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试析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9 00:11:21
试析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时间:2023-01-09 00:11:21     小编:

"

论文摘要: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中职地理课要体现其课程价值,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紧扣专业,因地制宜,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进而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结合教学实际,对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有效性;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策略

中职地理学科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地理课外活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不仅能激起其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着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和策略。

一、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目前,中职地理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积极性不高,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周围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发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气象观察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气温的观察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午后2时左右达最大,这和自己主观意识上“中午最热”不相符,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想知道原因。参观从化北回归线塔时,学生看到附近大片的荔枝林,有人提出“北回归线的荔枝最好吃”,大家在开心之余都希望弄清楚北回归线和荔枝的关系。如此种种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明确了地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爱学、乐学。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有着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实践内容。通过开展地质地貌的野外考察、人文地理资料调查、环境监测、气象观测等活动,在培养学生观察、调查、动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材料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到芙蓉嶂水库参观考察。针对学生认识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观察不够细致深入,易出现走马观花等缺点,笔者事先把要观察的内容具体分解成一系列问题布置给学生,并要求在观察时要做好记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对水库大坝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特点、河谷地形和水文水系特征等进行认真细致观察。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眼、手、脑、耳等主要感官都行动起来,气氛活跃,既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2)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学生接触大量的观察对象,可以感受到形式多样的大千世界,在达成既定的活动目标之余会有更多新奇的东西或者更多的问题出现,引起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地理课外活动着重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感受、自己总结,教师只作前期的策划和适当的引导。参与活动的学生思维没有受到过多的约束,容易激发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团队合作的课外活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和角度,总会有独特的见解。经过对活动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化的收集、梳理、对比、分析、总结,会让学生找到很多新的东西,再加以思考和提炼,就会产生一些新的火花。经过笔者的观察和分析,地理课外活动反而让学生主动复习了解课本的知识,但又会积极地拓展一些更细致更新鲜的知识。这就是创新的方向——立足于基础知识的拓展,而不是毫无边际的天马行空。

例如,笔者曾组织学生进行“机场商圈模拟规划”,有学生提出了在飞机跑道外建造落地玻璃全景休闲餐饮店,专门观看飞机升降;也有提出使用废旧飞机建造飞机餐厅、飞机旅馆;也有提出就近建造航天博物馆;但是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机场的人货分流系统与商圈、绿化充分结合起来设计,从俯瞰图、物流动线、植物种类、政府机构设置、商业机构布局等都各有特色,很有创新的锐意。

该创意是由物流班的同学集体分析讨论,并委派人员上网搜集资料、现场勘察、美术设计、疑点论证、整理、总结所得。此提案后经送交机场也获得了好评。

(3)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近几年,笔者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地质地貌野外考察、镇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调查、地理模型制作、校园气象观测等一系列活动,熟悉地理调查的基本手段和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而且学生根据野外活动的体会撰写出《分析芙蓉嶂水库坝址选择及综合效益》等具有一定质量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体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发挥,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 "

3.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地理学科融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在野外活动中要注意挖掘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考察、地震监测、星空探究、气象观测等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界中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有较深刻的了解,激发了他们探索大自然神奇和奥秘的热情,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常地进行数据观测和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习惯。又如通过对狮岭、梯面、花东等地的社会调查,学生亲身目睹了家乡各项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了爱国爱乡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调查中,学生还了解到,该地区人口增长也很快;而且随着人口过快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小化工、小造纸、小皮革、小电镀等乡镇企业的工业废水不经处理无节制地向河流排放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引起了河水水质不断下降;河流沿岸由于不合理毁林开荒和在河床中随意乱采砂石造成了河岸崩塌、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导致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人口过快增长和不合理活动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巨大压力,更加深刻地理解“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必须一起考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道理,从而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增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意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徜佯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之中,不但增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还能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4.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地理课外活动一般都以室外活动为主,身体力行,可极大地提升动手、动脑能力。课外活动需要投入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进行,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兴趣很大。但随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一些艰辛,比如早出晚归、攀山采石、顶风冒雨、与人沟通、团队合作、材料整理等,学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但是,在不懈的坚持下,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心志变得坚定,行动变得切实,提高了整体素质,体验了“学以致用”的知识价值。从活动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撰写中体验了成功的欢乐,增强了自信心,摒弃了自卑的心理,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有效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的策略

