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教会学生进行“审美阅读”

教会学生进行“审美阅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7 00:37:54
教会学生进行“审美阅读”
时间:2022-11-17 00:37:54     小编:

"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既要让学生深入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又要避免“五马分尸”式教学或是教师“满堂灌”现象的产生,是历年来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并不明白学习一篇又一篇的课文究竟有什么实际价值。他们只是机械地按教师要求反复记忆文章的主题、结构、句子含义和生字词等内容,日复一日地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等永恒不变的问题,无法或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之中,造成多数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文学素养低、写作水平差等状况。

其实,文学也是一种艺术,蕴含着作者的智慧与创造。从王国维、蔡元培开始,现代教育逐渐树立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我们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若能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它,去感受和领悟作者的聪明才智,不仅能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的创作手法,而且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教会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就是给学生一双发现和鉴赏文学作品的美的眼睛,就是指明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领略文章之美的方法,也能让学生从对文章精妙之处的细细咀嚼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进而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真正做到“将课文作为一个例子来教”。

2000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与之同时颁布的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也将“文学作品审美鉴赏”列为高考考试内容。

──教会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已成为大势所趋。

那么,究竟怎样进行“审美阅读”呢?

简而言之,教会学生进行“审美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领会文学作品中的美。一般来说,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均有很多精彩之处值得人们反复玩味鉴赏,尤其是古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和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等等,或以其思想的深邃、或以其艺术的精湛而流传于世,都是经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之后保留下来的文学精华,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主题审美 ── 领会和鉴赏作品美的精神品质

结构审美 ── 领会和鉴赏作品美的整体构思

语言审美 ── 领会和鉴赏作品美的语言表达

意境审美 ── 领会和鉴赏作品美的意境创造

精神审美 ── 领会和鉴赏作品美的精神境界

形象审美 ── 领会和鉴赏作品美的塑造技巧

……

作为教师,就是要通过“课文”这些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文学,使学生从中学到该怎样鉴赏文学作品,该怎样作文,从而提高文学素养。

例如教学名篇《沁园春·雪》时,教师可摒弃逐句逐段分析讲解的模式,让学生从结构审美、语言审美、意境审美、主题审美这几个方面来领会和鉴赏作品。

首先是结构审美:在结构上,学生一般能认识到该词上阕写景.下阕议论的写法,但对于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怎样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个问题缺乏细致的思考。教师只需略一点拨,就能使学生马上认识到“过渡”对于文章结构的连贯性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再结合朗读,使学生进而感受到这首词上阕写景,纵横千万里,借景抒情,下阕议论,上下几千年,评古论今,上下阕衔接自然,浑然天成的结构美。也由此明白,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第一步,而文章结构本身就蕴含着智慧的美。

然后是语言审美: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其语言是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堪称运用语言的典范之作。但在这一方面,学生的认识往往停留于表面,比如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语句,学生可能仅仅满足于了解字面意思和掌握修辞方法,并未能感受到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机和不屈的力量。叶圣陶曾经说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为了让学生读懂其情味,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来思考:当时的民众读到这些语句时会引发一种怎样的豪情?从而使学生真正读懂这句话,感受到其语言之美和精神之美。在文学鉴赏方面,也由此学会要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文学作品,要去体会文字内在的感染力;在写作方面,学会在描绘景物时,应将自己想要传达的感情融入到描绘的对象之中,使其具有生命力。此外,像“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创设的广袤无垠、动静兼美的意境;“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所展现的开阔视野、博大胸襟;一句“竞折腰”给人带来的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历史沧桑感;一句“俱往矣”送走几千年历史的豪迈情怀等等,都应引导学生细细体会出其情味。

对于该词主题的审美,教师可引导学生设想:若是诸葛亮或是张飞、关羽来“数风流人物”,他们会怎样说?若是周总理会怎样说?而毛主席是怎样说的?让学生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去感受主席雄视千古的豪情壮志和相信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心。教师可要求学生感情朗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指导读出“王者之气”,感受该词震憾人心、激励人心的主题美。

当然,这首词值得称道的远不止上述几点,在此仅举例而已,不多赘述。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教给学生发现作品之美的方法,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同时,也在无形中慢慢积累写作技巧的过程。课后,教师可布置学生阅读与所学课文相关或相似的文学作品,做到“学以致用”。如教学《沁园春·雪》之后,可布置课外阅读《沁园春·长沙》,让学生尝试着去鉴赏它,并写一篇赏析文以巩固所学“审美”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达到“将课文作为一个例子,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审美阅读,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