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重温“三个面向”,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试析重温“三个面向”,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0 03:07:18
试析重温“三个面向”,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时间:2022-11-20 03:07:18     小编:

"

论文摘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题词,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 “三个面向”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既包括取得学历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包括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1983年邓小平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重温“三个面向”的题词,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要现代化

职业教育要现代化,一方面指职业教育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另一方面指职业教育要转换观念,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逐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1.现代化建设要求职业教育现代化

“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现代化建设不仅指经济增长,而且它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还包括改革一切不适应现代化进程的体制和机制。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的引领,而且也需要大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支撑,这些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抓职业教育“既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内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我国农村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生产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抗灾能力差,商品率低,这些问题的解决要靠科技,靠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近年来,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超过3 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5 000万人次”。职业教育为农民增产增收、实现社会角色转换发挥着积极作用。

2.教育观念现代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由于过去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片面强调“高、精、尖”人才的培养,造成我国目前技能型人才奇缺,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因此,要更新观念,把职业教育放在和基础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具有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它能培养具备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市场需要的生产、服务、管理和建设的应用型中高级技术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能够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

3.现代化管理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职业教育在办学机制上要注意调动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单一由政府办学的现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主动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将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与产业发展联接,将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联接,“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和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参差不齐的办学力量影响管理的有效性。职业中学、技校、中专等学校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力量,在国家教育结构调整中它们或升格或合并。这些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有挥之不去的惯性,如相对封闭的状况和沉积已久的观念定式,这将不利于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无法使职业教育与先进技术衔接,造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培养目标不配套,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职业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政府与企业在办学模式上达成共识。国家提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覆盖面还相当小,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有的学校也搞了一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往往流于形式,实效性差,做得好的不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对企业进行鼓励、支持、指导和规范;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合作过程中把方便让给企业,把困难留给自己,这样才可能取得良好的办学效果。

二、职业教育要面向世界

职业教育要面向世界是指职业教育不仅要着眼于中国,还要了解世界,吸取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要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基本素质,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上实现职业教育自身的对外开放。

1.研究国外职业教育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世界接轨的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这需要研究国际职业教育思潮,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外交流,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当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因此,职业教育面向世界就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了解它们的历史,分析其现状和优劣,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

由于缺少外来的参考和借鉴,我国职业教育在探索过程中历经坎坷,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近年来职业教育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中职、高职的招生人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半壁江山”,这种情况容易让一些地方忽视地区差异,一哄而上,使职业教育脱离实际,造成规模、效用“两张皮”的不良后果。

发达国家开办职业教育的历史长、涉及范围广、积累经验多。“凡是成功的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与本国实际紧密结合,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紧迫感,缺乏对国际市场的了解,缺少对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技能的学习,缺少在国际竞争环境中体验、实习的机会。因此,要加强校际交流,注重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用国际标准作参考,结合本国、本地、本校的实际制订合理的职业教育规划。

2.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是国际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国产业结构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职业岗位需要具有现代知识、现代技能、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要主动与世界接轨,扩大海外发展空间,让学生适应国际需求,毕业后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到自己的岗位。

劳动者素质偏低、技术工人缺乏是影响我国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原因。“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大量的初、高中毕业生往往没有经过任何职业培训直接进入制造、建筑、餐饮、保安和家政等行业,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社会认可度低。“德国长期实行现代学徒制度,重视职工培训,政府规定每个工厂都有培训任务,不仅培训自己的职工,还对社会开放”。职业教育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这值得人们去研究学习。

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交流是了解世界、学习世界的主要途径。“要实现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职业教育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要创造机会走出国门接受培训,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根据培养目标加大国际元素的比重,开展学生、教师互换交流和实习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紧跟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脚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3.注重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性,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年来在数量和办学条件上有了明显的改善,它既有别于普通教育又不同于中职教育。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用国际标准来办高等职业教育,帮助其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国际影响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与发达国家的同类教育相比我国尚有较大差距。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享有盛誉,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由于长期封闭所形成的现状,难以培养出能够面向世界的人才。“要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有益的教育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及竞争力”。各高职学院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用国际视野和“领头雁”精神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领跑职教行业。

创建国际品牌是高职院校努力的方向。家政服务能被有的国家创出世界品牌,这值得思考和借鉴。“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一是要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主动融入国际高职教育大系统中;二是积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在合作中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三是通过各种途径与国外著名高职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四是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互派留学生,拓展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

三、职业教育应着眼于未来

职业教育面向未来是指它的超前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所获取的知识不断陈旧或过时,新的知识又在不断涌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有前瞻意识,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为社会发展需要做好准备。

1.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养目标引导教学活动方向,人才培养需要一个周期,因而培养目标应有相对稳定性。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并建立起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多层次的人才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高精尖是人才,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也是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人才的梯度结构是国家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职业教育努力的方向。一些职业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往往只满足于授之以一项技术的掌握,弱化了作为社会人、职业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综合的素质要求,而不是单一的技术技能要求。

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条件。“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社会对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这也就决定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性质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温总理2007年考察大连轻工业学校时说:“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2.革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具体措施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影响培养目标,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要及时反映生产建设领域最新成果、最新动态和要求。此外,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是发挥其功能的关键。单个的、孤立的科目如果不是在整体中发挥作用,不是在与其他学科或科目的联系中体现价值,这门课程的作用就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一些职业学校进行了一定的单个课程的优化,但这并不等同于整体优化,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破坏整体优化。因此,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增删取舍要根据培养目标认真思考,使学生更有信心面向未来。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引擎。鲜明的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过去一说学历教育,就是脱产,就是关上学校大门拿文凭,学生的知识面窄且动手能力差。职业学校要密切关注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并有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措施,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因此,学校要“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3.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重点

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又要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要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的制度,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鼓励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

现有的师资状况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其表现是: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增长超过了学校本身的教学容量;教师增长缓慢,教师负担重,教学质量下降;教学任务重,教师的培训、进修、学习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双师型”教师成长面临瓶颈;专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历欠缺;缺乏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引进机制和灵活高效的人才成长机制;等等。

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如组织本校教师利用假期下到企业或实习实训基地,掌握最新技术信息,更新原有知识;另一方面,要树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点,广泛吸收企业的技术人员、高级技师到校兼职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从而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三个面向”体现了邓小平对教育的高度重视,表明了他教育思想的整体构架和实践方向。“三个面向”强调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历史与未来的统一,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和战略性。在教育优先发展大环境中,重温“三个面向”对于办好职业教育意义深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