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试论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8:55
试论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8-07 22:38:55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选择能力 培养

论文摘要:面对 多元、开放 、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在道德发展 、价值选择和人 生取向等方面面临多元选择.迫切 需要高校德育改革原有的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成为面对不同道德情境都能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道德主体 ,从根本上提 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以及 国际间的政治 、文化交往的13趋频繁化,人们 的道德、价值观念正在发 生着广泛、持久 、深刻的变化,多种社会道德观念呈现多重并存 和冲突的格局 。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选择能力。特别是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已成为新世纪道德生活的主体必备的时代意识和能力,当代社会迫切需要培养人们的道德鉴别和选择能力 。

一、 培养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在这多元、开放 、变化 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在道德发展 、价值选择和人生取向等方面也面临着多元选择 。因此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鉴别 、道德选择能力是时代的呼唤。然而.传统的高校德育过分强调集体教育 、组织教育.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社会价值 ,忽视个体价值,忽视学生独立性的培养 ,个体的创造性和选择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 ,使得许多学生对道德问题 、道德理论和道德信条 的盲 目或不求甚解 ,造成学生个人 的道德认知 、道德判断 、道 德选 择和道德 实践能力的脆弱 ,面对纷 繁复杂 的现实生活 ,常常出现不会正确选择或片面根据功利和实用的价值 进行 选择 .要么人云亦云 .要么由兴而为,或任性 而做 。这都表 明忽视大学生选择能力 的培养 ,特别是 忽视正确、合理的选择问题 的引导是不行的.是不利于学生 的健 康成 长的。这就要求高校德育既要面对 社会现实 ,又要注重培养学 生的主体 精神 ,使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里 ,能运用正确的立场 、观点和方 法去观察社会 、分析问题 、提高辨别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改革原有 的教育模式 ,培 养学生道德选择能力 已经成为 当前 高校德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大学生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存在的偏差

当代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 ,大学生缺乏正确判断 、抵御诱惑的能力 。使得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 、利 已主义 和享乐 主义思想滋生和膨胀 ,缺乏大学生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 ,致使其在道德行为选择上出现偏差

(一)知行脱节,践行能力弱

社会的快速变迁使大学生产生了许多道德 困惑 。而理论研究对现实人们道德观念的引导存在滞后性 。就其原 因:一是有 的理论研 究者 .存在脱离德育实践这一鲜活理论源头的现象 ,从理论到理论,难以在实践 中解决具体问题 。德育教师在学说和争论 中找不到实践切人点。二是长期 以来高校德育工作 。

在上级行政指导下实施,德育工作者养成了等 、靠 、看 的惰性 ,主观能动性得不 到充分发挥 ,大家谈看法写论文 ,却不能很好地把理 论精华变成营养去滋润 学生的品德 ,理论对 实践的指导也被中间环节和在等待上 级文件 中被淡化 ,并造 成了理论到实践 的错位 。三是思想理论课教学知识化 、抽 象化 .与大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脱节 ,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许多教师往往 只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才符合社会道德规 范 ,而对应该 怎样做却缺乏必 要的重视 和具 体的指导 。这就 造成了学生嘴上说一套 ,背后行一 套,言行分离 、知行脱节 的现象 。德 育方式存在 问题 ,就会 造成大学生 的知行错位 。

(二)强化自我责任。忽视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使得个人的独立性 、自主性地位逐渐确立 。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样也在 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逐渐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需要 ,其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 及 自我责任 明显强化 ,这较之传统的偏 重依 附和顺从 而言 .无疑是 巨大的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 ,少数大学生对个人爱好的偏执和对个人利益的过度敏感 ,使得他们在追求实现个人 目标 的过程中,表现 出明显的向个人利益倾斜 的特点 ,他们并不否认 承担社会责任,可一旦涉及到具体利益时,又往往首先考虑个人得失,注重强化 自我责任 ,忽视社会责任 ,这种思想 势必影响对他人责任 、社会责任 的践履。对此 ,教育者应 当及时引导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

(三)重视自身权利。忽视对社会的义务

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有少数同学在权利 义务 的关系上表 现出过分 强调 自己的权利 ,忽 视他人 的权利 .甚 至为了实现 自己的权利而损 害集 体和他人的权利 :有的人只讲 国家 、集体 、他人应 为 自己做什么 ,不 讲 自己应 为国家 、集 体和他人做什么,缺乏基本的义务观念。这种权利与义务脱节的思想势必造成部分大学生只重视自身的权利.忽视对社会他人的义务,从而影响他人合法权利的实现。实际上权利和义务是辩证 统一的关系 。权利是主张 ,意味着自由、获取 和保护;义务 是被主张.意 味着约束、付出和强制,义务的存在是权利存在的前提,权利人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义务。因此,在