1.结合教学灵活选择活动类型

一般的地理课外活动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如下述的8种形式开展。

(1)游览名胜,旅行学习。地理课外活动大部分都需要利用课余的时间,从而在放假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旅游观光的活动。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古今名胜的典故中,让学生放松身心之余直观地接触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如山脉河流的形貌、天气气象的变化、植被的分布、动物的活动等自然地理,如古迹的形态和来历、民间故事的品味、人类社会活动的形成和原因等人文地理。旅游这种课外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在游玩当中丰富知识,了解地理内涵,最容易培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审美观,热爱自然,珍惜能源,树立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精神。

(2)观察天文,测量地理。这种课外活动需要结合课本上自然地理的知识,通过简易的方法和工具来观察、测量、采集、记录地理现象,从而重现或印证地理学知识。观察测量的重点在于操作,并且是系统科学的操作。一般可以根据知识内容的篇章来分类,分为天体运动观测、大气气候观测、海洋与陆地观测、自然灾害观测、动植物观测、环境污染观测等内容。经过观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养成客观求证的好习惯。自然地理的观测比较直观,容易操作,往往由几个学生自行组织就可以达成,但是很有专业感,说服力强,能够令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自信。大部分地理课外活动都属于这个类型。详细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曾举办的就有:

1)天体运动观测:看繁星,认星座;观测月蚀;观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观测彗星;观测流星雨。

2)大气气候观测:测量天气数据,如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量、风向;观测蔬菜的成长。

3)海洋与陆地观测:观测岩土;测绘山脉等高线;测量河流水位。

4)自然灾害观测:测量台风期间的气象数值;观测红火蚁灾害。

5)动植物观测:观测亚热带森林植被的分层;观测桃花水母的繁殖期地理因素。

6)环境污染观测:观测生活区噪音;测量汽车废气的分层分布;测量酸雨的PH值。

(3)深入浅出,动手制作。地理制作包括了制作地理图表、模型、标本、游戏道具、资料纪录等。这其实是学生对课本抽象的知识以各种易懂直观的手法表现出来。首先,学生要对书面的知识和数据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其次,要结合受众的需求,经过谋划、设计、制作、修改等步骤来完成。对于培养学生思考动手结合、理解表达结合的能力起到很好的训练作用。从动脑到动手,从吸收到展示,这强化了学生的知识利用能力和系统表达能力,避免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空谈陋习。 "

(4)融入社会,调查研究。该类型的活动和身边的人、事联系密切,更有实用性,目标明确,需要收集大量的实际调查数据,经过逻辑系统的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作出分析,最后还要给出解决方案。

调查的内容一般都与人文地理有关,如人口分布调查、旅游资源开发调查、工业、农业、商业布局调查、环境污染调查、交通线路调查等。调查的手段可以是问卷调查、资料搜索调查、实地调查等。由时事发起,加强认识时事,可以令参与活动的学生摆正社会视角,善用知识,理据说明,增强社会参与度。

(5)参观了解,学习专家。以上4种地理课外活动都是围绕课本知识为中心,稍作拓展的范畴,然而,让知识成为生产力才是教育的目的。中职学生更需要掌握知识的运用。因此,对于专业组织单位、展览会等进行参观学习是重要的课外活动。

直接关联地理的单位有天文台、气象站、科技馆、地质勘探中心、水族馆、宝石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水力发电站、规划局、环卫局、旅游局、博物馆、港口、矿山、林场、车站、机场等;间接关联的单位有水泥厂、车辆厂、机械厂、特产商店等。

