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新课程理念下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实践

对新课程理念下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实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3 02:05:05
对新课程理念下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实践
时间:2022-11-23 02:05:05     小编:

"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改力度的不断加大,语文课程教育新理念的出台,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智慧潜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本文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从学生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选修课程资源、影视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等方面谈谈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语文 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为了配合新课改的推行,在最近的一次关于中学生对各学科课程的具体感受的调查中,出人意料的是在“最喜欢、最不喜欢、压力很大、实用性最差、内容偏多、内容太难”的几大选项中,无论排列顺序如何地变化却惟独不见有语文科的踪影。

这份调查结果着实令调查机构的工作人员大为吃惊,也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调查结果给我们暗示了这样一个信息:相当大一部分中学生对语文学习评价的感受度低。

从先前“误尽苍生是语文”的怨愤到现在的麻木茫然,语文教育再一次陷入了另一种更为尴尬的境地。如何推进语文课改,让整个语文课堂活起来,实现让学生“学好语文、乐学语文”的快乐语文教学,我想除了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探究自主、合作、开放式的课堂模式、建立恰当的语文考试评价制度等之外,语文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其智慧潜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广阔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有效途径。

新理念告诉我们,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只能是海市蜃楼、昙花一现。 其实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资源概念,我们并不陌生,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

但是过去我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比如,过去,只是把教材或少量的科辅挂图等直观材料理解为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只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而忽略了课程资源的多样性。

其实,语文课程资源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世界有多大,生活有多宽广,语文课程资源就有多广阔。那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资源库中挖掘提取出新鲜切实有用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育服务,从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生能动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成功组织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课程资源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途径。例如:我在上古文单元的时候就做过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自己充当小老师。

其实这样的形式并不算得新颖,但却学生喜欢,屡试不爽。小老师自主备课,课堂授课,台下学生听课提问,因为小老师是自己身边的同学,距离感没了,恐惧感没了,所以即便是平时不愿提问、回答或不屑不敢提问、回答的同学也都乐意设计一些新问题来刁难刁难小老师,就在这样设计、刁难与智斗中,学生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文学习的敏感性。

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老师的备课辅导和课堂引导、总结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经验性课程资源与学生能动性、创新性课程资源的整合,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2、学生差异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鲁迅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在生活经验、兴趣、智能倾向上有差异,对课文的理解方向、理解深度有所不同,这是教师值得注意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引导学生在差异中取长补短,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例如:在上《内蒙访古》一课时涉及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评价。

有的学生说王昭君出塞是汉人的耻辱,有的学生说王昭君是和平和民族友好的象征,我没有给学生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而是重在引导他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师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宝藏,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另外,教师的世界观,生活观,言行举止,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2.相关各学科教师分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现在大家都认识到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的优越性,于是出现了集体备课,但通常的集体备课是仅限于科组内的“集体”,往往忽略了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和分工合作。既然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彩,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不仅仅拘泥于语文知识,还牵涉到历史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政治知识等,而语文老师毕竟又不可能是一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万能贴”,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尝试和其他相关各门学科的教师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进行集体探讨备课,这样,语文老师授课的时候就不是独立学科的讲解,而是多学科多领域的渗透与交融。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人教版第一册说明文单元的一篇选读课文,教参课时安排为一课时。这篇文章行文比较灵动活泼,没有特别明晰的结构框架,不适宜让学生机械死板的归纳、分段、理解。

为了避开说明文课程上的枯燥性和单调性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特地请教了音乐老师和生物老师,与他们一同讨论备课。课上由于运用到了音乐学和生物学的有关知识,使得课文的讲解分析更加生动、到位。

课后再让学生们对作者的音乐观做些深入的讨论或谈谈自己的音乐观,或通过各种途径对自然界中你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的声音进行深入的研究,写成一份研究性的报告。通过这样的合作,不仅语文老师能更好的驾御课堂,完成教学,学生们也得到了多领域的科学知识,拓宽了知识面。

(三).选修课程资源的引进与利用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首次在高中教育阶段实施了学分制管理,开设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对于必修的教材而言其本身就来源于课外,属于一种课外资源。

