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2 02:59:03
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3-01-22 02:59:03     小编:

"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呢?它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现行语文(主要是高中)教学大纲的规定,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工具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如

张志公

先生所说:“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这四者不能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这主要是因为听、说能力虽然也重要,也应下气力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而课上训练时完全可以少用些时间,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中,二者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和时间。这是因为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表达和输出。没有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写作就难以进行。所以,阅读应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阅读能力提高了,也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总之,只有切实认真地抓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全面推动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更为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轻视或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

叶圣陶

先生曾说:“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循,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循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见《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叶老在50年前讲的“忽视”阅读的状况,今天虽有些改变,但并未发生根本转变,轻视阅读、轻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现今有必要进一步强调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改进阅读教学,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 当前,语文教学中轻视或忽略阅读教学的现象有哪些表现呢?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呢?

语文学界不少同仁认为目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下列现象。

一、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意义。

有些教师讲课,总过多的着眼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每篇课文包含的思想意义作过详过细的分析,甚至引申开去讲很多道理,然而却很少甚至完全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具体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把这些思想意义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来的。领会课文所包含的这些思想也是必要的,但问题是教师分析这些思想意义都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可以光听分析而不看课文(其实课堂上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自读课文的机会,因为时间多被教师的分析课文占去了),即使看了课文,也不求甚解。这样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学生读了课文,往往只能笼统地领略大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好在哪里,应当学些什么,多数仍然是茫无所知。

二、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具体内容。

不少教师讲解记叙文,常常用较多时间分析课文内容,诸如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是怎样发生的,后来有了怎样的发展,结局如何。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这些都离开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凭空作了不厌其详的分析。有些教师还常向学生提出一些很易回答的问题,学生不必过多思索随口就能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缺少启发和引导作用,浪费了宝贵的阅读教学时间。 有些教师讲解说明文,也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对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作条分缕析。但整堂课不学习语言文字,甚至连课文还理解不清楚,把阅读课上成了常识课,改变了初衷,这也是很令人费解的。 还有些教师讲文言文也采用这种教法,用不少时间分析课文内容,有时还过多地介绍历史知识,作了不少内容方面的补充。而对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倒不怎么下功夫,没有教会学生读懂、讲清楚或背诵。

三、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

有些教师讲课,主要着眼于课文的表现方法,用较多时间对表现方法作脱离课文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例如教读一篇小说,讲到人物,总是分析怎样写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讲到情节,总是分析故事怎样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讲到故事的环境,总是分析景物描写、衬托作用和象征手法。又如教读一篇散文,总是分析线索,悬念、比照、联想、铺垫等。不少教师喜欢用文学术语,甚至在一篇课文的分析中,能用上的术语就都用上了。有的教师还把一般性文章当作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这样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学生只能记住几个抽象概念,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多种生动描述的。 上述三种现象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和阻碍了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当然,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十多年来也还有了不小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我们的改革开放形势一样也迎来了以阅读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改革热潮,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的改革闯将。上海嘉定二中特级教

师钱梦龙

老师打破了“一言堂”、“注入式”的老程式,创立了“三主四式”的新课型。所谓“三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四式”就是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习式四种基本课型。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是对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突破。另外,辽宁省特级教

师魏书生

老师总结出的以“定向、自学、答疑、自测、自结”为内容的“六步自学自育”型阅读教学法;北京特级教师

宁鸿彬

老师进行的以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为宗旨的改革和北京特级教

师程汉杰

老师的快速阅读法的研究和实验,都对阅读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但是,阅读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可喜局面近两三年有冷落下来的趋势。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恐怕还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改革还没有真正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其次,阅读教学(也包括整个语文教学)中还没有彻底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比如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已延续数千年,在不少人中已积淀成一种“定势”,形成一种强大的“惯性力量”,即使有一些人,像前面提到的钱梦龙、魏书生等改革者一时冲破了这种旧的“定势”,这强大的“惯性力量”,又会促使人们回到老路上去,并使少数改革者受到更大阻力。这也是至今“满堂灌”、“一言堂”、“老一套程式”未得到真正改变的原因。再次,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的误区,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拦路虎。单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怎么考就怎么教,怎么考就怎么学,使复杂多变的语文教学简单到只围绕一个“指挥棒”转的地步。几乎是所有的学校,众多的教师和学生为了“瞄准高考”,“扩大命中率”,就进行繁琐练习,频繁考试,实行“题海战术”,教师和学生经常处于“临战状态”,哪还有心思和精力去研究阅读教学呢?

