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现状分析

关于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现状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1 00:19:11
关于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现状分析
时间:2023-04-21 00:19:11     小编: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以社科理论教育为主,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偏少,“轻人文,重专业”的特点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人文素质缺陷仍然是理工科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某理工科高校本科生人文社科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论文关键字】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引言

2.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匮乏

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理工科大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在本民族文明熏陶下所应具备的文化艺术气质、情操和品格。很大一部分理工科高校大学生热衷于各种小说和网游,沉溺于低俗的网络流行歌曲,而对国古典音乐、世界名著等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某理工科大学举行语言文学大赛,有93.2%的大学生未看过《说文解字》,77.2%的大学生未看过《孙子兵法》,未读过老子《道德经》的达76.8%,未读过《资治通鉴》的占72.4%,只有45.5%的大学生读过或浏览过《论语》。

2.2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交际能力普遍偏低

不少理工科高校的大学生过于专注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自我调节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薄弱。很大一部分理工高校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不够自信,不能敞开心扉,甚至表达意思不清楚、找不到话题等。他们不少人不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失衡。

2.3 理工科校园缺乏人文社科氛围

从学生层面上看,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很多学生认为人文社科知识不重要,不愿参加校园文化活动,更乐于将时间花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从教师层面上看,大部分理工科高校教师是理工科出身,加上不少工科教师认为学生人文社科教育是文科教师的责任。因此,在他们的课程教学中只对学生进行理工科专业知识的教育,很少涉及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从学校层面上看,理工高校中很多管理人员出身理工科,对人文社科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加上一些形式化和功利性的观念的影响,使得校园内缺乏人文气息,普遍缺少人文内容。 "

3.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意识淡薄

在我国,“重理轻文”的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很多理工科院校过分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人文知识的熏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人文社科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内容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就越来越被师生边缘化。大部分理工科大学生不了解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忽略了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认为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对人文社科知识不感兴趣。

3.2 理工科高校对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3.3 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文科类课程比例只占所有课程中的极小部分,而且多数是选修课。不仅使学生无法对人文社科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而且这些人文社科课程学生可选可不选,学校没有硬性的规定。这些课程的上课时间通常被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又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理工科大学照搬前苏联的教育模式。重理轻文,大学课程过早专业化,使理工科高校的大学生无暇顾及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而在已开设的人文社科课程中,多数是政治理论课程,使理工科大学生能接触到的人文社科知识内容少之又少。

4.对策建议

4.1 高度重视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

长期以来,人文社科教育在理工科高校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完整的学科体系作为支撑,受重视的程度很不够。要想从根本上加强理工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教育,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克服过去那种人文社科知识不重要、人文专业不需要太大投入的错误思想。加大人文社科的学科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文社科知识及其重要性。第二,稳定和加强师资力量。以优厚的待遇条件吸引并留住高层次的人文社科专家,提高人文社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积极开展人文社科研究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人文社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

4.2 进一步营造校园人文社科氛围

实践证明,建设具有浓厚人文社科氛围的校园文化,是达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通过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修建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陶冶身心。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科知识讲座、文艺演出、文化月、文化艺术节等,活跃校园人文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社科知识的无限魅力。第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理工高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和完善,将学到的人文社科知识转化为良好的内在品质。第四,学校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增加和更新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特别是人文社科知识的图书,有利于学生对人文社科知识认识的进一步加深。

4.3 合理调节文理学科的课程设置

完善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主要是指增设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丰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注重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的协调和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理工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节:第一,增加人文社科课程并加以强调其重要性。可以将其中部分较为经典的课程设为必修课,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成为开设人文社科课程的主要目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这一层面上。第二,学习国外理工科大学的课程设置方法,加强人文教育中开设综合性交叉课程,将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中,把哲学视角引入工科课程,通过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开设人文社科知识辅导课程。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人文社科知识的辅导,调动学生了解和学习人文社科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