工作者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观念方面要有一个巨大的转变。树立全面育人的体育教学思想是关键,同时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念是奠定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

3.2正确认识和贯彻新的教学目标

组织学校分管体育的领导和体育教师学习《纲要》和《标准》,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着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教育,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从社会适应、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人手,既关注体育知识、技能、锻炼方法和情感的目标,又要关注近期效应、远期效应、个性发展、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等目标。具体说来,我们将这种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作以下阐述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制定适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办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表现出适应社会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尻基本养成参加体育的锻炼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3.3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提高实践课教学中的理论含量

实践课仍然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重头戏,提高实践课教学中的理论含量势在必行,要改变过去那种以竞技体育项目的技术环节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建立以康体健身为主要内容的新体系。将传授的体育实践内容与当今社会要解决的健康、保健与康复等问题结合起来,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真正体会到高校体育的味道。首先,将体育理论课作为一门独立的选修课从目前的体育课当中分离出来,不仅可以有效的解决目前体育理论课课时偏少的问题,而且因体育理论课课时较少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将得到有效的改善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根据高校培养目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教学大纲或编写适合高校实际的配套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教材的趣味性与实效性另外,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模式。

3.4体育课程设置内容的多元化

在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应重视内容的多元化,学生选择的项目多了,自然能挑到自己喜欢的项目,这样学习起来主动性便会增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会更加轻松。因此,要改变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单一的、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教材内容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富有时代精神。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给教师和学生选择的空间,不要太竞技化,技术难度不要太大。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能够理解、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宜能力的提高,并使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课程目标的教材内容。如网球、健身等项目都是与以后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还可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地域、民族特点,增加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多选择一些新兴的、趣味性强的项目让学生去选择。

3.5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并列采用的。因此,要提高体育教育,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关键。虽然现在高校体育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教学模式的传统框架还是没有取得突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体育课堂沉闷、缺少生气和练习积极l生不高等不利局面,发挥不出体育课的育人潜力。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框架,改变以前的“传习式”是教学方式,强调启发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以鼓励、激励教学改革为导向,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一种全新的、符合现代要求的体育教学模式。比如实施分层分流教学、普修与专修教学结合,以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等,还可以尝试打破班级界限,学生可在同年级、多种教材范围内自由选择上课。总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出一套适应当前社会要求的体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4、结语

总之,公共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运动技能、身心发展、审美观念以及习惯能力等素质的有效途径。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理念和方法满足不了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高校体育工作者要跟紧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认真面对高校体育公共课存在的问题,并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