但课外资源是一个很庞大的资源库,用哪,用多少,用到什么程度上仍然让人不好界定和选择,选修课无疑给当前语文教学有效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指引了一个方向。当前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这些设计模块的设置给语文课堂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教育资源,选修与必修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相互交合,体现了新课程资源改革的新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前设置的选修课与美国八十年代之前的“无主次、无中心”的“自助餐式课程”教育有着本质区别。我国选修课的设置不是凌乱随意、漫无计划不着边际的,而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到我国高中生学习需求和应用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因而是对课内教学资源的扩展延伸。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说,学分制的管理和选修课的设置打破了高中与大学之间绝对分离的状况,可以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建立高中与大学教育的互动合作以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环境以及实现学习阶段的顺畅过渡。从教师发展的角度说,高中选修课的设置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师资、图书信息及教学实验设施等教育资源,为高中教师开辟了新的教学业务领域,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说,选修课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推动了校本资源的利用与建设——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教学软硬件设施等实际情况配合选修课程灵活实施,同时创造一切条件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建立起以校为本的研究体制,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营建一个良好的校本资源环境。

(四). 影视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电影、电视、广播是一门艺术,更是活跃的语文课程资源。影视资源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它形象、生动、集中,有一定的感染力。

语文教育要巧妙开发影视资源,策划一些探究些作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盎然,富有实效。《我很重要》是粤教版必修<一>活动课单元的一篇参考阅读编目,但关注和尊重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正确认识自我的人生价值仍然应该成为教师授课引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假如只以传统的阅读文本后教师灌输的方式,亦或以常规的学生集体讨论的方式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话,不仅单一无味“欲速则不达”,而且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个体生命的可贵和生命的意义。这一代学生基本上是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享受着改革开放的雨露,在蜜罐中浸大的,他们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自然也就对生命和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不深不多。

自身的感悟不多那就只能从别人的身上去找感悟,于是我决定让学生一同来观看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活着》。我让学生把观看后的第一感悟写出并在课堂上发表。

学生感悟的视角各不相同又各有特色,比如我班严海中同学写道:“人生无奈,人类如同被操纵的玩偶,无法抗拒命运的主宰。然而,面对无法抗拒的命运,我们仍选择活着,因为活着就有了希望,正如富贵告诉馒头‘日子会越来越好’”;尹灵芝同学写道:“死亡是人的最终归宿,是极为自然的事情,然而人活着就必须能够承受活着的风风雨雨,承受形形色色的死亡,不管这种死亡是自己或者是别人。

然后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坚韧地活着,充满希望地活着……”叶贺芬同学写道“中年丧子,老年丧女,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面对血淋淋的亲人的尸体,父母老泪纵横的血泪告诉我们‘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如此精彩的内心独白假如不是借助了相关极具形象性和感染力的影视教育资源,我想很可能就会被淹没于严肃单一的课文阅读中了。

最后我又“趁热打铁”,组织了一次关于“生命价值”为主题的演讲会。这样,不仅达到了活动课的目的,也达到了人本教育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的教学内容需要展示,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成为了不可缺少的语文课程资源。通过上网,可以制作网页,查询、下载相关音频、视频备课资料,实现远程教学等;通过上网,可以进行交流、讨论,从而达到资源交换、资源共享的境界,使语文学习彰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中。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硬件设施较好的民办高校,学校设立了校教育资源网,教师网络化办公。庞大的信息网络给我在备课过程中提供了很多便利,使语文备课素材丰富多彩。

如我在上《劝学》这一课时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份视频资料和一份FLASE动画辅助教学资料,这给生涩的古文学习增添了不少色彩。学生们课后也经常可以到学校的电子阅览室上网查询各种学习资料,完成一些有益的研究性课题的作业。

当然, “打开校门学语文”,让语文教育走出课堂,与生活链接,与时代链接,充分开发利用好社区课程资源、家庭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等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程资源教育价值的十分重要的途径,这也是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赋诸行动的。 一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差、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现在有不少学生告诉我,语文课学习的知识更新更多更实效了,因此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也比以前更明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大大地提高了。我坚信,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以开阔的心态和开放的视眼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可能利用于语文课堂的课程资源,就一定能开创新时期语文课改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

2、走进新课程.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4. 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 5. 20世纪外国课程历次改革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