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徽州传统村落水资源利用对现代住区规划的启示

徽州传统村落水资源利用对现代住区规划的启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1 01:27:30
徽州传统村落水资源利用对现代住区规划的启示
时间:2023-02-11 01:27:30     小编:

【摘要】:本文从徽州传统村落的水资源环境出发,分析当地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以及村落的形态和水资源的关系,重点研究分析当地村落理水的方式方法,以期对当今居住区水环境系统规划有所帮助和启示。

【关键词】:徽州传统村落 水资源 居住区 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1.徽州传统聚落水资源概况

据弘治《徽州府志》记载,明弘治年间,徽州有“塘二百五十二所,烊百二十二所,陂七十一所”,其中歙县“有吕臁…最大灌田二万亩有余”。由此可见,徽州地区水资源极其丰富。

1.1气候及降雨情况

徽州地区溪流众多,西溪、武陵水、吉阳溪、桃花溪、槐溪,蓝水、迥溪河、桃溪、鹿儿溪、宏溪等。这些天然溪流是徽州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提供日常生活及生产灌溉所需的水源。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良好、埋层浅,为传统村落挖井取用地下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徽州传统聚落形态与水资源的关系

2.1徽州聚落因水而成

临水而择吉址是古人选址建村的标准。徽州先民多选择山水环绕,有溪流经过的地方聚居。一般选址在河流的下游,河流流速缓慢,土地平坦,宜居住和开垦,既可以保证水源的供应,又可以满足每家每户的给排水需求。入口则多选择设置在主要水源的入口处,即水口,是汇聚与消纳众水的去处,是整个村落给排水系统的总枢纽。

2.2以宏村、西递为例看聚落形态的发展

2.2.1宏村

据宗谱《开辟宏村基址记》的详细记载,西溪决定了宏村村落的发展脉络。村落形态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且一直都是沿水而建,并逐渐向外扩张的。如今,村落内的水系由水圳、月沼、南湖组成;水圳从村外的西溪引水,流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与西溪相通。

2.2.2西递

3.徽州传统聚落水资源的利用

3.1供水与排水

供水方面,除了以村落水系为主要水源外,还通过各种方式,巧妙的引用地下水和山泉水。通过水圳改老河床并增加弯道,拉大了长度,将水系引入村落,方便了全村村民取用水。另外,根据由西向东地势下降的特点,选择南北向的方位布局,将村外水系引入村内,汇入村中的蓄水池塘内,缓冲水势,收集雨水,必要时可做消防用水。开凿水井是获得水源的另一种方式。

排水方面,徽州传统民居内的天井下设阴沟阴井, 通过穿过户内的管井和屋后的污水池相通,将污水汇入污水渠,为防止异味和腐变,污水池内常放养数只乌龟,运用自然的手段解决污水净化的问题。

3.2防洪抗旱

护村坝,常用石块构筑,可调节水位,在山洪爆发时,可阻止洪水,当洪水量过警界水位时,可以帮助居民获得更多的时间转移。在河水流量正常时,可引导河流穿过,并限制流向。而原来用于取水的明渠暗圳也是泄洪的通道,尤其在取水口设置闸门的水圳,闸门一关,便空出全部空间以容纳村内雨水和村后山坡倾泻下来的洪水,效果显著。依山势而筑的石板街道路面也是排洪的重要途径,其两侧常挖有宽约半米的排水道,降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暗藏的排水道流放到村外。

3.3改善居住小气候

徽州传统村落中的水系、池塘、沟渠、水道加速通风,洁净空气,有助于调节村落的局部小气候,使村落冬暖夏凉。徽州地区的天井,夏季利用天井汇集的雨水和地下凉气与室内空气对流的方式对室内进行降温。冬季天井暗沟内的水与地下水连同,保持土壤层温度,保证室内恒温。

4.对当代居住区水环境系统规划的借鉴

徽州传统聚落的理水方法展示了当地居民的智慧及远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既满足了居民生活生产的用水需求,也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我们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应提取古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考虑结合当代现实的需要和技术,创造一个更加适合当前生活环境的生态住区。

4.1污水的再生与利用

传统民居中“洁污分流”的概念与当代住区中强调水的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住区内应建立两套供水系统,一套用于饮用水系统,另一套用于非饮用水系统。日常生活废水通过处理后,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重复用于室内冲洗厕所或小区道路的喷洒、绿化用水等,减少废水的处理量,节约水资源。

4.2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传统民居中掘地开池,便于排蓄雨水。在现代住区中,可利用屋面、阳台及地面多种空间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雨水经处理后由泵打入小区的中水系统,供小区浇灌用;雨季时还可有效的削减暴雨径流量。另外,受到宏村引水入户、水院各异的理水手法的启发,住区设置几个回水区间,将蓄水池设在各个区间的低地处,结合雨水收集,进行景观设计。地面铺装上,应尽量减少硬质铺装路面,多使用渗透性良好的多孔沥青、多孔混凝土材料,或采用渗水管沟、渗透池、深井回灌等技术设施,让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地下水资源。

4.3利用水体改善居住区微气候

首先,建池蓄水,营建生态水环境。将人工池塘建在夏季风上风向的区域内,可以起到显著的降温作用,池底铺设卵石、多孔砖石等,以增强交换的通透性。并与中水系统相连接,不但可用于景观观赏,还可以储存经处理后的中水,收集雨水,在遇到火灾险情时可用作消防用水。通过水面的蒸发作用,可有效调节室外环境的空气湿度,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其次,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池,并覆盖可移动的隔热保温层,不但收集雨水,还可以对建筑起到降温或采暖作用。

结语:

徽州传统村落理水的方法和技术是先民根据当地特有的自然情况总结出来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但是我们对其不能完全照搬,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更新和升华。借鉴其中所体现的可持续生态观,灵活运用在当代居住区水环境的设计,合理规划小区水环境,改善小区水气候和生态环境,建设出生态且宜居的居住环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