上述单位开展的专题宣传、展览会最具有行业代表性,内容丰富,资讯新鲜准确。参加过的师生均感到受益匪浅。

另外,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是最好的榜样和导师,如上述单位的岗位杰出人员、劳动模范,地质、环保、勘探、海洋、极地工作等的领先者们。向他们进行拜访或者听取报告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踏实认真地学习。

(6)交流竞技,取长补短。交流会主要有几种形式:举办座谈会、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组织展览会。这些课外活动的参与性很高,既可以本校自行举办,也可以和其他学校联办,甚至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来指导。学校曾举办和联办过地震知识讲座、环境保护讲座、耕地和粮食讲座、芙蓉嶂水库环境保护报告会、花都人口分布与构成讲座、花都皮革业商圈的发展展览会等。

日常的课外活动中,学生积累了各方面的知识,采用此种类型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各人均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资源共享,促进团队精神。竞技主要有观测比赛、知识竞赛、征稿比赛等。

(7)模拟规划,小试牛刀。把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好是进行模拟规划的前提,因为进行城市规划需要具备良好的地理综合素质,从城市功能出发,工业、农业、商业、居住区既要互相联系、创造便利,又要相对独立、避免污染。

根据资源的既定条件来合理配置,如根据当地的地形和土壤、河流的走向、四季气候的影响,优先将耕地保护;根据气候和交通道路,规划适宜居住和交流的居住区;根据人口的分布和构成规划功能建筑:医院、学校、银行、市场、公园、游乐场、道路、公交线路、供水供电系统、派出所等等;根据预期的污染影响来合理设置工业园区;全局考虑,保障生态、平衡发展,追求低碳生活和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

规划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预见性。立足于未来的因素来考虑的规划方案才能更适应届时的需求。

组织该类课外活动,让学生将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整合。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没有要求学生进行过全局的模拟规划,但也顺应广州举办亚运会、创文明城市等时机,举办过一些局部的模拟规划。如城市绿化规划设计、垃圾回收站设置规划、旧市区塞车解决方案、梯面镇红山村生态农业及生态商圈规划等。

(8)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在应用中学习,总结后优化应用。课外活动的主旨就是把知识和生活应用结合起来,不断互相良性促进。作为中职学生,在地理方面进行的社会活动有:

1)整理地理课外活动的数据、资料,提交给相关的政府部门,以供参考。如将收集到的民间典故和相关照片、视频提供给文化局和旅游局;将观测的数据资料提交给气象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等。

2)配合居委会和服务中心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举办展览。如举办气象日、环境日、地球日等科普知识的宣传。

3)以身作则,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或成立绿色环保小组,进行宣传。

以上地理课外活动总体上是随着学生的知识根底不断加强而开展。然而,这并非是严格的实施流程。地理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有限的教学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在现实教学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素质、周边环境、教学资源、时机把握等因素将各种活动类型有机地进行选择和组合。务求实事求是地做到因应时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2.因地制宜确定活动内容

笔者居住和工作的广州市花都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广州,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毗邻港澳。花都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称“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10

6、107国道和机场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广州北二环、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广州火车北站就位于花都。中国最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也座落在花都。 "

花都区总面积968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绵亘,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形成东北向西南斜置的长方形。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花都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18种,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石灰石、高岭土、粘土、花岗岩等,开采前景好。水量充沛,地表水多年平均流量为11.5亿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库17座。芙蓉嶂水库发现有活化石之称的桃花水母,区内还有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王子山,山上有禾雀花等珍稀植物。莲塘镇还有驰名中外的特产京塘莲藕。

花都的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已建成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盘古圣庙、资政大夫祠、广州宝巾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圆玄道观等多个旅游景点。

花都属于十分适合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地区,所以笔者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带领学生一年四季穿梭于花都的各个乡镇、各个角落。如去实地考察芙蓉嶂水库、王子山、白云机场等;调查狮岭镇皮革工业的发展、梯面镇旅游资源的开发、新华工业区的规划和发展;研究京塘莲藕、禾雀花、桃花水母等物种生长的环境因素等。

