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优化网络教学,发展学生能力

优化网络教学,发展学生能力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5:06:43
优化网络教学,发展学生能力
时间:2013-12-19 15:06:43     小编:

"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实施网络教学的前提、目的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在网络教学的必要性中主要从国情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方面来论述;在实施网络教育的前提中主要讲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在网络教学的目的中论述了学生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 网络教育,学生能力,个性。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作为新时代的产物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网络教育)也应运而生。所谓网络教育,就是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学生通过PC上网,以“网上冲浪”的形式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从而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

当然,这种网络教育离不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开放型网络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汇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信息库,并随时向学生开放。

这种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对培养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型人才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网络化教学正是这种教育环境下的产物。

一、网络教学势在必行 首先,网络教学是我国国情的需要。21世纪,教育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大的支柱和基础产业,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必定得到大力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城乡差异较大,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给在局部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性。而网络教学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点,它不受时空和教育资源的限制,能够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为不同地域的学习者所用。

再加上近几来我国电信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网络教学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可以说,在21世纪网络教学将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

其次,网络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时代的信息化将使新知识、新事物随时随地的大量涌现。

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从一次性学习走向终身学习,而网络教学则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教育社会化,使学习生活化。从而,网络教学将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网络教学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革,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对教学方式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如果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难免有“削足适靴”之嫌,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然而,网络教学却使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发布教学课件、教学内容等相关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虚拟校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对遇到的疑难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请教同学、教师、教学专家等,甚至还可以和他们展开讨论。

在这种个别化、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网络教学行之必果

(一)转换教师角色是实施网络教学的前提。 随着网络教学的发展,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已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替代,教师的角色也因此而发生变化。

教师能否重新审视网络教学环境下自身的职业角色,将决定着网络教学的实施效果。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些人认为教师将被智能化的网络技术代替。

显然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因为再先进的教育技术也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它无法替代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育人过程,它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人格。

尤其是在和教师的情感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受到崇高品格及美德的熏陶。这一点仅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教师要想适应网络教学必须加强自身修养素养,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使教师的“授业”职能大大减弱,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知识权威”,而是通过“人机对话”主动获取自身需要的知识。

因此,教师要想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①导航员。

如果学生是一艘在知识海洋中漂泊的轮船那么教师就是这艘船的导航员,给学生把握好方向并保证提供充足的燃料。首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帮助他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

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和培养者。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使学生愿意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者,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在教会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善于区分良莠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面貌。 ②合作者。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最大贡献就是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学会合作”也成为新型人才的必备能力之一。

然而,要想使学生学会合作,教师就必须成为一个合作的“高手”,率先垂范。首先要学会和同行合作。

任何一项研究(当然包括教育研究)都是在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经常和同事交流,通过互联网和异地的教育同仁、专家交流,共同来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软件、讨论教学方法、革新教模式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其次要学会和学生合作。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具有广泛的交互性,教师和学生不再受教室的束缚,合作的范围也由课堂中的小组合作扩展到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校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学生合作。

在这种合作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独裁者”,而是一个学习者,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合作伙伴。使学生在自由交流、商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智慧共享”。

③信息资源的开发者。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大量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而要想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资料信息,教师必须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传播载体。学会上网查询资料,能够筛选出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信息并进行优化组合。

只有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的备课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才能最大限度的融入教师的个性、思想和智慧,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发展学生能力是实施网络教学的目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然而网络教学的多种特性正好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是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 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获得学习资料的手段。

要想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①网上资料查询法: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必须学会上网,通过搜狐、google等网站进行网上冲浪,从而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②书籍报刊积累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读书勤积累的习惯,提高对积累的知识不断分类整理的能力。

其次,帮助学生“信息定向”。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资源库。

但是,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为“形形色色、鱼龙混杂”。所以学生提取什么样的材料是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

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上网查阅资料。例如:学完圆周率后可以安排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圆周率的知识,课堂上交流;认识分数后,安排学生了解一下“分数是如何产生的?”等等。

只有带着这些问题,学生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登录相应的网站,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当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是网络教学中帮助学生“信息定向”的关键。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常抓不懈,才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信息分析的能力。

所谓“信息分析”就是指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整理、分类。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生只有养成了这种“信息分析”的习惯,才会使自己积累的资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信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各种分类的方法,定期对学习资料进行交流、评比、展览等。 3.培养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某一类所需要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只是一些“食物”,并非自身成长所需要的“养料”。把“食物”转化为“养料”的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学生只有把获取的信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织整理、内化存储才能使信息真正的服务于自己的学习。 4.培养学生信息创新的能力。

信息创新是信息加工的高级阶段。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就会大大降低信息的价值。

信息创新就是在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中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创新的信息。教学中要十分注重这种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发表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看法更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只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5.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的能力。

信息利用的能力就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使知识“外化”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有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种需要的驱动下主动探究,然后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为自身生活服务。

例如,学习“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安排学生找一找我们周围的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有关面积的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设计一个装饰自家房间的方案(如:要购买什么规格的方砖、需要购买多少、需要多少涂料、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等)。从而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信息利用的能力。

6.培养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和自然界对话”的过程。

尤其是在“高级认知”场合要求多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任务。而网络教学正好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

首先,网络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内部交流和组际交流更充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一堂课中往往只有几个小组发言,交流不够充分,参与度低。

而网络教学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在小组内部进行小规模讨论,然后再在小组之间展开大规模讨论。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即使性格孤僻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网络教学还可以拓宽交流的范围,它不仅可以提高班内师生交流的效率,改变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而且还可以实现班级、学校甚至不同国家之间师生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同时网络教学还可以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信息交流的一条宽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全方位生活方式。

(三)网络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摇篮。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问题解决的结果统一化,达到“殊途同归”之效,使教学出现一种“表面达成”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在儿童的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最近发展区”。教学过程就是不断把学生由一个发展水平引向另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水平。

然而,不同的学生他的“最近发展区”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千篇一律。

网络教学则使这种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它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中教材、进度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思科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说过一句话:“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

作为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命运。改变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

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谁就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完全同意钱伯斯的观点,我认为,网络教学前途无量。

总之,网络化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是培养学生“大智慧”的沃土。让人们在应试教育的堡垒中看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

当然,对网络教学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存在着各种误区,有待于各位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