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职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

关于职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7-21 18:02:36
关于职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对策
时间:2022-07-21 18:02:36     小编:

"

论文摘要:首先探讨职高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继而从学生、教师、环境三方面分析概括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职高;体育教学;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对策;环境;评价

随着中小学教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体育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如何在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给学生的身体锻炼适当“增负”,是需要体育教师深思的问题。职业高中学生自卑感普遍较强,觉得自己样样都不如普通高中学生,心理长期压抑着。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表现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分为行为型课堂问题行为和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本文拟对如何解决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作初步探讨。

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涵义

所谓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及效果的课堂行为。根据心理学定义: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较强烈的情感,带有较多的冲动性,并具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情绪具有两极性,可表现出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而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发生在课堂上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与心理有关的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职高体育课中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动机不明确有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就是为了好玩,可以自由活动。他们上课并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严密的组织被认为多余。主要表现为:冷漠、厌烦。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也是许多学校目前存在的通病。而且职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预期过低,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混过去就行。

身体、心理素质差,过度焦虑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即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较差。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容易出现冷漠、过度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焦虑一般是由于预期目标超出自身能力而不能达到,欲望或要求不能满足,或者是遭受挫折而引起的消极心理状态。职业高中的学生有过中考的失败,这种过度焦虑会一直压抑着他们。

性别特征中小学阶段,男生活动量大、精力旺盛、好动,女生由于生理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表现为相对不爱运动,比较敏感、文静、难为情。男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多于女生,但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频率一般女生高于男生。

(二)教师方面

情绪控制不当体育教师不但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示范及其他教学媒体,同时也通过自己的情绪来开展教学。在一堂体育课中,教师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过程。体育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不亚于言语、示范。试想,一个体育教师如果能把高超的运动技能和知识,以认真、热情、耐心的态度传给学生,就会自然地使学生处在主动积极的气氛中,学习效果肯定会比较好。反之,教师自身的不良情绪会使学生产生不良的课堂情绪,出现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

管理不当这是引发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教师因素,最主要的表现是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滥用惩罚手段。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就应该有威信。为了确立自己的威信,有的教师对表现差的学生加以“制服”,甚者今天挖苦几句,明天数落一番。学生是“乖”了,但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也容易产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难免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简单地说,体育教师的任何压制都是无济于事的,冷嘲热讽只会加深师生间的隔阂。

教师自身素质不良教师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是多方面的,尤其是教师表现自身素质的行为,如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待人接物的言行表现,个人的生活习惯等。教师的精神状态、气质性格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体育课一般在室外进行,教学组织比其他文化课要困难,对体育教师的要求较高。一旦教师表现出比较低劣的素质,必然引起学生的不屑或鄙视,学生配合教学的意愿必然会降低。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三)环境方面

校外环境校外环境是指学校以外的大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大众传播环境、家庭环境等。校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是学生产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一大因素。有关资料表明,父母关系不和,在紧张的生活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在课堂中经常出现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

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设计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在教学中把集体教学、个别辅导、运动竞赛和体育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运动竞赛和游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向上精神。在良好的群体意识的感染下,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能力弱的学生,会克服自卑感,消除悲观紧张情绪,振奋精神地掌握运动技能。而且,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式会产生不断变化的教学节奏,而变化的节奏能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使有意和无意行为交替进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情绪。

善于控制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体育教师的认知、情感、意志状态对学生有感染作用。课前体育教师应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以良好的情绪开始一堂课,这对整课堂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课堂情绪,教师的目光表情常常可以影响全体学生。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及表扬的手势,就能引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感觉,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或失误不是给予鼓励而是鄙视,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甚至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因此,体育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的姿态进行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最佳心理状态。

教师备好课,创设开放性课堂体育课堂应是以活动建构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体育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载体,教学过程不应是单纯的师生间传授知识,而应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沟通、发展过程;不应是教师主导下学生被动学习的过程,而应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必须创设开放性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开放、问题开放、空间开放、形式开放、交流开放。由于引起学生出现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较多,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备好课。

处理好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偶发事件是导致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出现的重要因素。由于体育课大部分在室外进行,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以及个性特点各异,出现偶发事件、意外情况是常有的事。教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可采取以变应变,扬长避短,及时调整,巧妙暗示等方法处理,以尽可能地使学生减少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 学生情绪型课堂问题行为是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影响较大。上好体育课,如同唱好一台戏,教师的导,学生的练,是紧密相连的。教师不但要“身入”学生群体,更应“心入”学生的小环境,用信任、理解、宽容、友好“身入”学生的学、练、比活动中。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随时给予启发、肯定、帮助,才能有助于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