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于人文视阈下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探析

对于人文视阈下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01:37:28
对于人文视阈下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探析
时间:2023-03-21 01:37:28     小编: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从人文素养的角度探析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指出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人文缺失,并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人文渗透进行了粗略地思考,提出高职生应确立职业的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或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人文;职业价值评价标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来源之一。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高校分配制度的解体以及市场化的就业体制逐步形成等各项改革,大学生们尤其是高职生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由此引发的择业问题不断增多。然而,我国是大学生资源缺乏的国家,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不论是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还是每万人中拥有的大学生数量,都远不及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大批人才的时候,大学生理应大有用武之地,而他们的就业却成为难题,这不能不引起高职教育者们的深思。

一、探析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必要性

职业价值观的含义大多从价值观的含义衍生出来,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中都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权威的职业价值观定义。笔者认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包括对各种职业的评价以及在进行职业决策时的取舍标准,也就是说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

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是人们在职业价值评价活动中的内心尺度和界限,由于人们的评价标准常常由客观需要和利益所决定,所以在职业选择时必然会表现为,得到哪些满足或者能给她带来什么益处才是满意的、要选择的职业。高职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层次的就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对高职生今后职业生活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不仅直接决定高职生的择业行为,而且对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职学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毕业生供需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对高职教育院校认同还有待时日,加之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对许多高职生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没有体现出高职教育应有的特色,培养的学生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就业过程中不占优势,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一些高职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落后,特别注重单位的经济效益,将就业定位在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同时,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方法简单,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对学生择业心理的辅导、择业观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力度不够。面对日趋严峻的高职生就业难问题,指导高职生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逐步转变就业观念,主动应对就业难的挑战;成为每一位高职教育者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从总体来看,解决高职生就业问题,除了加强政府职能,政策导向,完善就业市场和教育体制改革外;做好高职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确立高职生积极有效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必将有助于提高个体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二、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人文缺失

由于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实用和高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外化的反映就是不少的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上缺乏敬业精神,人际关系上没有团体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生命意识淡薄等等;具体在职业价值观上的表现就是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人文缺失。

(一)对自我认识不足,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模糊

许多高职生一方面很看重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认为职业、待遇应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同时,他们又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学历不如研究生、本科生,接受的是最低层次的高等教育,知识和能力无法跟本科生竞争。另外,与其他大学生一样,大多高职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对自己的价值观、态度、情绪和意志力等方面的品质缺乏认识,对就业单位是否适合自己不是凭理性思考来判断,而是依靠父母师长之意来进行取舍。

由于对自身学历的矛盾认识,缺乏独立思考的依赖心理等因素造成的自我认知不足,影响了高职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合适的定位,使一些高职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非常模糊。这种模糊的认识在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时,让许多高职生在职业选择上,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有的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有的对职业缺乏自信,还有的出现盲从心理,以为大部分人选择的职业就是好的职业等等;从而会错过适合自身个性与发展的职业岗位。

(二)忽略自身因素,职业价值评价标准功利化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个人生存欲望的驱使下,许多高职生择业的功利化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将经济收入作为职业选择首先考虑的因素,特别注重单位经济效益和个人物质利益,往往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有些高职生择业期望值过高,没有对自己进行合适的定位,一味追求大城市、大企业,只考虑工作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职业,而不愿意到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去工作。

这种忽略自身因素一味追求经济收入的现象,既反映出当前高职生逐渐趋于务实的择业心理,也揭示出高职生对社会关怀度的下降。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发展,重个人价值的功利化实现而忽视社会责任,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这是对职业意义认识不当的表现,这种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它自然会影响到高职生的顺利就业或职业发展。"

(三)不考虑个人创业,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保守落后

现在的高职生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环境成长的,但有些高职生的思想仍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虽然国家反复强调大学生不包分配,但一些学生和家长仍然认为,他们到了学校读书,学校就应该为他们解决就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还是想依赖学校和国家来安排工作。所以,自主择业、个人创业意识非常淡薄。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职业性与行业性是它的重要特征。自主择业、个人创业意识淡薄,这种保守落后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会削弱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影响高职生直接就业。

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种种人文缺失,影响了高职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妨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而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人文渗透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三、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人文渗透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人才不仅仅只是技术能力的需求,还有更多综合素质的要求;甚至有些用人部门对人才的人文素养看得比专业素质更为重要。因此,现代化的职业教育除了要继续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外,更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指导高职生确立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简单地说,职业价值就是职业作为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需要的满足,职业对个体需要的满足是职业的个人价值,职业对组织或行业需要的满足是职业的组织价值,职业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是职业的社会价值。高职生应确立职业的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或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

(一)职业的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一致是顺利就业的需要

具体来说,职业的个人价值是指个人在生产活动中为满足个人需要所付出的劳动;职业的组织价值是一种以组织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能够引导组织内部的成员达到一种共识。职业的个人价值主要指的是自我的目标实现,但每一个人的目标往往要通过组织来实现。因此,职业的个人价值观对其择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当职业的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主流价值观相吻合时,才有可能得到招聘单位的认可,实现“双向选择”的目标而顺利就业;这样就业后的职员对工作会更满意,对组织也更尽责,其工作绩效就可能会比较高。

目前,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过渡考虑个人的价值需求或对个人价值需求认识模糊,而忽略就业单位的组织价值。一些高职毕业生往往不愿接受基层工作,致使在一些地区常出现“用工荒”的现象。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不了解自身的人格特征,无法选择能适应的职业而导致择业失败或者就业满意度低的现象。还有一些高职生对自身评价过高,择业过于理想化而造成就业定位的偏差。要想顺利地就业,不能只考虑自己的主观意愿,应考虑当前社会上实际存在的职业岗位需要;即应将职业的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相结合。甚至当职业的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发生冲突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选择,或选择与理想职业相邻近的职业,或者进行职业的再选择,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二)职业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是合理就业的需要

个人价值应该从属于社会价值,在献身社会中实现职业的个人价值,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准则。高职生投身社会工作,最终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决定了高职生在选择职业岗位时,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标准,将个人的求职意愿与社会的客观需要结合起来,要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自己的要求为尺度,去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进而决定自己的职业岗位。职业岗位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正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职业活动,才有了职业岗位的选择。由此可见,没有社会的需要,就没有职业和职业分工,也就没有职业岗位的选择。

大多数高职生不能恰当地理解自主择业,不顾社会需要一味追求“自我设计”;价值取向是单纯追求物质利益,择业时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人、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自主择业权仍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国家培养大学生的目的,就是要求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另外,社会需要本质上就是人类的需要。高职生要看得长远一些,要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长远意识和大局意识,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因为职业的选择不仅是谋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体现其社会价值的手段。科学的择业观要求择业时要寻找个人与社会两个价值的最佳结合点,要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要在实现职业的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要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做长远的规划。

对于教育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忽视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几十年来我们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犯的一个严重错误。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不能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孤立的科技教育只能造就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畸形人才。令人可喜的是,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有识之士对于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已经开始大声疾呼,轻视人文教育的问题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全人格,掌握职业技能,达到提升人性与人力的相互统一,逐渐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可见,开展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