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企业预算管理述评

企业预算管理述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3 00:59:54
企业预算管理述评
时间:2023-05-13 00:59:54     小编:

回顾和梳理了企业预算管理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为学者更加深入研究此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框架

预算的观念最早产生于1215年由英皇签署的《大宪章》,预算便成为政府自身的财务收支计划和公众监督政府的工具。企业预算管理的思想就源自于政府组织的预算控制制度。

一、国外企业预算管理发展历程

1.萌芽期

2.发展期

3.改良阶段

综上所述,企业预算管理随着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演进,其思想、内容不断的丰富,从预测观到控制观,再从控制观到战略观。笔者认为,虽然预算管理在部分企业的实施效果差强人意,但是就企业管理而言,预算管理有着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二、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发展途径

我国预算思想最早可能出现在周王朝的官厅会计中,当时只是一种极为简单的钱粮税赋的收支计划。真正的企业预算管理是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我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不再由国家一手把控,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是引进和传播西方的管理会计,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余绪缨的《管理会计》(1983)。余绪缨(1984)研究一般系统理论和管理会计的关系,认为预算管理是企业的计划和控制系统,包括编制、监督和矫正等三个要素。二是总结企业成本管理经验。

1994年我国《公司法》实施,标准着我国企业形式由工厂制为主导转向由公司制为主导。这一阶段,我国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王斌(1999)指出,全面预算管理体现出的是一种“权利共享下的分权”思想,预算本身不是目的,而应该作为企业战略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联系工具。他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预算管理模式。该模式表明企业在初创期时应以资本为预算起点,在成长期时应以销售为起点,在成熟期时应以成本控制为起点,在衰退期时应以现金流量为起点。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企业真正开展企业预算管理的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企业预算管理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加强,特别是国内学者一方面积极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企业管理工具、方法

三、结论和展望

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达成共识,但是很多企业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成效与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不是说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本身不科学,而恰恰是我们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没有真正的按照预算管理的思想严格来实施,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认识和实务上的盲区。在企业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的预算实施效果不太理想。李宝荣(2014)认为在实施过程中,许多企业未能深入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全面”二字,更多是在编制上下功夫,却将预算的执行控制、调整都疏忽了;二是高层决定预算。员工通常都不能参与其中,这样使得员工缺乏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未能真正做到全员“预算参与”。三是前期调研工作流于形式,作为计划经济的一个翻版。

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实务需要探索新型预算管理方法,多关注诸如作业基础预算、战略预算、滚动预算和网络预算等。今后的研究还是要将预算管理理论同企业预算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关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性质在实践过程中结果差异及其原因。预算行为或预算人文化,将预算作为财务会计的前瞻性信息都将未来企业预算管理的焦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