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学习动机与高职英语教学

浅析学习动机与高职英语教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5 01:47:25
浅析学习动机与高职英语教学
时间:2022-11-25 01:47:25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学习动机 高职英语 教学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关系。并根据学习动机的组成,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动机的原因,进而对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学习动机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关系

任何教学工作的成效既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又受主观条件的制约,而且主要是取决于学习者的主观条件,例如学习者的先天智力和语言天分,学习动机和态度等,高职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这些内在因素因人而异,使学习者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某些因素,如智力与天分的个别差异是不能为人力所改变的。但另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观念和态度等却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成为促进学习的动因。在教学中人们常常发现,当一个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她对学习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集中的注意力、坚强的毅力,从而产生出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对象是智力因素已成型的高职英语学习者来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多将时间放在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动机上。

所谓动机是指激发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行动的内在原因和内部力量,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善于克服内心障碍及外部困难,自觉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以达到既定目标。可以说,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有效地进行长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情况来说,确立了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动力足、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强,学习效果好。如果教师能采取必要措施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定可以使其充分发挥潜能,在学习上有大的飞跃。

二、外语学习动机的组成及分类

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之一为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并体现在行动上。认识兴趣也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有了认识兴趣学生才会渴望认识客观事物,探索真理。认识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学习态度也与学习动机密不可分,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动机的分类有多种:

Gardner将外语学习的动机分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前者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社团有所了解或由特殊兴趣,希望与之交往或亲近,或期望参与或融入社团的社会活动。后者指学习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好处,如通过一次考试获得奖学金、提职晋升等。

Biggs将动机分为表层动机和深层动机。表层动机通常与个人的前途直接相关,例如英语与学生将来的工作、薪金等的关系。这种动力来自外部,所以也可以叫做外在动机。深层动机一般不与学习者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发生直接联系,而是来自于个人对所做事情本身的兴趣,例如学习者对英语语言或文化本身的兴趣。这种动力来自内部,因此也叫内在动机。调查表明,有时外在动机会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内在动机,例如社会对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学生未来的工作可能与英语的直接关系不大等等,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深层动机对学习者的观念与策略的影响大于表层动机。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按其性质将动机大致划分为:

1.指向活动本身的动机。这事直接动机,通常是由于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

2.指向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的动机。有些人是为了家长、教师或其他人而学习,有时希望与外国朋友自由交谈也可以成为学习外语的一种动机。

3.指向活动结果的动机。常被称为成就动机,意即从事某种活动是为了活动成功。心理学家Atkinson曾指出:个体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逃避失败的倾向。当希望成功的倾向强于逃避失败的倾向时就会促进个体奋发进取,反之,则会导致迟疑退缩的行为。郝玫等人的调查表明,学生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高低有关。有些人学习外语是由于确信自己能够学好,如果预计自己成功的机会不大,也就降低了学习动机。

4.指向社会效果的动机(主要是声誉动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总是希望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受到尊敬和赞扬。有些人对外语并无兴趣,条件也并不优越,只是为了日后的发展和提高自己的声誉而产生了努力学习外语的动机。在外语学习这种复杂的意志活动中,动机也是非常复杂的。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搞好外语教学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激发出他们的深层动机,使他们对学习外语产生发自内心的积极性。

三、目前大学英语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

1.对英语缺乏兴趣,加之课堂教学太沉闷。大学英语的学习者多为理工科学生,很多人从高中起就对文科缺乏兴趣。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又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多少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机械地听与记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觉英语课枯燥乏味。

2.英语基础较差,听说能力较弱。即使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部分学习者仍因自身能力问题无法参与。由于高中阶段英语学习多偏重于读写,部分学生,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生源较为缺乏听说能力。这一部分学习者对于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既听不懂又说不出。

3.没有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许多学生认为英语与他们将来的工作、学习毫无关系,不知道学习英语的意义何在。学习英语似乎只是社会、学校的要求,是无用的装饰,沉重的包袱,因而产生厌恶心理。

4.

四、六级的沉重压力。目前,许多学校将

四、六级证书与学位挂钩。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对付考试题海中,不但毫无兴趣可言,还有可能耗费了精力、精神却换不回一张证书。而过了级的人也产生错觉,认为证书就是学习目的,有了证书就有了资本,无需继续学习了。

四、外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使自己从无需要或很少需要到产生需要的过程。 "

Dornyer和Csizer(1998)曾经通过对匈牙利各级外语教师的调查,总结出在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卓有成效的10项宏观策略,它们是: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2.创造轻松、惬意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

3.正确说明学习任务。

4.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5.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

6.使课堂语言学习充满乐趣。

7.促进学生自主语言学习能力。

8.使语言学习活动个性化。

9.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

10.让学生熟悉目的语文化。

Oxford和Shearin(1994)根据主流动机心理学的理论也提出了五条类似的建议:

1.教师应该明确学生为何学习外语。

2.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他们对语言学习成败的正确信念。

3.即使是在同一班级,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也会不相同,所以教师应该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说明学习外语的诸多好处。

4.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惬意的语言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把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

5.外在的奖励应该成为外语教学设计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内部激励机制。

综合以上建议的要点,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1.通过组织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改变英语学习沉闷枯燥的气氛,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愉快地接受知识。

当今社会,由于各种传媒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年轻人有各种机会与途径接触到英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资源,如歌曲、影片等,将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教学中应采用或编纂有时代气息,符合学生兴趣与需要的教材,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已知的、令人感兴趣的内容与将要接触的内容相结合,从熟知的情境中引出学生的疑惑、惊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与愿望。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可采用交际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为学生留出充分的空间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师生之间产生真正的互动。

2.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学习者了解学习外语、掌握外语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教育学生以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希望一蹴而就。教师应避免空洞说教,而要将远大理想、祖国的要求与个人利益相结合,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3.通过有效的帮助使学习者在学习中提高成绩,适当组织比赛等活动,引进竞争意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一定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对学生给予正确评价,适当进行表扬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希望得到表扬的,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保护其学习积极性。Chambers曾对英国利兹地区的191名缺乏外语学习动机的九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最需要的是对于他们成绩的肯定、奖赏及鼓励。也就是说,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最直接来源是外语教师对待他们的态度。此外,现今的中国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受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对挫折、批评的承受能力有限。基于这两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好的方面,对其多加鼓励。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再接再励、积极向上。当然,也不能完全放弃批评的方法,必要的、适当的批评可以令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但教师应注意批评的方式、语气、措施等。

5.教师不仅应注意培养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而且还需在教学中随时激发学习者已形成的动机。与此同时,还应使已形成的动机不断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

总之,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动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创造和谐并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树立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学习的信心。

五、结语

进行学习动机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社会因素和个体差异,从而探索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途径与策略。当然,也不能仅凭理论上的假设就确定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才能摸索出科学的、适宜的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2] 徐建伟.班级管理巧用心理效应[J].班主任,2007,

(3):15-1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