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职业类学校仪器分析课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试论职业类学校仪器分析课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1 17:27:07
试论职业类学校仪器分析课程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时间:2022-07-21 17:27:07     小编:

"

论文摘要:传统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提出任务驱动法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构建思路。

论文关键词:仪器分析;任务驱动;教学运用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职业类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该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其次由于部分分析仪器操作复杂,数量有限,学生少有机会操作,往往是教师演示的多,学生亲自操作的少。即使学生操作了,也仅仅是“打一针”、“压一下”、“喷一次”。发现不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真正到了岗位也是一脸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动手能力较差。另外老师往往在课堂教学时也是满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实验时也只是按部就班,不会主动联系课堂所学知识,导致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严重。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任务为明线、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适用于像仪器分析这类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课程的教学。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构造

(一)确定任务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我们以实践技能培训为核心、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将整个课程分解为八个单元模块(如下表所示)。再把各单元模块的实践情境分解为若干典型任务。

整个过程着重突出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尺度。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解决了学生在学中做的问题,又解决了教师在教中学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教、学、做”的一体化。

(二)任务情景的设置

(三)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再将子任务往下细分,直到每个小的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境,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

任务1:认识液相色谱实训室

任务2: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操作

任务3:归一化法定量(分析纯甲苯试剂纯度的测定)

任务4:外标法测定叶酸片中叶酸含量

任务5: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

任务6:分离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任务7:果汁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及分析方法验证

(四)评估任务

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本节应用到的知识、技能进行总结和点评,让学生理清思路,让层次较低的学生得到提高。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分析方案的制定是否合理、操作规范程度、与人合作能力、分析结果和实验报告等因素评分。采用任务操作过程考核、综合项目技能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成绩分布情况为任务操作过程考核占40%、综合项目技能考核占20%、期末成绩占40%。总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或技能。

四、体会与总结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将每个单元模块分解成多个任务,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巧妙地融合在每个任务之中,可以改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主动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也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项目设计与项目指导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