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培养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培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30 01:55:09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培养
时间:2022-10-30 01:55:09     小编:安志敏

一、品味语言文字,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

语言是人文、思想、情感内涵的载体,学生接受文化、陶冶情感是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语文是学语习文的起步阶段,除了具有工具性的性质,还有基础性的特征。阅读教学如果缺乏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则会显得浮躁和浅薄。反之,在教学时抓住关键的好词佳句进行眼嚼,含英眼华,课堂就会满室芳香,韵味十足。例如教师在执教《丰碑》一课时,就牢牢把握将军思想感情变化这条主线,通过找出描写人物神态或心情的句子进行品析、朗读: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将军脸色严峻,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肋的肌肉抖动着,以及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弄清将军感情由开始的担心到愣了一下再到发怒然后愣住最后是坚信胜利,来体会军需处长的高贵品质,为后面突破难点和弄清课文的表达方法打好基础。执教老师较好地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军需处长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高大形象。学生很容易将丰碑与军需处长联系起来,认为丰碑就是指冻死的军需处长,进而认识到丰碑所蕴含的就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于是,这节课的人文性得以凸现

二、引用教学资源,凸现课文的人文内涵

合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能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依据文本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选取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课程资源,就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从教学效果上看,以《丰碑》为例执教老师较好的把握了课文的主题,并且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中将军的情感变化这一线索,感受课文的主题

教学实录:片断一:师:军需处长可以说是近水楼台,有吃的、穿的,军需处长首先就可以吃饱、穿暖,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把棉衣发给别的战士了,自己都冻死了。他是多么的高尚呀!让我们再次来瞻仰一下军需处长的遗容吧!(放课件:课本插图和第7自然段的文段。

师:同学们自己再把第7自然段读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我从镇定安详,仲手借火等词体会到军需处长那种不怕牺升牲的精神

生:我从单薄破旧贝占等词语体会到军需处长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高贵品质

师:请大家读出军需处长的不怕牺钊:,读出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

生:(有感情地读第7自然助

师:(读第13自然段)现在,大家知道了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荣的丰碑了吧? 生:知道,这是国为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像一座丰碑一样不朽

师:有了军需处长这座晶荣的丰碑,将军是否还在担心部队经受不住考验昵?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将军不再担心了。我从音15队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中体会到的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出部队坚定的脚步,读出将军胜利的信心! 生:(有感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创设动人情境,促进学生的情感内化

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丰碑》一课时的情感内化,执教老师让学生在长征大背景下学习课文的故事

一路迢迢,寒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两地出发,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军二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拉同到艰难的岁月,让我们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吧!

师板书:丰碑

师:长征中有一支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进,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昵?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生:我从可能吃不上饭,可能这是支将要面对许多困难的队伍

师:队伍面对着这么多困难,还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昵?

生:可能有人要掉进江水中。

生:可能发生大雪地里

师:还有昵?

生:可能有人冻死

师:还来说说看,这是支怎样的队伍?

生:我从狂风呼啸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看出这是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这样感人的情境,己经将学生情不自禁的带进了文本,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很多精彩的段落、语句都能对学生产生更好的人文素养感觉,只要教师能够合理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诵读记忆,就能使学生感悟到文章中的人文内涵,还能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更好的语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