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搭建高水平学生活动舞台 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论搭建高水平学生活动舞台 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9 00:40:53
论搭建高水平学生活动舞台 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时间:2022-11-09 00:40:53     小编:

"

论文关键词:高校德育 学生活动 寓教于乐

论文摘要:通过对高校德育工作低效及原因分析,提出“搭建高水平学生活动舞台,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育人为中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活动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各项活动中,使德育工作载体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当前,高校德育的投入与收效十分不协调,德育的实效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的期望。高校德育的低绩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负效益”的弥漫,由于出现非道德的行为比道德的行为获利更多的局面,从而造成了优良的道德信念和道德传统在现实中不断受到负反馈影响。

2.“主体性”的缺失,现代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自主性德育是借助受教育者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探索,不断建构的自主、自觉的过程,实际工作中,反差很大。

3.“知识论”的偏执,在“知识论”的偏执目光下,德育变得急功近利,不停地强调道德认知的单打一,漠视认知与情感、道德的平行发展,圈囿在知识化的课程、灌输式的教学中。

透过德育低绩效的表象,笔者究其原委,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正在进一步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的调整,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传统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物质利益原则的通行,竞争性、趋利性的强化,新体制本身不够完善等,都容易导致“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蔓延。二是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现代物质文明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存、发展方式,但优裕的物质生活并不能自动带来高度的精神文明。沉湎于物质享受带来的是弃绝理想与奋斗,最终丧失精神的家园。另一方面,快节奏、多变化的现代学习与生活创造了“人机对话”、“足不出户,日行千里”的奇迹,也导致了“人伦疏远、人情冷漠、人道缺失、人文精神、人文价值被忽略”的客观现实。三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教育也遭到扭曲。“唯理论”、“唯分数”的道德教育评价方法使德育教育出现滑坡。德育脱离现实、忽略主体、封闭单

一、形式主义至上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德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四是德育专业意识淡薄,一些教育者头脑中缺少“人本”思想,认为德育工作是非主职的附加任务,缺乏科学的、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统,缺少强有力的保障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德育工作务虚的多,务实的少,搞宣传的多,实实在在抓德育的少。

4.以书面文化为主要载体的德育认知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体验。教师给学生讲授“应该具备道德”的时候多,让学生体会“真实、具体的道德”的时候少,强调追求道德的外在目的多,让学生品味道德行为的内在价值少。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以及当代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新特点,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高校德育工作,并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进行高校德育工作创新。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摆脱当前“知性德育”的范式,建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植根于生动、丰富、现实的生活世界里和道德情境中,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意识,体现为道德行为。

我们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正视青年学生的接受心理,德育内容紧贴主流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构建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可亲、可信;倡导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多种多样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营造浓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把学院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大课堂,提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育人”;另一方面,加快德育方法与机制创新,以社会对人的需求来定格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把德育工作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搭建高水平学生活动舞台,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育人为中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活动的教育和引导功能,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各项活动中,使德育工作载体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一、抓住重要时点、时节、校情,精心选择主题活动内容

1.依据重要纪念日而组织的主题活动。绵延数千年的华夏史,产生了不少富有历史蕴含的传统纪念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可歌可泣、悲壮磅礴的中国现代革命史,也产生了不少令人缅怀的重要纪念日,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深入挖掘如上各类重要纪念日的文化内涵,结合现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构建高校校园文化而言,其意义自是不可小觑。我院抓住这些时节,开展如:“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歌舞会、“一二·九”大合唱、校友报告会、球类比赛、冬运周、文明十二月、书画展、棋类比赛等,创造了一批形式新、内容好、质量高的校园文化精品。各项活动注意弘扬主旋律,并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到校园文化活动" 之中,使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综合素质提高,使得校园内外生趣盎然,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依据重大时政活动而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础阵地与主阵地,高校学生不应该也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融入到社会之中、融入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不失时机地抓住重大时政活动这一契机,独具匠心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无疑是打造高校校园文化的一条捷径。例如,我院结合全国党代会、人代会召开等机遇,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感动中国”、“08抗击冰雪”等时事,积极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有效地培养大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使他们学成之后能以澎湃的激情,积极投身于建设伟大祖国的壮丽事业中去。

3.依据本校特色而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恰如有个性的作家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不朽作家一样,只有有特色的学校,才能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若要生存,就必须亮出自己的特色,并不断强化自己的特色。例如,我院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开展了“校史馆教育基地建设”、“校训、校歌”教育、“学生专题研讨会”、“企业百万奖学金表彰活动”等,可事半功倍地增强学生的爱校意识,同时也能使本校特色深入人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将学校特色融进自己的生命中去,使自己深深打上校园文化的烙印。

4.各类社团自行设计的主题教育活动。学院现有各级各类社团100余个,涉及参加的学生约占总数的70%。学生社团无疑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各社团在自身的建设发展中,必然会组织一些具有一定规模与档次的主题活动,如文学类社团所组织的征文比赛活动、艺术类社团所组织的演出活动等等。寻找最佳的结合点,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渗透到各类社团活动、尤其是重大活动中去,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遵循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引导与自悟相结合的策略与原则,使主题教育活动在德育工作中的效益的最大化