高校德育中注重对大学生权利义务观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必不可少 。

三、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实践构想

(一)在德育理念上。确立学生的道德主体观

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把学生看作 消极接受道德原则 的被动客体。在这种情况下 ,受教育 者意识不 到 自己的主体性 ,他不是带着积极 自觉的态度去理解 、选择和追求 道德规范 ,也不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审视、分析 和评价道德现 象 ,而 只是消极地 接受和被动地服从。而教育 的根本 Et的是确立受教 育者在教 育 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其 主体意识 ,激 发其积 极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 。使其发展成为有价值 主体性 的人 。因此 ,在高 校德育理念上.必须确立学生的道德主体观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建立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把教育对 象看作道德 主体 ,尊重学 生 的人 格 ,和学 生建立 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和亲密友爱 的关系 ,和学生开展平等的对话 、协商和交流 ,共 同参 与道德活动 ,践行道德 规范 ,教师充 当德 育活动 的协调者 、引导者 ,而非仅是 号召者 、监督者 和检查者 .指 导学生自己进行道德 认识 、道德 判断和 道德选择并使其对 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对道德的信服力和德育 的参 与性 ,也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起学生的批判、选择能力。

(二)以生活为纬度,设置价值内化的德育内容

由于在传统的德育 理念的指导下,德育在内容方面从既有的规 范出发 .而不是从社会 现实需要 、学生的需要出发,虽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却不能很好地适应开放社会道德 生活的需要。实际上,德育内容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与现实生活脱节.只能沦为“德育教授”的坐而论“道”。因此,教育者要想使 自己教授的内容被学生接受、价值化乃至性格化,内容的可信度和可行性是重要条件,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内容必须生活化 。如果没有生活世界,学生对生活、人生及世界的真切认识便无以形成 。因此,道德教育必须贴 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真实的个人生活,关 注当代生活、社会问题 ,分析人 际困境、道德冲突,用具有现代发展趋势、体现时代特点的人和事来教育、引导、感染和激励学生,逐步提升个人的辨识能力。

(三)坚持适度灌输与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处于改革开放环境和社会变革条件下的高校德育,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大 学生 在道德观念 、道德取 向和道德规范 等方面存在着许多认识上 的矛 盾和思想上 的困惑 .如果 只注重对大学生 进行外在 的 、强 制的 、一味 的道德灌输,就会造 成道德上的从众和盲 目。因此 ,高校德育应针对社会的现实矛盾和学生的热点 、难点 问题 ,坚持适 度灌输与 自主选 择相结合 的原则 .既要进行 理论灌输又要 尊重学生 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对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 自主选择的尊重,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通过采取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 、问题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在 双向信息 交流 、心理和情感沟通 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引导学生对 并存 的价值观念 冲突和 困惑进行比较鉴别,激发学生质疑,把热点问题与德育目标、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自主进行道德推理 、判断、评价和解疑。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理性化程度,发展他们 自觉的选择意识 .锻炼他们的选择能力。"

(四)通过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道德选择 能力

道德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上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传统德育主要是围绕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开展的,而对 大学生的思想实 际及道德实践有所忽略 ,这对 于处在 变革 与多元化时期 的大 学生来说 ,德育效果低 下 、知行脱节就成为不喻 自明的事实。要使这种局面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必须 在道德教育实施途径上 ,通过社会实践来 强化道德选择 能力 .有效克服理论教育的缺陷。大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 但可以把各种抽象的道德原理和规范以具 体的方式呈 现出来从 而加 深学生 的道 德认识 ,培养对道德情景的 自主判断能力 。而且还会使学生在未来 遇到相似的情景时受到类似情感 的启发而引起道德行为动机。对于学生不健全和不成熟的开放意识 。教师要加 以正确引导 ,培训学生 正确区分 、辨别 、选择 和吸收社会 信息 的能力 ,让学生在复杂 多变的社会道 德情境中 ,增强识 别真 与假 、善与恶 、美与丑、荣与辱 、先进与落后的能力 ,进行正确的道德抉择 。

(五)引导大学生坚持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统一

所谓道德权利,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享有的坚持道义的权利,或者说是做符合道 德要 求的事的权利。道德义务 ,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应尽 的责任 和应 对他人 、社会和 国家提供 的服务。过去,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强调保障人们权利 的方面较少 .强调尽义务的方面过多,甚至片面地认为道德就是尽义务 而不应讲权利 。这种权利与义务的脱节教育,直接影响了道德的感召力。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使大学生认识到在权利和义务这一对矛盾统一体 中,义务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支配地位 。发挥着主 导作用 ,决定 着权利的存在和实现 。对大 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权利意识 、个人 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适应 社会 需要的法律观念 ,帮助大学生深 入认 识承担责任是道德建设 的基 础工程 ,履行义务是守法用法 的基本要求 。

(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发挥人格教育作用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学位和学术水平,还取决于教师的思想道德 品质 和文化 素养。教师不仅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 。而且是品德行为和价值的示范者和捍卫者 ,教 师是否具有 高尚的道 德情操,是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 、责任感 ,将直接 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在大学生对社会 责任和道德意识 容易怀疑的今天 ,教 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更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所以 ,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正确 的道德行为选择 .教师必须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在社会和教学实践 中不 断 自我学 习 、自我提高和 自我完善 ,从 而提高素质 、教书育人 ,更好地体现教师人格教育的价值 。注意在思想、品德 、作风和学识上的示范性。在道德行为选择上,能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出正确 的道德 行为选择。才能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

参考文献:

[l]何建华.道德选择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王晓虹.道德责任:高校道德教育内涵的倾斜点[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3]刘丽 霞,王明珠.试论道德选择[J].徐州师 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

[4]孙峰.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