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6 01:00:26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视角下的教师信息素养培养
时间:2023-04-06 01:00:26     小编:

"

论文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日益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素养还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实现信息素养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信息素养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现在通称的现代教育技术从20世纪初的视听教育技术开始。过去,教育技术在我国被称为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的早期尝试,是指在课堂中使用幻灯、投影、录音机等设备来辅助教学,实际上就是视听技术。在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我国教育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此外,在南京的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还开设了电化教育的课程。这是我国电化教育的萌芽。三四十年代,当时的政府教育部门开始注意到视听技术的教育价值,使得视听教育媒体得到初步推广应用,“电化教育”的名称被大家接受,也出现了一些理论文章和专著,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电化教育在当时无法进行大规模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立了电化教育处,电化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主要表现在利用无线电广播开展大规模的外语、文化补习、函授等社会教育。但1966年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电化教育的发展停滞达十多年。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电脑辅助教学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可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80年代,个人电脑逐渐普及。此时期的电脑辅助教学较侧重知识的传递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应有的设计有学习内容资料库、操练与练习、个别指导、家教式的指导、模拟与游戏、电脑辅助测验及智慧型电脑辅助教学、电脑管理教学等。第二时期为80年代后期开始,电脑辅助教学进入一个新时期。此时期的个人电脑仍然普及,而且建构主义逐渐影响教学及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教师角色应为协助者。此时期的电脑辅助教学渐重视学生个人建构知识,故设计较注重情境学习、多媒体、超媒体、个案研究、解难和认知工具等。第三时期为进人21世纪后,仍沿袭了第一和第二时期的特点,即个人电脑普及和建构主义的发展,而且加入了网络发展和电子通信。网络发展使教学的资讯全球化,亦大大扩展学习领域。此时期电脑辅助教学的设计有超文本、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伴系统、网上虚拟学习社群、网上合作学习环境、目标导向电脑支援学习环境等。

美国学者曾经检视了59份探讨电脑辅助教学在大学的应用研究(参见Kulilc等),结果显示大学生成绩和学习态度都会明显地产生正面改变。电脑辅助教学计划明显地减少教学时间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和缩短学习时间,均有一定的成效。电脑辅助教学设计若切合学生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会有明显的帮助。综合上述的描述,电脑辅助教学有助于缩短学习时间、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和切合不同学生学习风格。但对学习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并不是电脑辅助教学,而是课程、教学、环境设计和电脑辅助教学的应用策略。而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存在教师缺乏电脑基本素养的问题,使电脑辅助教学仍未普及。大部分国家的教师使用电脑比率甚低,而应用于教学的更少。教师被视为成功结合电脑与学科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负起最终的责任,决定使用电脑的时间、方法和成效。美国在90年代的调查仍然显示,大部分教师对以电脑辅助教学仍感不安,亦未有充足准备使用电脑教学。至90年代中期,大部分电脑中心仍是资讯中心,而非教学中心,这和教师缺乏电脑的基本素养有直接的关系。 "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内在要求

教育技术是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经由技术的途径对学习过程与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解决问题,优化教育教学,实现人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优化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已经认可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修养等四个方面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信息意识指信息与信息事业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总和,它包含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与洞察力;信息知识指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知识的掌握;信息能力指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以及创造新的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修养指在信息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作为高校教师还应具备如下要求:第一,具备应用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可以说是现代信息社会的读写能力,其主要因素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信息的责任感,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和信息手段特征的理解以及技术手段基本操作的能力。第二,具有信息观念和传播信息的意识。认识到获取信息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并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三,对教学媒体及其功能的选择能力。现代科技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先进的、丰富的教学媒体,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追求媒体的先进性,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来选择合适、实用的媒体的能力。第四,媒体的整合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优化组合媒体,将媒体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的能力。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还要能够将体育教学媒体与教学各要素进行科学的整合,特别是能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条件下,高校教师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习者学习中的自我指导的学习,关注学习者控制自己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他们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寻找恰当的资源、决定使用的方法和评价他们的进步。第二,批判性反思。要关注学习者提出问题、取代或者重构一种假设的过程;学习者有选择地接受以往想当然接受的观点、行动以及推理和意识形式的过程;学习者最终认可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霸权内容与理解世界的“本质”所产生的表现,是如何支持没有代表性的少数人权力和自我利益的过程。第三,实践学习。高校教育是“持续的评价经验的过程”。高校教学应该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这些经验代表着有价值的资源。经验的方法包括游戏、模拟、案例研究、心理剧、角色扮演和实习等。

三、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1.坚守专业理念。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当前教学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但教师必须明白:信息技术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辅助教师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开阔学生视野,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信息技术,而是为了教育,不论技术如何玄妙,教师永远是教育的支配者,技术应当永远为实际教学服务,并对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设计无条件服从。教师应当永远坚守自己的本色,跟随自己的专业理念,而不可沦为技术的附庸。

2.提高信息意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只有良好的环境这个“外因”是不行的,教师这个“内因”还要起作用,最终实现专业发展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新技术的学习者和传播者,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信息和网络积极认同,深入了解并且具有良好的悟性,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和运用,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有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有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

3.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的应用,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科的性质;应用信息去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运用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这样可立足于本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及教学实际,以促进本校发展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是一种直接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有其鲜明的特点,如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对象主体性发挥好、培训效果好、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使教师所学到的信息技能、信息理论能迅速地与工作、真实的教学情境紧密结合,直接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