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教育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浅析教育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4:52:08
浅析教育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3-12-19 14:52:08     小编:

"

(安徽省毫州市教育局,安徽毫州236000)

论文摘要: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地依照自觉设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对象性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论点,认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一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求知,即获知识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处,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做人,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这四个支柱的终极目的或主要成果,就是使每个人全面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是关键,并且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教育目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基础,从事教育活动必须明确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明确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一般都要两个组成部分:第一,教育目的应该就通过教育期望培养具有何种社会价值的社会成员作出规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第二,教育的目的应该就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及其相互规定,也就是为使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在知识、智力、品德、体质等方面应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个人与社会达到基本上统一。满足人民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的。因此,我国教育目的的两个组成部分基本上统一地表达了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其中关于培养受教育者应具有的社会价值的规定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而对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规定则反映了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内容和水平。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学上具有重大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认识论原则,是增加社会生产的重要方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要求教育本身的内容形式及结构也越来越变得多样了,普通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必须不断接受教育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教育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这和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是我们实施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主体和对象都是有思想和主动意识的人,因此教育的发展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对于教育首要的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坚持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依靠学生、发展成果由所有学生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家总理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让所有孩子上得起学,并上好学。

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明确社会对学生发展的总的一75—要求,因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社会现象,决不可能脱离社会的要求而独自存在,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所规定的可能性的前提下对新生一代施加影响,传授经验,将他们塑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

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教育过程人性化,“教书育人”、“因材施教”都是我国很好的传统教育形式,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人性的关怀,特别是注重人的个体差异,客观地选择教育的方式方法。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显示不同个性。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应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多元化、多个性的人才。

坚持“以学生为本”,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通过实施全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期望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智育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和个性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体力和体制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或幸福地生活都离不开强健的体魄;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美育能培养学生的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同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三、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首先要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科学谋划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结构,不能顾此失彼,在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要兼顾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发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兼顾好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在重视职前教育的同时要兼顾好继续教育的发展,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要兼顾好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等等。

其次要统筹兼顾各种教育群体利益关系,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无论对于城市儿童、农村儿童还是智障儿童都有平等一76一接受教育的权利,选择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优质教育资源并不是一部分特定群体的特殊教育待遇。我们既要保护好城市儿童的教育权利,更要兼顾好农村儿童、贫困儿童的教育权利,在人、财、物的投入上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努力实现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校的协调和均衡发展。

另外还要统筹兼顾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关系,国家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事业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带动相关行业发展的基础,通过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和全面推进,有力保障了义务教育学校的运转水平。并且通过提高国家奖、助学佥资助政策,保障了所有大学生不应贫困而失学。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通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套完整和科学的国民教育体系。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是世界瞩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要对自己国家的教育充满信心,要充分看到我们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要以开放的和包容的姿态,积极吸取他国的优秀经验,要善于在对比分析中,找到教育的最好形式。因为教育有普遍的规律,也有针对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个体存在着教育的特殊性问题,所以对于国外的教育体系,教育方式,我们不能盲目推崇,在目前,很多国家条件好的家长盲目地把小小年纪的孩子就送到国外,而忽视了小孩健康成长的心理和健康需求,并不是很可取的。对于任何一种教育方式,我们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外力对事物发展的能动作用,没有教育外因的促进作用,教育自身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例如虽然我们知道德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和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休戚相关的,但我们在学习德国先进经验的同时还要和本国的实情相结合,我认为当前我国农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在统筹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关系,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后,才能制定正确的教育发展战略,才能促进教育的大力发展。

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科学认识教育发展的世界观,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判断教育发展正确与否的价值观,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功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