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专业群建设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对专业群建设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20 03:33:12
对专业群建设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11-20 03:33:12     小编:

"

论文摘要:当前,各高职院校为提升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正加强专业群建设。作为各专业群公共课的思政理论课,应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本文提出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根据不同专业群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调整;与专业基地实践相结合开展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群对口的专职教师队伍;采取知行合一的综合性考核方法。

论文关键词:专业群;实践教学;专职教师

专业群建设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色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也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专业群建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深化课程改革,根据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构建知识技能模块,优化教学内容。笔者认为,作为各专业群公共课的思政理论课,也应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适应专业群建设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

一.根据不同专业群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调整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思政理论课的教学首先要适应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服务。所以要不断调整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力求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上,寻找最合适的切入点与契合点。

笔者以为,比较合适的契合点便是根据不同专业群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知识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首先,多元智力理论(theory ofmultipleintelligence)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类型及学习类型的表现,所以个体对思政理论课知识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以教材为唯一教育资源内容的选择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而一个专业群内学生的智能类型是具备一定共性的。这就需要大力开发具有专业和专业群特色的教学内容。唯有如此,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其独特的智力特征。其次,每个专业群的学生都面临一定的职业岗位群,而不同的岗位群对学生提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也是存在差异的。所以,对不同专业群来说,要培养的人才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有不同偏重的。教学内容也应根据培养目标而有所侧重。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调整上,一是要在尊重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各专业群的培养目标选取和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需求、用人单位反馈信息以及学生群体职业素养调查反馈为选取教学内容的依据。同时,要对本专业群毕业的学生就业成长做跟踪研究,便于及时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二是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不忽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求。根据高职学生思想文化、专业和职业特点,针对学生的“问题”和需要提出观点和思想,对学生学习专业和未来从事的工作有用,对学生思想和心理起引导作用,使思政理论课教学真正具有实效性。

同时,在教学形式上,应进行专题化教学。导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功能,这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引导性教育要配合教学形式的转变,通过专题式教学实现引导性教育。所谓专题化,亦即“问题化”,就是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专题式教学立足教材高于教材,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不以教科书的条款为宗旨,打破原有教材的章节体系限制,选取若干专题进行深入分析地讲授,不面面俱到,对重要或重大问题着力讲深讲透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二、与专业基地实践相结合开展开放式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近几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和成果。但与此同时,由于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地位和作用、途径和方法等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和较为一致的解答,再加上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是学生,面广量大、现有经费有限、现实操作途径缺失等原因,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模式尚需进一步论证和改进。 思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两者的结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首先,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是培育高素质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不可分割的实践教学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以敬业爱岗职业品质为主的德育目标,以发展为主的能力目标和以完善心灵为主的情感目标,教会学生“做’的道理;后者侧重于应有“技能”的培养,教会学生具体的“技能”,把学生培养“成才”。其次,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为人才培养进行思想导航,指明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但是它的实现是要落到实处的,要依赖于专业课实践教学“技能”目标的培养和训练过程,否则就只能是一种空想。而专业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具有什么技能,需要思政理论教育的正确引导。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解决了为什么而学的问题,学生才会在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求真求实,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学习并勇于创新。一个合格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一定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而这种培养过程是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依赖的过程。很难想象,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能训练出具有高技能的专门人而单一的专业课实践教学能培养出有高尚职业道德和操守的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

除了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还应与各部门的服务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和择业就业等活动相结合,与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同时,要认真研究,不断解决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可操作性强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有效可行的运行模式。

三、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群对口的专职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群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高职院校处于规模扩张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补充与学生规模的增加不成正比例,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过重,而且由于受不分专业群上课的限制,无法结合各专业和专业群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造成教学效果甚微的现状。

笔者认为,各专业群应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群对口的“专家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首先便于将思政理论教学与专业群的团委、班级辅导员思政工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思政理论课是影响和感化学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专业群内的班级辅导员也担负着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和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的职责。长期以来,许多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与班级辅导员的工作都是两条线、两张皮,各自为政,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由于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性质、对象、任务、目标和班级辅导员的工作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两者的结合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要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进入辅导员的工作视野。只有二者内容互相配合,共同作用,才能使其相互提高、共同发展。“专家型”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应和本专业群的团委、辅导员队伍有机沟通形成“合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I生,强化“理论知识”和“行为规范”相统一等问题。至于如何“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如何将“思政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整合起来共同参与教学、共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统筹”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尝试。"

同时,各专业群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群对口的“专家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也便于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为了充分发挥具有较高学术地位和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的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服务管理作用,进一步增进学院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氖围,要建立思政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和谐交流的平台。作为思政教师,要深入课堂,加强交流。如思政教师每周应考查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并将考查结果和专业课教师的考勤记录作为学生奖惩的重要依据;思政教师要配合专业课教师做好学生的纪律监督,对上课不认真的学生进行严肃批评和教育;建立思政教师联系卡,并将联系卡发放给每个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参与各专业群的教师例会,以便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和科研教学动态,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等等。

除此以外,专业群对口的“专家型”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还要与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指导工作相结合。教学计划外开展的各种健康的、充满政治性、学术性、娱乐性和公益性的课外活动及社团活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特长、完善知识结构、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无论是第二课堂活动还是社团活动都有一个把握方向、兴利除弊的问题,都需要思政教师予以指导和把关,以保证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开展。

对于“专家型”的思政理论课教师,究竟应采取何种方式安排使用、管理,应进一步研究、探讨。目前所用的全院集中使用的管理方式,从全局上看有利于整合思政理论教师资源,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备课上课,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但不足之处是与专业群里的工作联系较松散。若分散到各专业群使用,有利于加强各专业群的思政教学力量。但由于各专业群对考生的吸引力不同,有的专业群是热门专业招生特多,有的专业群属非热门专业,招生相对较少。结果有的专业群有的学期可能出现思政理论课教师每人承担较多学时的教学任务。而招生相对较少的专业群,思政理论课教师承担的教学时数却达不到学院规定的工作量标准。这两种情况都加重了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备课负担,影响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水平和进行科研的精力,加重了思政理论课师资的不足。因此,应统筹安排思政理论专职教师教学工作,整合思政理论课教师资源,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以利于“专家型”的思政专职理论队伍早日形成。四采取知行合一的综合性考核方法课程考试作为检验教学目标、测评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主要手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导向作用,是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指挥棒”。为了提高高职思政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需进一步推动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学生智能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决定了评价方式必然是多样化的,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且由于“思政理论课”教育的特殊性,我们也很难用定量的形式来评定一个人道德的优劣和思想水平的层次。因此,对于“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简单地用考试的形式裁定。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考核必须有利于督促学生对平时基本教学规范的遵守,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养的养成教育。

由此,拟构建由教师、学生、班主任、学工办共同参与的全程式考评体系,采取知行合一的综合性考核方法,也就是从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和行为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考核,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具体来说,考评体系由形成性考核和项目化考核构成,形成性考核为平时表现30%(课堂表现20%、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10%)和社会实践30%(“社会热点关注”PPT制作10%、公益活动10%、主题班会10%)构成,项目化考核为40%。课程考核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三年在校全过程的考核,即所有考核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如课堂表现、实践活动主动参与性、团队合作情况、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注重学生在校三年期间遵纪守法方面的综合评价。这种考核方式,突破了原有考核重知不重行、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局限,更利于考查学生知与行的统一。总之,考核方式应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同时,具体的考核操作由该专业群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根据专业群的特殊性自行掌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