退一步说,就是比较重视阅读教学,在常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目前还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上面提到的几种现象,这些现象也阻碍着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高。

应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怎样使阅读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呢?

有人认为,根据中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从语言文字出发,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知识等),再回到语言文字的原则。

这个原则,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出发。阅读课文必须从读懂语言文字开始。所谓读懂,主要指读准字音;能了解字义、词义和句意,特别是生字难词和比较复杂的句子;能初步进行准确而有语调的朗读。

第二个层次是在读懂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知识等)。就一般文章说,包括领会段意和全篇的中心意思;就文学作品说,还包括领会描述的各种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就知识性文章说,还包括领会各种科学知识及其实际应用。 第三个层次是再回到语言文字。结合思想内容、文学形象或者科学知识是怎样用通畅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所学的语言文字,有些属于应理解的,有些还要求能具体运用。在深入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知识等)以后,有些课文还要熟读、背诵或者作富有表情的朗读。

上述三个层次是相互促进、逐步深化的。第一个层次是语言教学的基础,读懂语言文字才能进入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这个层次要求认真细致地阅读,逐字逐句地理解,基本上做到扫清语言文字障碍。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这个层次看作轻易可以完成的教学过程。如指名学生读一遍,大家听一遍,再解释几个生字难词,这不能算是把课文读懂了;一定要引导学生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语言文字上,做到口读、脑想、手记。学会在课文上做记号,查字词典,并做些必要的笔记,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读懂课文。第二个层次是语言教学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语言教学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也可以说是实现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相结合。这个层次要特别应注意的是,无论进行思想教育、文学教学或者知识教学,都必须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决不能作架空的分析或讲解。应当在这个层次上努力做到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和核心来进行教学。应当知道,领会思想内容不光是了解段意和主要内容,记住几个概念,更重要的是懂得每段里词句所表现的思想性,以及全篇语言文字所表现的思路和整体思想。领会文学形象,也不光是了解人物性格特征或者景物特色,记住几个文学术语,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这些人物性格特征或者景物特色的具体表现。领会科学知识,也不光是了解知识要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这些知识的特色和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第三个层次是语言教学的深化,主要是回到语言文字,深入到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把准确通顺和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真正学到手。这是语言教学的落实阶段,也是完成语言教学的关键阶段。不抓好这个层次,前两个层次就会失去主要作用,整个语言教学就会半途而废。完了这个层次的教学,语言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整个阅读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应当特别指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很重要,有了教师良好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做到了主动自觉地学习,认真读课文(包括课内外),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师的重要性就在于教,要教就要讲,边讲边让学生练,组成和谐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是能否顺利地达到教学要求的关键。 这里主要是讲教师讲课的内容“量”的问题。目前一般阅读课情况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活动很少。有些教师仍满堂灌,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和学生听,课堂气氛十分沉闷。因此,不少人主张教师应该少讲。

但讲多少也就是讲课内容的“量”如何掌握的问题比较复杂,首先要清楚教师讲些什么。如果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地架空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可以肯定地说讲得越多越不好,至少浪费了不少时间。如果讲清楚课文里不少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表达作用或结合课文的语言文字作一些分析,那应该说是好的,是对路子的。至于讲多少,学生活动如何安排,就应当因地因人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其次要弄清楚教师是怎样讲的。如果教师把语言知识讲得很死,把思想内容讲得概念化,用语很呆板,这样讲效果肯定不会好,讲得越多越不好。如果教师有启发地讲,讲到语言表达的点子上,讲得很生动,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还能和学生的活动相配合,这样讲的效果无疑会是很好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