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高职单招“职业潜质评估”模式的探索

浅析高职单招“职业潜质评估”模式的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1 17:36:40
浅析高职单招“职业潜质评估”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7-21 17:36:40     小编:

"

论文摘要: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逻辑起点,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依据,经过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单独招生工作的实践,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新型招考模式。其模式以考生优势智能组合与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综合素质的一致性程度,即“职业潜质”的程度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理论与实践证明,模式能够科学有效地“考查与衡量出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多元智能;职业潜质;招考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单独招生(以下简称“单招”)改革试点,目的旨在引导普通高中毕业生向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合理分流,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评价选拔模式。自政策出台以来,各高职院校试点都积极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招考模式。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三年的单招实践,探索出了“职业潜质评估”的新型招考模式,该模式能够科学有效地“考查与衡量出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即“最适合的考量”。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职业潜质

潜质释义:潜在的素质;潜在的能力、天赋。人们也常用潜能、天赋、天资、天分等来表示人的潜质。可见,潜质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职业潜质,就是个体先天具有的从事某种职业的潜在素质或能力。在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中,考生的“职业潜质”就是考生的优势智能组合与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综合素质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程度越高,其职业潜质越大,反之亦然。

(二)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

在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工作中,围绕“选拔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这一主线,采取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以“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为录取原则,以解决问题为评估内容,以直接展示为评估方法,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考评团队,对考生的“职业潜质”进行评估的招考模式。

三、逻辑起点及理论基础

(一)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逻辑起点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普通高校中的理科院校,培养的是科学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普通高校中的工科院校,培养的是工程设计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单招应注重选拔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考生,这是高职教育对考生的总体要求。

由于高职单招的专业都有各自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因此,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类别不同,所需的综合素质也各有侧重。所谓职业类别就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对社会职业进行的系统划分与归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1999年版)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由于社会分工是职业分类的依据,因此不同类别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同;同一类别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一致。

所以,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将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作为“职业潜质评估”招考模式的出发点,评估考生是否具备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的综合素质的“职业潜质”。

(二)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研究已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普教界已开展实验研究和推广应用,而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还较为零散。目前仅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价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些研究。而在招考模式中,多元智能理论同样能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就是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展开的探索与实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t)在1983年的著作《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加德纳将智能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加德纳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八种智能组成: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自知-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在对各种智能的分析中,均列举了一些该智能适合从事的职业,如:交往-人际智能突出的人适合的职业有公关人员、推销人员等。身体-运动智能突出的人适合的职业有运动员、机械师等。

加德纳认为,八种智能是彼此独立存在的。这就意味着一种智能的高低并不代表其它智能有着同样的程度,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优势智能组合。他指出:“学生在接受教育生涯中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找到适合个人智能组合的学科或技艺。”

因此,在高职单招工作中,我们可以而且应当通过评估考生的优势智能组合与考生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综合素质的一致性程度,(一致性越高,说明该考生的就读该专业的“职业潜质”越大,反之亦然。)来判断是否录取该考生。 "

四、模式的实施

“选拔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是单独招生“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遵循的主线。从报考方式、录取原则、考试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始终围绕这条主线。

(一)专业归类诊脉。单招报考采取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将共性专业归为一个招生专业类别执行相同考试方案,考生填报志愿时可兼报同一专业大类所有专业。

由于这样的报考方式符合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的一致性的要求,能够有效评估报考该类专业考生的“职业潜质”,因此不必按专业细类报考。而且,按专业大类报考的方式能够增加考生选择专业的机会,简化考试组织程序,便于扩充专业大类的覆盖面,有利于单招改革的不断深化。

(二)“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的录取原则。高等教育的特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被录取的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与学习能力这一基础,以适合接受高等教育。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被录取的考生要具备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潜质”这一基础,以适合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因此,采取了“会考成绩引入,文化考核划线,素质考核排序”的录取原则。即:学院统一划定文化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考试分数线。各类考生高中会考成绩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均达到B等第以上或参加学院文化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分数线,按综合素质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这样的录取方式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视为考核的主要方面,即以“职业潜质评估”的成绩作为考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如果考生的优势智能正是从事所报专业对应的职业类别所需的综合素质,那么该考生“职业潜质”就大,综合素质得分就高,反之亦然。

(三)以解决问题为评估内容,以直接展示为评估方法。加德纳认为,智能的有效运用是在丰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发生的。评估方法“必须是‘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即能够直接观察到一种智能的潜力,而不是通过数学和逻辑的‘反光镜’。”基于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根据所报专业特点,将怎样解决问题作为评估内容的依据,将能否直接观察到考生的“职业潜质”作为评估方法的依据。

如:管理营销类专业,评估内容涉及陈述表达、沟通交流、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估考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如何解决问题,如“如果老师安排和你有矛盾或有意见的同学去一起处理事情,他(她)不配合你怎么办?”。艺术设计类专业要求考生的“职业潜质”与管理营销类专业不同,综合素质测试单采用面试不能够直接观察到考生在该专业上的“职业潜质”,采用了临摹、徒手画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

(四)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的考评团队。评委由专业教师及来自不同行业及企业的部分专家共同组成。专业教师重点考查考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评委,有着丰富的行业、企业经验,能够更客观、更准确地评估出考生的“职业潜质”。这种评委组成有效地保证了选拔适合接受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

五、社会评价

从邢台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的培养情况看,单招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经过高职专业教育的培养,如今,2008级单招毕业生已经走上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普遍评价单招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整体具有适应快、上手快、干劲大的优势特点。学生也由衷地感到,“我们从一个成绩平平的高中生、甚至老师、父母眼里的‘另类生’,也可以成为职业岗位上的‘佼佼者’。”自模式实施以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和河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深入学院采访,深入解读高职单招政策,全面报道学院单招改革的招考模式和典型经验,提高了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实践证明,高职单招“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能够有效地将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具有职业潜质的考生选拔出来。我们将会继续落实高职单招的利好政策,使“职业潜质评估”的招考模式成为高职教育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的准确起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