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陕西地区市场与贸易的近代形态

论陕西地区市场与贸易的近代形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02:21:10
论陕西地区市场与贸易的近代形态
时间:2022-12-20 02:21:10     小编:

[摘要] 近代陕西各地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尤其是棉花产业成效显著,矿产资源、山林特产等亦储量颇丰种类繁多,物产丰盈。自陇海铁路西兰线陕西段通车后,各地市场更加活跃,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经济也较之前更加活跃。事实上,物产、交通、市场与贸易在陕西各地互相助推,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有较大增强,外地货物得以输入,本地商品不断输出,运费低廉,物价随之下降。由此可见,市场的繁荣与贸易的扩大,是陕西近代经济得以振兴的关键。以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的方式相结合,获得某些此前学术界尚未得知的资料,对陕西近代市场与贸易的基本形态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陕西;市场;贸易;近代形态

集镇是农村贸易集散地与区域性经济中心。在各地的集镇上,人们进行农副产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交易。近代以来,陕西各地集镇承担了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和城市工业产品交易市场的双重角色。有镇必有集,随着近代以来开埠通商以及农村经济发展,陕西农村集镇数量大幅度增加,集期也较以往更为密集,在陕西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不容忽视。

1 集镇数量与空间分布

本文在研究中,首先查阅了全省和各地的地方志书等文献资料。晚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各地的地方志编写时段不同,编纂人员的书写习惯不同,文字差别较大,故后代沿袭前代所编志书者不在少数。统计陕西各地集镇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时,数字是否准确与可用,需要查阅各地不同时期编纂之地方志。我们在查阅地方志的过程中,也印证了美国学者施坚雅的观点:“传统时代后期,市场在中国大地上数量激增并分布广泛,以至于实际上每个农村家庭至少可以进入一个市场”。①的确如此。近代时期,陕西经济社会经历了恢复到较快发展的阶段,集镇的数量增减也大致与之相符(见表1)。

根据上表的原始数据,笔者编制了表2的统计表。

由此可见,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省集镇数量是不断增加的,一直处于上升发展的趋势,到民国时期有所下降。日本学者认为,“清代尤其是它的末期,大约是中国定期市极盛的时期。”② 我们在研究中也认识到,清朝中期以后,集镇数量增长非常快,原因在于开埠通商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大量廉价工业制品输入陕西,增加了商品流通量,促进了陕西省地区集镇数量的增长,同时,交通运输的发展,公路、铁路的修建,也促进了沿线农产品和外来商品的交易,形成铁路公路沿线集镇经济带,促进陕西各地集镇数量的较快增加。

陕西集镇地点通常选择在交通便利的乡村或庙宇所在地带,集镇间隔距离取决于买卖双方的意愿走动距离。陕西若干县份集镇距县里程数量统计表见表3。

如果从八个方位来看集镇的分布差异,就会发现各个方位中集镇数量也有所不同,最多者为正东方向的集镇有71个,最少者是西南方向的集镇有17个,大概与县城的位置不在中心位置有关,说明陕西集镇与地理位置是有密切联系的 (如图1)。

2 集期

施坚雅指出,“在清代中国,如同在大多数传统的农耕社会中一样,农村市场通常是定期而不是连续的,它们每隔几天才集会一次。” ①这仅仅是施坚雅的简单观察而已,自古及今,中国的集镇市场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运行的。集镇市场的这种周期性特征使普通百姓不必长途跋涉获取所需物品。归纳起来,陕西集镇的集期大体上有以下三种形式。

(1)常市,即常年开市,也叫每日集。一个集镇,一年四季每天都有集市,足见贸易发展程度之高,已经不受集期的时间限制。这种集镇只在较大的集镇或县城才有,在乡间这种集期类型的集镇尚少。

(2)间日而市,或称为单日集、双日集。这种集镇在每月农历的单日或双日赶集,频率很高。一个县城下属的、位置邻近的集镇往往将单双日错开设集,彼此互不干扰,相当于增加了居民贸易往来的频率。这类集镇往往在人口集中、经济较为发达的村镇。

(3)月集,分为每月一集、三集、六集和九集四种。月集往往存在于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集期频率也不同,集期密集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种周期性的集期类型,普遍存在于陕西各地城乡。 总之,近代陕西各地集镇形成了以月集为主,间日集和常市并存发展的集期格局。“市场的周期性起到了补充相对原始状态的交通条件的作用。” ①与近代东部地区相比,陕西集镇的集期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

3 集镇的功能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集镇是农村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这种观点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学术界诸多论著都对集镇在农村社会所扮演的所谓“中心角色”加以论述和说明。当然,除了日常集期日的商品流通,集镇还有部分财政功能、军事防卫功能,同时也是新闻、娱乐、信仰沟通和社会交往的中心。自明清以来,近代陕西集镇的中心功能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清末民初实行乡镇自治,才产生了今天的所谓“镇管村”的管理机制。近代陕西集镇数量多,在商品流通、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生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总体上来讲,促进商品流通是近代陕西集镇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集镇是农村的商业中心,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更是农村经济的枢纽,农村经济的开拓与发展,和集镇功能的发挥是密不可分的,工农业产品往往要通过集镇去进行交换和流通。集镇是农产品收购、加工、整理、销售和运转的中心;是农民之间、集镇居民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农民之间得以互通有无各取所需,物物以及财务的流通都与集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中心和日常用品的零售中心,是农村生产活动和生活服务的中心,是工业产品下乡的末梢环节,对开拓农村工业产品市场,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有着特殊作用。在传递信息方面,农村集镇可以反映乡与乡之间、城乡之间的供求关系,以及供求动态,是农村商业信息的“公示栏”。

近代陕西集镇承担了文化宣传与传播的功能。由于集镇地处农村贸易的中心地带,又具有其周期性的特点,所以自集镇到周边各村理所当然地形成了一种辐射状的文化网状结构,这便于施行自下而上、自中心自四面的文化覆盖宣传活动。

近代陕西集镇也是农民的社会活动中心和娱乐活动中心。自集镇产生以来,它就发挥着一定的社会活动和娱乐中心作用,如庙会经常会举办一些才艺、戏曲的表演,而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就日趋强烈,农村集镇已经不是商品的简单买卖,集镇中不断出现如游艺、杂耍等规模或大或小的乡村娱乐活动。这也是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近代陕西的集镇贸易促进了陕西农村市场的发展,在农村市场作用下,农业改良速度加快,农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自给性农业占主导地位,但商品性农业也有所发展;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农民对于农村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强,农村市场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农民商业意识增强,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