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5 01:09:51
浅谈高职高专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时间:2023-03-15 01:09:51     小编: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简而言之是在学习过程中多听、多练、多模仿、多阅读学会用地道的英语思维和语言进行交流。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做出分析,并从语用失误着手,强调加强听力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思维能力,了解英语文化知识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英语交际能力中式英语语用失误文化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发挥这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中国,英语已经成为了中国与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已不仅仅是为了通级考试,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人学的是“哑巴英语”,并且大部分的学生发音带有浓重的方言。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 Hymes提出的。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而语言学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四点: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英语口语教学应该围绕交际能力包含的几方面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

二、高职高专学生口语现状

(一)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指的是说话人试图以一种本族语者不用的和不同的语言结构来表达同一种语用功能。(Thomas 1983: 97~109)。Thomas将语用语言失误归咎于对话语语用之力的错误认识,即传达了非意欲传达的言外之力的话语,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指非本族语者使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不符合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二是指非本族者按母语的语义和结构不适当地套用到本族语者语言中来。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可从交际双方来考虑。说话人的语用失误往往是因为想当然地认为听话人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话语而表达不当,致使听话人误解其话语意义,听话人的语用失误表现为做出错误的语用推理,误解说话人要表达的本来用意。

(二)汉语思维和社会文化干扰

三、英语口语学习建议

(一) 增强跨文化意识

在口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则着重导入知识文化,从中西文化差异的深层入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认知行为、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英美人士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进行逻辑推理,而中国人比较注重直觉与先验理性。善于以经验为依据来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差异使人们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看法,彼此交流时就容易产生误解,如认知行为方面,在西方国家,直言不讳、各抒己见受到普遍尊重,人们对那些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说法非常反感。而大部分中国人则讲究含蓄、委婉,一般不愿意直接提出与对方、特别是上级或长辈不一致的观点,非常担心会使对方难堪,或担心会损坏双方关系对自己不利。学生通过中西文化此类差异的学习,就增强了文化差异意识,了解了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从而得体的交流。

(二) 改变传统英语学习模式

在学习过程中,不应只着重学习语言系统知识――即语音、语法、词汇,而应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 培养,加强语用知识的输入 。要加强对文化背景知 识的了解,从而培养自己的文化素质,使语言学习和 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三)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

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加强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其主旨是让学生通过读和听获得知识、信息和语言,经过思维,在原有知识及语言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内容和语言加工和重组,并赋予新的内容,然后输出,从而完成交际的全过程。由此看出,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和完成交际的必备条件。“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