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8 01:07:07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11-18 01:07:07     小编:

"

论文摘要: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采用参与性教学方法,在激趣、激励、引导、训练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论文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作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基础文化课,不论是在学习其它学科,还是对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千方百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一、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在老师面前总是唯唯诺诺,言听计从,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都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传统式师生关系使然。当今社会,知识爆炸,信息高度发达,人们的接受能力愈来愈强,我们如固守传统,不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我们必须放下架子,丢掉面子,不以师自居,主动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既做他们的良师,更要做他们的益友,让严肃的师生关系变得宽松,鼓励他们与老师在平等的地位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敢于对老师的观点说“不”,营造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辩论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更有助于提高其综合思维和职业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我的经验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就要给他们留下和蔼可亲、容易接近的印象,关心他们的生活,主动在课下和他们谈自己有趣的童年生活,曲折的成长历程,烦人的家庭琐事……,课堂上目光总是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且充满希望和激励。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赢得了他们对我的信任、尊敬和亲近。经常听到他们对我的评价是:“语文老师真好,上她的课既轻松,又能学到东西。”“我们的老师都像语文老师就好了!”等等。

二、采用参与性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参与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教师要与学生合作或协作,师生双方就必须在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措施上达成共识,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所以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并理解其意义,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要达成需要一致、认识一致、感情上共鸣的的效果,教师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能够被学生接受并配合起来的方法步骤,包括教学过程的编排,教学手段的谋划,使之与听说读写或参观研讨的内容相吻合,千万不要生拉硬扯,为参与而参与,实际是两张皮,没有实际意义。学生的参与应该是思维的参与,是教师和学生思维的一种默契。简言之,就是创设环境让他们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综合性学习,让他们独立思考,发挥群体智慧,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目的;同时要以反复的阅读、生动的语言、丰富的直观、“自然的旅游”唤起学生的表象和想象。他们若以自己的思维解读了文本中的问题,就会去掉思维的惰性,使脑瓜变得灵光起来,就会因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创造潜能。"

三、赏识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

五、六岁的中职学生,正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也就是“爱面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发现其每一个闪光点去加以赞赏,给予鼓励。比如:我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开始尽量问一些简单易答的集体性问题,待他们回答后,再加上一句:“你们真聪明,老师很高兴!”随着课程的推进,逐步加大问题难度,在学生回答时,除始终给予赞许的目光外,对回答基本正确的,我会说:“你真棒!”“你真行!”等表扬性语言,回答与答案差距较大的,我也不会直接给予否定,而是说:“你能从某某方面考虑这很好,但是不是更应该从什么什么方面理解呢?再思考一下,一定会有更好的答案。”这样一来,批评就变成了艺术,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如果说直接的否定是“堵”的话,这就是“疏”,效果明显不同。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比其它学科教师更会“疏”而不是“堵”,让学生在“疏”中成长,他们会更加愉悦,这也符合“人都爱听好听话”的常规,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赏识教育。

四、注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说到现在的学生应多表扬少批评,有的老师就会抱怨说,我整堂课都在表扬,可他们就是不学,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实际上这是对表扬的片面理解,一味的表扬不仅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适得其反。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因此,不仅要表扬,还要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面下功夫。一个好的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我在教学中就非常重视这一点。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不能盲目教学,必须根据课堂信息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教法。要记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建立在教师有民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上,而不是简单的和尚念经似的知识传授。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通过“以文载道”的形式,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感的质变,从而改变整个学习的面貌。一些学生课上目光呆滞,思维涣散,无所事事,制造混乱,主要根源就是教师的课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有时候,一则笑话、一句广告词、一联诗句、一段歌曲、几句声情并茂、形象感人的话语、数帧促成思维飞跃的多媒体演示,都能产生惊奇、赞叹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牵强作秀,摆花架子。苏霍姆林斯基讲:“教育和教学和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教学中教师要在大脑中迅速处理视听反馈信息,把学生“从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教师要鼓励学生讲,不要怕讲错,要敢破胆儿,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学生怕的,正是老师要引导他们去做的。比如学生怕写作文,老师就引导他们去感受现实生活,看人家怎么写的,只要他一次作文写出来了,他就会有写不完的事,抒不尽的情,讲不完的理,他也最终会因对语文学习有兴趣而走向成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