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04 10:51:44
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时间:2015-08-04 10:51:44     小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按照中央和河北省的战略部署,保定市结合自己的实际,以创新驱动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3月15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市长马誉峰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保定来讲,要尽快缩小与京津的发展落差,按部就班走老路子肯定不行,必须通过跨越式发展、追赶式发展才有可能赶得上,而实现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创新驱动。”

规划创新

――打造协同发展对接平台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整体布局下,才能更加有效地统筹京津冀三地发展。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保定市按照中央、河北省的战略部署,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修订保定市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本地化、具体化,为未来发展明确方向、为率先融入争取主动。

关于保定的发展定位,保定市市长马誉峰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初步设想是:按照国家顶层设计,服从服务于北京,围绕推动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立足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优势,以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为统领,全力打造首都功能疏解的支撑点、京津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外资进入京津乃至北方市场的桥头堡,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在此基础上,积极谋划做好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

做强基础设施支撑。围绕提高承接承载能力,全面加强城镇、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对接北京新机场的城市轻轨、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项目,构建京津同城化交通体系。下一步,保定市将重点推动交通互联互通,开工建设曲港、石津、西阜高速保定段,推进荣乌高速保定段(大王店―涞源)建设;加快京白路(北京―白沟)等干线公路拓宽改造;推进廊涿城际(廊坊―涿州)及白沟支线铁路(白沟―首都二机场)前期工作,津保城际铁路(天津―保定)建成通车,构筑京津保同城交通体系。

科技创新

――做好产业升级转移承接

大力营造创新氛围。每年召开高规格的创新创业大会,在全市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先后出台了《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办企业暂行规定》、《支持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制定暂行规定》、《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建立了重大创新奖励机制,综合运用政府资助、科技贷款、创业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重点加大了企业创新创业、科技项目产业化、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支持创业、服务创新、鼓励创造的政策环境。广泛宣传创新典型和创新效果,对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鼓励、重奖,大力弘扬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把保定产业体系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版图。研究确定了“5+2+5”产业布局,对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及能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五大传统主导产业,航空航天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两个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体育和节能环保等五个优势产业,逐一制定了发展“路线图”,积极构建与京津产业协调、优势互补,绿色、循环、低碳、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保定产业升级版,进一步增强发展硬实力。

生态创新

――提供优质生态环境保障

马誉峰介绍,保定是首都“南大门”,西倚太行山,东抱白洋淀。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保定的生态魅力,是维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应尽之责,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做好的事情。近两年来,围绕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定市委、市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市开展了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淘汰改造分散燃煤锅炉、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机动车污染、回收治理油气、加强生态治理修复等“十大攻坚行动”,虽然完成了省定目标和APEC会议空气质量保障任务,但治霾效果仍然不明显,始终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块心病。下一步,保定市将继续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坚持“科学治污、智慧环保、全民参与、合力攻坚”,力争通过2-3年努力,使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努力建设天蓝、水净、地绿的美好家园。

治污手段市场化。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市区、县城和重点园区,加快建设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和配套管网。年内淘汰所有10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引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用市场化手段治污,推进环境污染治理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大对环保企业的科技支持力度,加强与国内一流科研院所的合作。

全民参与现代化。进一步拓宽污染举报渠道,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形式,铺天盖地宣传污染举报渠道,同时应用现代化的手段,开发“环境污染全民监督”手机APP软件,让每个市民通过手机就可以举报污染行为,打一场环境污染治理的人民战争。

能源结构更优化。市区城中村全部实现洁净型煤配送,或改用生物质、电、地热等清洁能源。推广“雄县模式”,科学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曲阳光伏扶贫模式,建设太行山区光伏产业应用示范带。加强散煤专项治理,全市禁烧劣质煤,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生态治理促深化。落实《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抓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推进造林绿化三年攻坚行动,今年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7%。大力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河北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坚决遏制地下水超采,合理用好地上水,推进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努力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

执法严管常态化。继续开展好洗城净天行动,突出抓好城乡结合部的环境整治和城市外环路的道路扬尘管控,完成砂石开采、小灰窑行业的停产整治、转型升级。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系统,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依法惩处,重拳打击违法排污,严厉查处破坏环境案件。保定市决心通过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早日甩掉重污染城市的“黑帽子”,让“APEC蓝”成为常态,为减轻京津冀雾霾污染、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担当重任,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民生改善做出贡献。

文化创新

――发挥厚重文化基础优势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4个千年古县,是京津冀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省级75处、市(县)级566处;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有国家级17项,省级75项、市级139项。近年来,保定市紧紧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加强与京津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对接融合,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转化,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力打造文化大市、文化强市。

打造原创、升级“两个版”。在擦亮保定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的同时,积极打造保定文化产业的“升级版”。直隶总督署西路复建、西大街业态调整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全市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个,在河北省名列前茅。

用好行政、市场“两只手”。鼓励企业实现由完全依赖政府向既要靠政府更要靠市场的转变,用市场手段解决资金、技术、土地等难题。保定直隶大剧院作为全国首批12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之一和中宣部确定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坚持市场化运营,实现规模化发展,组建直隶大剧院院线,走出了一条政府与市场协调互动、民营资本参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根据需求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文化人才,并吸引文化央企和有实力的文化民企来保投资。

打好京、津“两张牌”。将“京津保文化一体化”建设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保定市先后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京剧院等建立联系,在西大街业态调整、举办中国关汉卿戏剧节、剧院群建设、培训艺术人才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努力让保定因文化而更具魅力、更显活力、更添实力,成为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中的一颗闪亮明星。

马誉峰表示,2015年保定市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高端发展、真抓实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为建设人民富裕的保定、生态文明的保定、风清气正的保定插上腾飞的翅膀,努力实现打造环京津增长极的新突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