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实施高职学生导师制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于实施高职学生导师制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1 00:03:18
关于实施高职学生导师制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23-05-21 00:03:18     小编:

"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背景,及高职院校实施学生导师制的现实意义,并对导师制的实施步骤和导师的工作职责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同时对导师和学生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导师制;意义;可行性

导师制作为一种新的学生指导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在导师制模式下,导师要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承担起德育的任务,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在高职院校中,导师制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导师制能否整合、优化为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中需要深入探索。

一、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里实施的是研究生导师制,而对本科生则实行辅导员工作制度,相应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也落到了辅导员、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等政工人员身上,教师则主要负责授课和科研。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学分制在高等教育领域逐步推广,导师制随之在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实施开来并取得很好的成效。而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主要还是靠政治辅导员去做,教学工作由教师负责,基本是互不相交的两条线管理,往往对同一位学生的行为表现,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评价大相径庭,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分裂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与行为表现出现“两面性”。导师制摆脱在学术指导方面的限制,从而由培养学术型人才推广到对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高校“思政”队伍基本上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由一位副书记或副校长专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他们从事思想道德、法律意识、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

(三)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主要从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的教学;

(四)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与管理的专(兼)职辅导员和班主任。而真正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只是班主任或辅导员,思政教师只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平时与学生并无太多交流。高职院校实行的辅导员制或班主任制,侧重于对班级日常事务和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一般一个辅导员要面对200余名学生,根本无法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特长、个性、爱好、兴趣等情况,仅局限于处理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日常事务;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大都由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担任,由于年轻教师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学术造诣不高,虽容易与学生交流沟通,但难以对学生在学习方法、政治思想素质、职业技能、人生目标、就业方向等方面给予恰当的指导。而且辅导员与所在系部并非专业对口,在专业知识方面不能给学生提供意见或建议,也无法督促学生学习。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实施学生导师制的现实意义

(一)是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二)是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三、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基本思路

(一)导师的选拔条件

1、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以爱为核心是学生管理的重要理念,因此只有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教师才能够贯彻这一理念,把教育好学生、培养好学生当作自己的重任,以大爱之心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成长。

2、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技能培养在导师工作中的地位。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导师必须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熟知专业的岗位要求和发展前景。

3、科学的教育方法: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导师在工作中必须尊重差异和个性,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就需要导师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较好地与学生沟通,得到学生的信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二)导师的工作职责

根据国外导师制的做法和高职院校的实际,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引导、职业指导、学习辅导、生活向导、心理疏导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简称“五导”,具体内容如下:

1、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和文明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社会、适应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意识,使学生的个人价值定位与理想相一致,找到理想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3、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兴趣、特点,正确认识自己。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和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指导学生把握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规划。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而坚定的目标,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刻苦的努力、用心的实践去感悟职业,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奋斗。

5、指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导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培养高素质的公民。

(三)导师制实施的基本步骤

1、广泛宣传,积极推行导师制:导师制的推行需要得到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因此广泛地征求意见、多与师生进行沟通是实施导师制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3、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每学期导师应该针对“五导”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确定指导的内容与重点。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定期的指导应该围绕专业学习方面,不定期的指导应该主要围绕学生的思想教育、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

4、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加强对导师工作的评价是推动导师制的重要手段。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将导师的工作量、工作成效与奖励挂钩,激励导师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对导师工作的考核应主要根据导师指导学生的表现和评价进行认定,特别是学生的能力表现和就业情况是评价导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对导师的基本要求

1、认真观察、分析、关爱所带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所收效。

2、采用一定的心理咨询、心理引导手段: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走出不良状况,防止因心理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的发生。

3、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导师与指导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绝不能无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师要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去评价认识学生的言谈举止,用信任去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用热情和温暖去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

4、要了解学校:导师本人要对学校的整体情况比较了解,尤其是关于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综合考评制度等,切实做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指导。

5、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应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去思考。

6、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并记录辅导内容。

7、对导师工作开展中产生的重点个案,导师组要定期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五)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既要尊重导师,又要做导师的知心朋友。学生要主动多与导师联系,把自己在学业和思想、生活上遇到的疑难之事,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2、每学期开学两周内必须与导师见面,并根据导师的意见与本人的实际情况订出本学期的个人发展计划。

3、学生应主动、认真地参与导师制定的各项活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