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等院校“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研究

关于高等院校“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9:10:10
关于高等院校“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研究
时间:2013-12-18 19:10:10     小编:

"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分析和实际教学总结等方法,分析了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研究认为,目前的兴趣体育即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必须探讨新的即体育教学模式。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中发现,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有很多的不足,所以应寻求建立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即“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论文关键词:兴趣体育;专项体育;学生实用;个性发展

提出问题

“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教学的优势

兴趣体育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专项体育就是根据各学院专业特点安排的特殊工种的体育教学内容,例如医学院学的太极拳、太极剑、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健康第一,以健、美、乐、专为教学目标,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兴趣,安排相应的“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融合。其具有以下优势:

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相结合,体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有利于缓解教与学的矛盾,会使基础差的学生明白,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必将引起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当今社会永恒的竞争法则。为适应社会的变革与发展,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重视体育在培养知识复合型、思想开放型以及能力综合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应实现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化。基础差的学生思想通了,上课就有了动力。第一学期突出兴趣体育教学;第二学期突出专项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体育锻炼的倡导者。“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教学,体现了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生活化、多元化、个性化、市场化,使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融合,贴近学生,为学生专业服务。

专业固定便于管理“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相结合,解决了体育教学中“学生散、组织难”的矛盾。以学院内独立的专业班级为单位上课,班级行政体制相对存在,学生干部和辅导员相对固定,教学的组织管理难度就会降低,就为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体制保证。班级和专业相对固定,学生成绩的录入和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估分析也会相对合理、完善。

个性发展培养能力“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相结合,使高校体育教学顺利地与社会体育相融合,又突出了高校体育的特点,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应注重体育教学的理论性、文化性、娱乐性、生活性、实用性的特点,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体育技能和学生的专业技能相融合;使体育基础知识为他们追求体育文化的要求服务;使健身理论和方法的掌握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兴趣体育与专项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四自”能力。 "

1.自学。学生了解了“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相结合是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毕业后所从事的专业工作服务,就会自觉地学习有关“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专业特点,制定锻炼计划和训练方案;经常持久地锻炼,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自炼。学生能把所学的“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和专业工作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学生在“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的身体锻炼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以及专业特点,合理安排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学生明白“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发展和专业学习后,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力明显增强。学生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提高身体素质和适应日后工作环境的能力,身体锻炼会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内容的设定

“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教学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既独立,又相互关联,互相作用。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与学”和“学和用”的过程。教学中应注意强调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运动变化规律,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的原理、方法以及体育锻炼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就是学生的“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能力。采用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向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互动”相结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从而形成“要我练”为“我要练”的教学局面,使“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有机结合,切实为学生专业服务。考核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体育考核标准主要侧重将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进步及提高情况作为主要考核因素,侧重于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目前,我们实行的达标与技术考核却扼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质差异,把丰富多彩的体育简化为枯燥乏味的速度、力量和耐力的考评。因此,高等院校体育课的考核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关系,使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内容应考虑学生在“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积极性,课外锻炼及卫生保健习惯等方面,如建立学生体育锻炼档案和健康档案,尤其是锻炼档案,每班要有专人负责,认真记载每个学生参加早锻炼、课外活动、体育竞赛以及体育课出勤、上课表现等情况,从中衡量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积极性及努力程度。结果评价的内容既要考虑“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的体育知识、锻炼方法及技巧掌握情况,又要考虑学生身体的发展情况和形态、素质等指标,特别是对与学生日后专业有关的专项体育技术与理论掌握情况即学生的“四自”能力要有一定的评分比例。

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对学生掌握“兴趣体育和专项体育”相结合的锻炼知识技能,既要重视统一的绝对评价,又要注意到每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的相对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求我们制定的目标要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而不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个目标。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制定自我比较目标,尽量不制定与他人比较的目标,把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进步和提高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因素,具体的评价标准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