3.因材施教做好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指导与课外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课外活动基本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偏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施“知识→实践→知识”的主动推进;课外教学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偏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仅是“参与实践→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在地理课外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首次开展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办。

教师指导的内容主要有:

(1)课外活动的背景知识介绍。按照活动的类型需要准备的各有不同,主要以突出专题即可。应当注意的是抓大放小,不用过分详尽,有一个大概的介绍即可,只须突出逻辑性和关键点。甚至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进行自行查找答案,弄清原因,并留待在课外活动中经过实践将细节或者原因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兴趣,也更有利于记忆。可以把曾有的活动资料给学生浏览,但不予参照,待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取长补短。

(2)流程指导。对于地理课外活动的指导,流程最重要,内容反而是其次。这是“授之以渔”。首先应要求订立主题:根据活动时间、地域、时事形势、基础知识、社会资源去订立,务必要清晰、简单、能够达成,不宜内容太多,难度太高。主题的订立是教师指导的重要环节。其次就是订立阶段日程,将人员分工、装备筹措、资料准备、活动步骤、加工整理等重要事项的时间进行安排。再次就是活动过程的必要记录,包括了书写、拍摄、录音等手段。

最后就是整理总结,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把资料、记录进行分析和整理,围绕主题,求证原理,探求答案。事后整理的总结报告是整个课外活动的价值体现。教师指导的内容主要是报告的格式,笔者要求按照“目录-内容展开”两部分整理。并加入文案记录格式,把主题、时间、参与者、日程等按固定格式列出,方便管理和查阅。报告的主体内容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阐述课外活动的对象描述、原因分析、对策或收获。此外,还可以围绕活动的报告撰写论文。

(3)各种实践方法的指导。这是地理课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的基础技能。一般在课堂上就会有所教授,但是不够直观和详尽。每次活动之前,应根据主题和活动类型的需要对学生全体或学生代表(组长)进行专门指导,以便使活动更准确、方便地进行。各种指导包括有野外安全和简单救援、标本制作、各种测绘仪器的使用、数据记录和图表制作、调查问卷设置和统计、参观拜访礼仪等。笔者更愿意仅指导学生代表,但要求随身携带详尽的资料说明。这可以使学生在小组自主学习中逐步掌握方法,比全体培训更有效果。

当然,以上所述都没有准则来衡量,重要的是“因材施教”。新生对此类活动比较陌生,则教师指导以案例借鉴、范例学习、协助规划、现场指导为主;而多次参与的学生或者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当逐步放宽,多听取、少干涉,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权。而且,地理课外活动多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让学生适应合作、施展才能、提升综合素质,这需要适度的决策权力。团队决策权也应根据学生的经验逐步累积而放宽。

4.课外活动的评价

地理课外活动的成果是直观的报告或作品,可以作对比、评优劣。但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远比报告或作品重要。地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对活动成果的评价应关注“提升能力”和“鼓励创新”。

地理课外活动不应该只进行事后的评价,而应进行全程的跟进反馈和指导。学生提高的是实施活动的策划和实践能力,这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而不是在活动的总结中获得。许多学生都有体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地理活动,课本上的知识就变得真实了,变得简单了。活动过程中的学生变得认真、变得细致、变得坚持,这才是最大的收获。让笔者喜欢地理,喜欢动手,喜欢分析,并成为习惯。

笔者就着重注意的几点进行评价:不以最后结果为重,以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不以面面俱到为重,以进步、突破、创新为重;不以个人评价为重,以团队合作为重;不以教师评价为重,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重。

地理课外活动的报告格式相对统一,但内容却呈现出自主和个性的特点。操作标准应该严格要求,但选择主题和进行实践却要勇于尝试。笔者更喜欢“爱因斯坦的小板凳”,而不是思维的格式化。

以上就是笔者在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时的一些实践体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中职地理课外活动,相信还有很大的探索进步的空间。作为一名中职地理教师,为了热爱的事业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吾将上下而求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