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究

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05 14:27:33
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15-08-05 14:27:33     小编: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增进了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巧和学习能力,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具体探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组织实施的四个主要环节:合理构建优势互补的教学队伍、高度重视“大班授课”的统领作用、精心设计“小班讨论”的研讨主题、认真做好讨论中的正确引导和讨论后的总结提升,并进一步指出提升该模式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

一、“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是合作性教学的创新模式

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合作性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由于一些认识的偏差与教学资源的局限,我国高校合作性学习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目前,国内高校采取的合作性教学的具体模式大多都以“大班授课,小班讨论”为主,它是在教学资源局限的条件下采取的折中式、创新型合作性教学模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结合非常紧密、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非常多,对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有着内在的本质性的要求。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后面简称《概论》)的教学中,“大班授课”可以重在理性分析、“小班讨论”主要是解疑释惑,只有深入分析和充分交流相结合才能把一个真实的、科学的、最合乎中国国情的国家发展道路深植到学生的内心中去,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各有侧重又相互融通和相互促进,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一种易于接受并掌握的新型教学范式。

二、“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

目前我国高校中,“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是什么;其优势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这种模式与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什么关系;如何进一步完善“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等等。“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中,主要包括教师团队的合作、大班理论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小班分组讨论等四个主要环节,其核心在于“小班讨论”环节的设计。

(一)合理构建优势互补的教学队伍

合作性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与传统课堂讲授相比,“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在更新教学理念、选择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师的工作量都在成倍增加,而且“小班讨论”环节的开展使得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尤其是开展了师生对话和学生提问,都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合作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精力投入要有保障,而且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另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将担任相同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师团队,成员之间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科学设置讨论主题,系统设计讨论流程,合理安排分工等,在彼此协调和沟通的基础上形成联合行动,弥补教师群体的资源差异,实现优势互补,加速了新教师的成长。

(二)高度重视“大班授课”的统领作用

大班授课以讲授理论前沿为主,把握课程重点和教学难点,向学生传授理论。应当指出的是,高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应用,不是要推翻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传统的理论讲授还是起着基础性作用。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师资不足,二是因为思政课的政策理论性极强,如果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清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和重点内容,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那么“小班讨论”的预期效果也是很难达到的。以《概论》课为例,《概论》课的第一部分是课程的开篇问题,主要内容还是应该以大班讲授为主,帮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加以把握、了解各理论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第二部分内容距离现在学生相对久远一些,大班讲授应该重点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等理论内容的艰难探索过程以及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第三部分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与现实联系最密切,学生也最感兴趣,大班讲授主要以讲授理论前沿为主,同时更多的是积累学生的兴趣点和产生的问题,为“小班讨论”环节做好充足的准备。

(三)精心设计“小班讨论”的研讨主题

研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的论题,要选取范围相对广一些的研讨主题供学生选择,要调查学生对于研讨课程时间安排的意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的研讨主题和课时安排。“小班讨论”的主题科学得当,能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能使讨论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小班讨论”主题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线,紧密围绕现实重大理论问题、理论界研究的前沿问题、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题的设置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对讨论主题的要求,例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关心、困惑及所需要解决的思想、学习、生活等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理,确定不同主题范围的论题,供学生参考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为对主题不感兴趣而降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提高讨论的针对性。总之,讨论主题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关注的焦点、理论界的热点等有机契合,才能使讨论课充满活力,使大学生产生共鸣,这是搞好“小班讨论”的关键。 以《概论》课为例,我们经过探索与总结,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发展实际,梳理出了若干个与“大班授课”专题教学内容相衔接、相匹配的“小班讨论”主题。例如《概论》课的第一部分,可以安排的讨论主题有:“学习和了解毛泽东、邓小平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卓越贡献,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何影响和启示?”“毛泽东思想是否已经过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习毛泽东思想有何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等等;第二部分可以设计关于新民主主义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和区别问题,关于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问题等方面展开充分的讨论;第三部分可以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设置讨论主题,这一部分最结合当前中国实际,也是学生兴趣点和困惑点都最多的内容,可以设置的研讨议题也非常广泛,通过主题发言、集体讨论、总结提升等环节突出理论思维训练和正确价值引导,帮助学生澄清迷惑和不解,提高他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讨论中的正确引导和讨论后的总结提升

小班讨论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负责讨论的组织和引导,把握讨论主题的发展方向,把握讨论的进展程度,对整体讨论情况做恰当掌控。讨论课既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又要求他们能认真仔细地倾听别人的看法,力求使小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讨论过程中,要将主题发言、点评和自由辩论等形式相结合,使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争鸣和碰撞,最后,通过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总结、答疑解惑,对偏激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和引导,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纠正,加深他们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澄清原有的模糊认识,促使大学生把党的执政方针、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课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学生的表现,评估讨论的目标是否达到,明确讨论主题是否适合其他班级继续研讨,在今后还应该做哪些调整和改进,对小班讨论的情况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以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另外,在学生成绩评定时应该侧重的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而非讨论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讨论过程中的态度、思维过程、行为细节等进行相应的记录与评价,所以改革考试方式,设置立体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也十分重要。

三、提升“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弥补了国内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坚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巧和学习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在实践中,实施“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绝非易事,也面临很多的难题,它需要学校领导、教学管理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协调配合才能保障落实。

(一)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二)进一步增加教学投入

由于“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是将人数一般都在100人以上的大的教学班拆分为多个小班,而且主要是利用上课时间同时进行讨论,因此,对教室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如果条件允许,小班人数越少越好,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展课堂讨论和相互监督,也便于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因此,“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硬件和人力资源投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处或者相关院系要事先负责调配好全校教室资源,保障“小班讨论”的顺利开展;“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组织实施势必会大大增加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有必要为合作性授课的教师配备教学助手,帮助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完成作业收发、成绩考核、教学监督等事宜,这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资助。另外,“小班讨论”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以及酬金发放也都要妥善解决,进一步激励和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三)进一步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存在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端,但是“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评价应该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强调评价标准的合理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指标的多样化、评价方法的科学化等。教师应该积极研究立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例如从评价内容看,既要评价学习成绩、问题意识、情感态度等,还要注重评价实施过程,如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组员参与情况、学习气氛、合作协调能力等等;从评价主体看,不仅进行教师评价,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互评等。另外,还应该着重解决在“小班讨论”教学环节中存在着的学生参差不齐,搭便车现象比较严重的问题。虽然“小班讨论”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合作便利等各种因素,但仍不可避免会出现组内和组间学生参差不齐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了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在多次研讨中都承担主要任务甚至包办,而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养成了搭便车的懒惰习惯,其结果就是小组成员集体吃大锅饭。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抽查,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减少“搭便车”现象,真正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加强能力和素质意识的导向作用,形成相互依赖、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