1.任务与娱乐相统一。既然是主题教育活动,它必定有着明确的任务,有着既定的活动目标,否则就不成为

其主题教育活动了。然而,如果把主题教育活动搞得死气沉沉,学生往往脱身而去。因此,开展主题教育时,既要做到严肃紧张,又要做到生动活泼,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只有如此,方能使主题教育活动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如: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既可以有书画展,也可以有征文比赛,还可以组织专场等。2006年我院在大型文艺演出中,一方面回顾我国青年运动发展的历史,通过不同时期的典型艺术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又结合优秀志愿者表彰、“八荣八耻”集体宣誓,几项内容通过超常组织联系在一起,发挥榜样的力量,激发集体的热情,寓教于乐、寓教于美,主题教育活动获得理想效果。

2.激发受众之心理期待。主题教育活动是一个整体,想方设法倾力抓好主题教育活动之核心环节当然是无可非议、甚为必要的,但倘若对于主题教育活动有关的次要环节漫不经心、随意敷衍,那么,主题教育活动就有可能功亏一匮,达不到预期之理想效果。及时为主题教育活动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激发主题教育活动之受众的心理期待,这是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圆满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场锣鼓敲响之前,积极开动脑筋,利用海报、网络、广播、横幅、黑板报等等各种渠道全方位地预告、宣传主题教育活动,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为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浓郁氛围,让其在千呼万唤中登台亮相,对主题教育活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言,必是大有裨益的。

3.主体与客体互动。没有读者的书籍是废纸一堆,没有受众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徒劳一场。怎样才能使主题教育活动富有吸引力,怎样才能激发主题教育活动之受众的积极性?方法自然很多,不胜枚举,如:增加互动环节、现场有益竞赛、及时评价和评奖。在五花八门的各种方法中,实现主题教育活动主客体双方的互动实为较好的方法。主题教育活动的施动者不能自导自演,只有充分调动起主题教育活动之受动者即客体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实现主客体双方的互动,才能最终达到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

4.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模式。求新求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普遍心理,要使主题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目的,组织者务必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放开眼界,大胆改革.努力创新主题教育活动的模式,给受众以耳目一新之感,力争在形式上先声夺人,抓住受众,令其欲罢不能。退一步讲,即使仍是采用传统的活动模式.也要尽可能常中求变,进行局部范围的创新,尽力做到同中见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如:计算机专业负责声、光编排控制,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场景在晚会中精彩展示,通过内涵与外延的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方能有所收获。

5.结合校情创品牌," 发挥精品活动的导向、辐射效应。主题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任何一所高校,都无力也无必要遍地开花,不加选择地去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一旦泛滥成灾,就必定消化不良,不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也使主题教育活动难以发挥正常效能。作为高校,应该结合本校实情,抓住适合本校特点的契机,积极组织具有良好效益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历次组织过的主题教育活动,应及时做好总结反思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尤为重要的是,必须慧眼识珠,坚决淘汰效益差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扶持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将其做大做强,力争打造出一批主题教育活动的精品。在这当中,要特别注意本校特色,塑造一批独具本校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品牌。学生科技活动是我院德育工作的品牌,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有效载体。在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学生科技活动的新机制,着力营造校园科技氛围,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走科技创造、科技成才之路。在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下,校园科技活动硕果累累,每年都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的学生科技作品出现在“五四科技文化艺术作品展”的展台上;我院连续五年参加了全国机器人电视大奖赛,并屡创佳绩。在此基础上启动的创新教育项目,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科技活动水平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在众多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五四科技文化艺术节”、“机器人研究活动组”“校企百万奖学金”等无疑是学院的精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吸引和造就了一大批学生在德育、综合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深深地烙上了无锡职院品牌,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和辐射作用。

6.依托对口社团搞活动。学生社团是高校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它集聚了一批志向趣味相同的学生。组织主题教育活动时,倘能依托对口社团开展工作,必能有事半功倍之奇效。因为,对口社团的成员,对该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本身有兴趣。因此,由他们去开展各项工作,容易产生激情,产生动力,再加上他们本身对这方面的才识较之他人来得更丰富,因此,做起各项事情就容易得心应手。

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的变革,必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创新;方法与途径是否得当,必然反过来影响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与真实性。近年来,随着我院德育工作的有效深入,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学院被江苏省评为“文明学校”,学院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得到社会、企业、学生的好评,学院连续三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了徐相存等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徐相存同学见义勇为、勇斗歹徒的光荣事迹极为感人,《中国教育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无锡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被学院授予“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并荣获“江苏省十佳大学生”提名奖、无锡电视台“勇敢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常抓不懈。高校德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更高层面上理解高校德育的目标应该是爱人类,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因此,德育目标与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是统一的,我们有理由将大学的德育建设纳入到和谐社会的视野中。

参考文献: 2.黄进.让“寓教于乐”走进德育——大众传媒对德育的启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3.苏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创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14卷第3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