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3:50:46
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3-08-05 03:50:46     小编:

摘 要 从公安部提出“金盾工程”至今,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工作已开展十几年,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建设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到了数据深度应用的阶段。在犯罪信息化、社会管理数字化的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能否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如何适应社会变革需要,对公安工作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也正成为公安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

关键词 公安信息化 数字化 犯罪信息化 新常态

作者简介:张健,湖北警官学院侦查系,助教,主要从事公安信息技术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变革,数字化成为了这一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数据”正在改变甚至颠覆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样历史背景下,犯罪信息化、社会管理数字化正成为一种新常态。

一、公安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1967年,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协会依照“工业化”概念,将“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

我国的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首次对信息化做出了官方定义: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综合来看,信息化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二是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

公安信息化则是信息化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国家信息化战略为依托,充分利用国家信息化资源、网络、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将之利用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

从广义上理解,它是对公安技术装备、人员队伍、警务运行模式等各方面要素的整体化信息改造。既是技术上的升级,也是公安理念的更新。

从狭义上理解,公安信息化主要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公安工作实践的过程。通过技术装备现代化引导公安工作发展,使公安工作在社会治理和公务服务领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我国公安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以1998年公安部提出 “金盾工程”为标志,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工作才逐步进入快车道。截止目前,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工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以“金盾工程”一期为主线的第一阶段和以“金盾工程”第二期为起点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开展包括:公安基础通信设施和网络平台建设、公安工作信息化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建设等一系列的全国性基础信息工程建设。

第二阶段着重在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扩展、完善和提高,增加公安业务信息应用类型,拓展公安信息系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这一阶段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呈现出公安部主导,各地信息化建设遍地开花的局面。

目前,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数字化成为新的时代特征,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现存海量数据的作用成为当前公安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三、公安信息化的特点

(一)系统性

公安信息化系统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因素的复杂的动态系统,任务一个要素的变动,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改变。纵向上来看,公安信息化涉及到警务工作模式、警务组织方式、警务工作流程、警务资源调配及警务装备更新等所有涉警工作。横幅向上来看,公安信息化涉及电信、金融、税务、工商等社会多层次、多领域。

(二)阶段性

美国学者诺兰曾将信息化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不可逾越的。公安信息化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应用系统开发,再到数据深度应用,每一个阶段工作的开展都是在前一阶段工作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持续性

公安信息化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动态管理和打击犯罪。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在不断变革,犯罪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公安信息化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公安信息化工作永无止境。

四、新常态下公安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如何有效提升公安民警对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整体认识水平

当前公安机关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安民警社会发展趋势把握不准,对公安信息化工作认识存在不足。重建设、轻应用,重传统模式、轻新思维运用等现象广泛存在。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或是对公安信息化特征缺乏认识;或是缺乏战略性、全局性的眼光,进取心不强,主动性不足,工作热情不高;也或是局限于传统办案模式,创新精神不足;更有甚者为了政绩需要,重资金投入、重项目建设、轻应用管理,使公安信息化建设形式化、系统应用表面化、工作考核数字化。这些问题造成了很多公安信息化工作流于形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如何有效提高公安信息整合能力

在科技强警战略的指引下,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公安部相关资料显示,全国32个省级公安厅局、478个市局、3361个分县局和7万多个基层所队都已经接入公安信息网,基层所队接入网覆盖率达到99%,每百名民警平均拥有联网计算机比例近100%。同时,在全国公安机关当中已经建立并运行了刑侦综合、在逃人员、禁毒、反恐等各类信息系统100多种、7000多个,存储的各类基础数据总量达数百亿条。如此海量的信息资源,或是由于“部门利益”观念作祟,或是因为系统设计的技术缺陷,二次开发利用难度极大。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提高信息整合能力,是当前公安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难题。

(三)如何更好的适应犯罪发展新趋势

通讯、计算机网络、电子支付等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犯罪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更便利的条件,犯罪形式有了很大变化。跨境电信诈骗案、跨国贩毒案、网络赌博案等新型犯罪案件不断出现,作案手段日趋隐蔽,具有跨地区协同作案、智能化等新特征,案件侦破难度日益加大。同时,新媒体也让案件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案件的破坏力、社会影响力成倍扩大。如何适应这种犯罪信息化的新常态成为公安信息化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如何建立适应新常态的技术人才运用和管理模式

公安信息化关键在技术现代化。技术离不开人才。在公安工作中,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可以引导公安信息化工作,使公安信息化工作更具有前瞻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新技术更快更好的应用于公安工作实践。但现实中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信息技术人才极其缺乏,诸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人才更是少见。公安机关在人员录用过程中仍较偏向于传统公安专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选用,他们在公安业务中的定位及相关专门管理机制仍缺乏清晰规划。

(五)如何加强新常态下情报研判能力,发挥公安信息化工作效能

以情报为导向的警务模式是当前警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该模式以信息化基础,具有提高警务效能、实现精确化打击等优势。虽然这一警务模式引入多年,但实际运用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公安机关的情报研判仅限于情况通报、数据交流等基本功能,严重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工作效能的发挥。

(六)如何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安信息化建设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是新常态下中央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公安信息化工作也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重视社会资源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我国的公安信息化建设已经从政府主导建设模式逐步过渡到了社会主导建设模式。如何有效引导社会资源理解公安工作需要,服务于公安信息化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对下一步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更加重视数据的作用

数据处于信息社会的核心。所有应用系统的开发也都围绕着数据的综合利用展开。因此,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数据的作用。一要加强公安信息系统规划引导,提高数据标准化程度,提升数据可复用性。二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提升数据利用效能。

(二)更加重视公安院校的作用

公安院校在公安体制改革中担当着探索者、引领者。充分发挥公安院校的优势,对公安信息化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公安院校集中了大量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能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二是公安院校所具有的公安属性,使公安院校相对于一般社会研发机构更加熟悉公安业务需求,能为公安信息化工作提供更好的指引。

(三)在保密原则下,更加重视市场化合作

市场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工具。为了实现动态管理和打击犯罪,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需紧盯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只依靠公安机关自身力量显然难以完成这一任务。市场化手段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极好的解决途径。重视市场化合作对公安信息化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