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满足学生需要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满足学生需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9 00:56:24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满足学生需要
时间:2023-02-09 00:56:24     小编:

" 徐正言说过,教育的功能在于调整人的需要结构,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并保证个体和谐。徐老师所著的《现代教师的心理学基础》中这样解释需要:把人类趋迎或规避的各式各样目标进行分解后再归类,并抽取它们的共同属性,这个属性就叫做需要。

需要是人对客观环境的索取,需要是行为的最本源的动力。 师生关系就如同母亲与学步的孩子,母亲的职能是充分利用孩子的意愿和调动他的主体能力帮助他学会走路,而绝不应该是把孩子的双腿绑在一架会左右迈步子机器上。

也就是说只有当基本需要被基本满足后,才有可能让发展需要获得主要的动力作用。 对于语文教师,要有效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就必须要了解学生心理,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按照人的需要是行为动力的本源这一规律而展开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工作,让教师的人格、学识和教学艺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利用好语文课堂教学这块最前沿阵地。

一、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满足学生基本需要。 课堂上当有同学扰乱课堂秩序并顶撞老师时,怎么办?有的教师就会让该同学停课出教室,按说该学生不想认真学习,让他们出教室应该是求之不得,但却对这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这就是人具有参与被自己认同的群体,并获取这一群体归属需要。

所以教师在此时适时点醒一下,然后再给他一次留在集体里继续听课的机会,他会非常珍惜的,不当行为也会有所收敛。 作为学校的一个教学班级,是一个以行政组织方式组成的正式群体,而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被自己认同的群体并获取这一群体接纳的归属需要。

因此学生一般会有两个表现,从众心理和“自己人”效应。当自认为属于某一个群体时,就会潜意识按此群体的行为方式来左右自己的行为。

同时]被自己认同的群体的成员也将被他看成“自己人”,也就会为自己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夏日炎炎,下午的一节语文课上,有同学奄奄欲睡,如果教师不去注意,还有同学就会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都扒在桌子上了。

当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如果老师批评那个睡觉的同学不认真听课时,他却说老师没讲清楚,冤枉说他睡觉。那么其他的同学因为“他是自己人”已忘了自己刚才也在打瞌睡,就会帮助他证明他刚才并没睡觉,这是就会使大部分同学和教师成了对立面。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注意学生的听课状态以避免更多的学生从众,发现以后要点明是个别同学,或者对睡觉的同学表示理解,让他到教室外面跑一圈,清醒一下,以免大多数同学把老师排除在“自己人”之外。按说该学生应该求之不得,天又热,又不愿意听课,出教室休息一下不是很好吗?可是他却立即清醒了,怎么都不愿意出教室,从学生心理原因分析,人不愿意被他所在群体拒绝,不愿意被剥夺自己的归属需要。

那么老师达到警醒的目的就可以一带而过,不要过多追究,那么学生对老师的理解也会予以支持和好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违反了纪律,如做其他学科作业,看课外书,写纸条,讲话等,思想上开了小差,当被老师当场发现时就会千方百计地抵赖,说谎,欺骗,课堂就会陷入了僵局而妨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根据人的安全需要理论,学生在维护自己的身体,精神,既得利益不受伤害而做出的种种防御行为都属于安全需要。当学生违纪时,怕老师板着脸,恶言相向,怕老师挖苦讽刺而损伤了他们正常的精神生活,出于安全需要,就会力图规避,百般狡辩。

这时老师可以提问以警告他,然后等课后再个别指出,学生就会认为老师给他留了面子,而心存感激说实话,或者可以在一种宽松、欢快的环境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对自己教学上的疏漏而让学生有时间开小差表示歉意,学生也会因有了台阶下而收敛,课堂秩序不受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反而会更好。 大家常说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说的也就是人在被自己承认的群体占有一定的地位,并受到其他成员尊重的被尊需要。

做人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肯定对方是社交的润滑剂”,对我们学生来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往往不懂得尊重他人,但具有很强烈的被尊需要,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更能使学生满足被尊需要。

