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将生活中的物理引入课堂

浅析将生活中的物理引入课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6 02:26:25
浅析将生活中的物理引入课堂
时间:2022-11-06 02:26:25     小编:冯彦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将教材的内容生活化和社会化,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和事物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让物理知识走进学生生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将生活中的物理引入课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研究意义

不论哪个学科,也不论哪一节课,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开始总是应该力求用最短的时间,使全班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即引导他们注意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最鲜明、最有感染力的印象,将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能否使学生做好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准备,是一堂课成败的第一关。而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来引入新知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物理的角度讲,其有利于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2.研究价值

因为物理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抽象或转化为物理知识或问题,或者说教学中的很多知识、原理、规律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物理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爱好,使其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可以吸引学生的留意,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意义和价值,调动学生的内在心理活动,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找资料,独立自主地去研究讨论。从而关注教学,关注学生,关注学习,让物理课堂教学具有生活的气息。

二、高职物理课的现状调查

目前好多物理课的物理味浓了,生活味淡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了,却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得趋于机械性,对学科学习失去了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冷眼旁观做听众,甚至连听众都不是这种不同程度存在着的以教定学而非以学定教的现象,这种表演教学、花样教学、强制教学的现象,这种脱离了生活的教学,毫无生活气息的教学,影响了学校教育本体功能的实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当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浅表化、操作形式化的现象,课堂教学看似气氛热烈、学生似乎积极主动,但实质上并未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鉴于此,我们期望物理课堂教学向着朴实而有效的方向努力,让物理课堂从花哨回归本真,真正地体现出物理来自于生活。

三、如何将生活中的物理引入课堂

1.用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

物理现象源于生活,如果在新课教学中,以学生最常见的现象作为引入的话题,学生会感到物理知识离我们很近,没有距离感,学习兴致会更高。

我们喝汽水是吸上来的吗?我们用吸管吸汽水,总以为是嘴把汽水吸上来的。其实不是,用嘴吸,只吸走了吸管中的空气,至于汽水嘛,那是大气把它压到嘴里去的。原来,吸管中的空气被吸走后,管里面的汽水受到空气的压强变小,而瓶子里(吸管外)的汽水受到的压强是大气压强,这两个压强是不相等的,大气压强较大,就会把汽水压到嘴里去了。如果汽水瓶口盖一个塞紧了的软木塞,木塞中插着一根玻璃管,那么,你从玻璃管里吸汽水,至多能吸上一两口,就再也吸不到瓶里的汽水了。这个道理也简单,因为瓶外的大气无法进入汽水瓶,大气也就无法把汽水压到嘴里去了。不拔掉瓶塞,还能喝到汽水吗?虽然吸不上来,但能不能吹上来?对着玻璃管向瓶子里吹气是个办法。吹气,增加瓶内的气体,增加了瓶内气体的压强。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大以后,就会把汽水从玻璃管里压出来,这时,只要嘴不离开玻璃管,就能喝到汽水。往瓶里吹的气越多,压强增加得越多,就可以顺利地喝到汽水。喝掉一些汽水以后,瓶内的气体体积变大、压强降低,就喝不到汽水了。再吹气,又能继续喝到汽水。

2.以新闻形式引入新课

新闻具有真实性、新颖性,反映的现象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因此,在新课教学中,注意引入生活中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的新闻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我根据教材提供的新闻引入新课:最美妈妈吴菊萍用爱托起生命(人民日报):2011 年 7 月 2 日,浙江杭州滨江区一个住宅小区,2 岁女童妞妞从 10 楼的窗台坠落。在楼下人们惊呼的一刻,吴菊萍甩掉高跟鞋、伸开双臂向妞妞掉落的位置冲去,在即将落地一刹那,她接住了妞妞!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妞妞的生命。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亿万人,网友们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人称她是英雄。师:听完新闻,我们不仅为邻居的动人事迹拍手叫好,更想知道最美妈妈吴菊萍要接住男孩允许她有多长的反应时间?(略停顿)看来我们得研究女童妞妞的运动情况。若每层楼高度是 3.2 米,吴菊萍从她所在的地方冲到楼窗下需要的时间为 2 秒,请估算她的反应时间至多为多长。至此,学生思想活跃,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接着进行新课的教学。

3.利用新科技、新技术融入课堂

在高职物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渗透现代物理知识,既介绍了物理学的新进展,新成果,又介绍这一成果将给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应用的价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美国发明家最新研制一款火箭溜冰鞋,时速可达到19.3 公里,便于控制,将成为交通工具未来新宠。火箭溜冰鞋的设计基于普通溜冰鞋,可以监控足部动作,更易于控制。人们的脚部能够充分控制溜冰鞋,上面装配着由随微处理器控制的两个轮毂电机,动力由锂电池组提供。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手指阅读器,当手指佩戴一种类似大号戒指的装置时,能将手指指向打印页面或者数字屏幕上的任何文字,通过人工合成声音大声朗读出来。这种手指阅读器,非常适用于盲人群体,将为盲人和视力下降人群带来福音。这样利用科技前沿,让学生走进科学,关注最新科技资讯,提高科学素养。

4.将生活中物品带进课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的生活物品来进行一些实验的操作,我们在课堂上适时又恰当的引入,不仅能让学生共鸣,还有助于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比如手机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手机的应用已非常普遍,它除了具有通讯、娱乐等作用外,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列举如下:

(1)讲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时先将手机设置成来电振动提示状态,并放在工作台面上,手机不振动,没有发出声音;接着用另一手机拨打该手机,手机振动,可以听到手机与桌面间因振动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实验:将手机设置为来电铃声提示并悬挂在玻璃罩内,用另一手机去拨打它,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越来越小,直至听不到了,表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验证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小实验;装置,将手机放在玻璃罩内,用另一手机拨打,能接通;将玻璃罩内空气抽去,依然可以接通;这说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静电屏蔽小实验:取一个封闭金属网罩(网格要小些,如铁纱网),将手机悬挂其内,然后用另一手机去拨打,听到的声音是对不起,您拨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说明金属网罩内没有电磁信号,该手机已经被屏蔽。

四、将生活中的物理引入课堂注意的原则

1.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引入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紧扣教科书,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引入,不要使引入的内容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生活中现象的引入内容既要与新知识紧密相连,又要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脱离新知识的导入就形如虚设,起不到衔接作用。注重导入的关联性,可以使学生对新内容不感到陌生,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促进知识的同化和应用。

2.以培养兴趣为主的原则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唤起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激情。所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前沿知识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为主,避免枯燥无味的灌输。这就要求对所选素材进行加工提炼,使之简明、生动,并采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

3.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原则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现代物理前沿知识的渗透,目的不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加重课业负担,而是通过现代物理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和整体结构,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兴趣,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前沿知识要适时、适量,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4.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原则

渗透现代物理知识,应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深入浅出,以简代繁,不可脱离学生心理实际,作过深、过难、过高的要求。一方面,应从内容上进行筛选、简化,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科普性知识,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应从形式上、教法上、具体操作手段上进行探索和研究,采取尽量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物理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科学,又是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起着突击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除了讲授原有教材基本内容外,还应充分运用一切素材,适时地渗透现代物理知识教育,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习惯和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铺平道路;而且能使学习乐于学物理,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使物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