教师具有领袖的地位,对学生的肯定所起的作用,远大于其他伙伴的肯定。但学生不被老师重视时间一久,处于未被尊重状态,如果老师再加以训斥、挖苦、讽刺,学生开始会求取被尊重需要而做了一些改进,但见效慢,仍然遭到训斥,剥夺了他的被尊需要,那么他的被尊需要的强度就会降低甚至麻木,终将会没有自尊,而没有自信心。

所以老师可以用提示或纵横比较的方法,尤其是一些根基较差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被尊需要的满足,那么他们就会努力作出成就以求获得更多的尊重。那么被尊需要就变成了一种使学生进步向上的强大动力。

二、形成有学识的权威效应,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现代教师,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被尊需要等基本重要,形成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学生氛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基本需要被基本满足后,那么发展需要就会变成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作用。

教师的学识、口才、幽默机智都会促动学生满足高一层次的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信服教师的说教和所提要求的合理性,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根据权威效应,就要求教师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而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和顺从心理,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正确性不怀疑,当发生困惑时,有听取权威意见的强调意愿,当教师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就感到振奋。学生对自己心目中的权威教师信赖和顺从,并自觉或不自觉的主动学习权威的思维方式和举止。

释疑需要有着巨大的作用,学生们以此为动力,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人都有更简洁的认识客观规律和消除认识中疑惑的需要。这也就告诉我们要善于诱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给出更为清晰的、更为简洁的结论。

于是他们就会主动地探索,积极地去接受,因弄清楚了一个问题或者更简洁的说明了问题,而满怀喜悦。

人都有对自己较困难的预定目标或所负任务获取成功的需要。成功需要的满足随着困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成功需要满足的喜悦,也随着困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成功需要的最高水平在于其潜能的充分发挥,在于将要无法达到而恰能达到之时,成功需要的满足除了使个体喜悦之外,还带来一个十分重要的副产品——自信心。

自信心的形成依赖于成功需要的经常被满足,依赖于对自己潜能的充分估量,依赖于能确定合适的奋斗目标,所以,作为培养手段,最好的做法是布置他们力所刚不及的任务,然后巧妙地帮助一下,使他们能竭尽人力后完成。这样在以后的生活中发挥出他们的全部潜能来获取成功需要的满足。

那么自信心也就会有长足的发展和坚实的基础。 成功需要通常只表现在一些领域。

人都有确立理想并在实现理想过程中超越自我和超越他人的需要,超越需要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需要。超越需要中攀比心理占有较大比重,它不仅关心行为的直接目标(好成绩)更关心我的排名在什么位置。

超越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过去与他人相比自我价值是否得到了体现,超越他人需要在心态上表现为竞争的好胜心,竞争意识是每个人先天就有的,教育的职能在于引导学生在哪些领域内竞争,并逐步从他人评价中挣脱出来达到自我选定的超越。

三、根据学生的需要结构的变化,设计艺术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于学生的角色认同,以有感情朗读或讲述、对话、短剧表演、原声赏析等形式,当主人公与学生达到沟通,学生在归属需要量默默推动下就会把主人公看成“自己人”,就会产生同情心,就会产生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切感受,以主人公的需要为自己的需要,以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以主人公认识事物的方式作为自己的认识,把主人公的行为当作自己的行为。

所以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致力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说得天花乱坠,口干舌燥,板书写了一大堆,而学生却听得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还不如让学生深入作品中,借助多种形式进入作品进入角色,进行角色认同后对主人公形象有了最直观的印象和见解,那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记忆也会更深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人的感觉器官都有接受刺激的需要,满足感知刺激的需要,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更应注重满足满足感知刺激的需要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同时对于当代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借助于现代化工具,而且要有效利用,无论是录音、投影还是多媒体,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只停留在让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各种外界的帮助和引导下主动学习,那样才会提高我们的四十五分钟课堂教学效率。利用感知刺激的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尽可能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活动起来,因为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