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契机与瓶颈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契机与瓶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1:46:02
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契机与瓶颈
时间:2023-08-07 11:46:02     小编: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旅游业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层次。草原旅游业亦如此,拉动了内蒙古的经济增长,吸纳了许多闲散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一、草原旅游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利与弊

(一)草原旅游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1.内蒙古大草原以其广阔无际、自然秀美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草原旅游是指以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规划、项目选择、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空间配量、游客引导等行为,它包括开发时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各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旅游者在目的地的活动行为。”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大片优质草场,是我国温带草原的主体,依托于此而发展起发达的畜牧业,跻身为全国四大牧场之一。“从东至西由草甸草原逐渐过渡至荒漠,期间亦伴有森林草原、沙地疏林草原、大漠戈壁,草原类型丰富多样,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景观观赏系统。”来到草原游玩的旅游者来说,都被它的广阔无垠所吸引,内蒙古草原成为夏季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2.独特的民族风情时草原旅游文化的另一大特色。蒙古族独特的游牧方式、独特的宗教信仰与传统的祭祀活动源远流长,华美的民族服饰,精致的装修风格,精彩的歌舞演艺,以淳朴天然的“乌兰伊德”(红食,即牛羊肉为主)和“查干伊德”(白食,即奶食品为主)为特色的餐饮文化,这些都在一代代人的延续与改良中成为了现代草原旅游文化的精髓。正因为独特而传统的民族文化,悠久源远的历史,让草原旅游文化不同于华夏民族其他的旅游文化,被刻上了天然的民族性。这是草原旅游文化得到青睐并且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重要原因,蒙古民族的智慧结晶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毅力都融合于草原旅游文化中,向世人展现出其他旅游文化所没有的魅力与不凡。

3.内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发展草原旅游的区位优势。从古至今,内蒙古高原都是绝佳的交通枢纽,在古代,它是通往丝绸之路至波罗的海的重要区域,而今,它是亚欧大陆的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华北、中北、西北)、内连八省(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外邻两国(俄罗斯、蒙古),是距离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三大旅游市场最近的草原旅游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政策的扶持,内蒙古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日趋完善,拥有多条重要的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国道公路和省道公路,机场建设也随之发展,而在今后几年还将陆续开通动车、高铁,这为内蒙古草原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交通区位支持。

4.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可以吸收大量闲散的劳动力,解决就业压力,最终形成规模效益。依托草原文化逐渐发展起来的草原旅游文化,提炼了数代蒙古民族智慧的精华。居住在苏木嘎查这类最基层的地方的农民、牧民,其中有很多掌握着祖传下来的蒙古手工艺技术,比如缝制蒙古袍、蒙古靴,制作蒙古画等,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这些很难进入市场被广为认知,而草原旅游文化的兴起为传统蒙古手工艺技术的发扬带来了机遇,更多的优秀民族工艺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得到推广。与此同时,草原旅游业为聚集在草原牧区的人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吸纳了劳动力,缓解就业问题,让草原旅游文化具有更实用而丰富的内涵。

二、草原旅游文化发展的弊

(一) 观念落后,品牌化创新化的意识淡薄

由于游牧民族本身的生活习惯与传统,导致对草原旅游的开发与利用的认识不足,逐水土而居的生活方式带给蒙古民族的不仅仅是豪爽热情的性格,还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思想闭塞,性情散漫。而传统的放养式畜牧方式,使得草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草场退化。许多中小型旅游企业并不注重长远,不掌握大局,只看眼前,不计后果,使得草原旅游始终无法形成大规模、重品牌、高收益的行业。

(二) 重复建设问题广泛存在

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还处于欠发达的阶段,由于政府投入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全面、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整体还有待提高、草原旅游开发的门槛过低等问题,致使草原旅游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不仅让远道而来的游人感觉到草原文化名不副实,也阻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同时,重复建设所产生的浪费与污染,更让草原旅游文化的充实出现尴尬局面。

(三) 旅游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从事草原旅游业的人,大都来自牧区,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草原牧区旅游。在这些从业人员中,真正学习过管理、旅游、民族学、生态学、经济学的人寥寥无几,他们思想守旧,创新意识薄弱,管理水平欠缺,无法很好地将草原文化――生态平衡――经济效益这三者很好的结合到一起,他们经营的草原旅游业带给游人的或许不是草原旅游文化应有的品质,而是落后与散漫的表现。草原旅游文化的未来,与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与素质水平密切相关,旅游业的前景也受制于这一因素。

(四) 草原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

首先,内蒙古草原旅游出现的时间较晚,发展较为缓慢,而其他省份的旅游区,有的甚至有几百年的历史,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行业,并能够很好地解决与其他两大产业的关系,同时协调文化与物质、原居住人口与外来旅游人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内蒙古草原旅游业虽有悠久的历史基本,但形成独立产业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暴露出各类问题。其次,无规划、无标准的开发,使得草原旅游或呈现饱和状态,或出现稀缺状态。以呼和浩特周边为例,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周围就设立了很多草原旅游景点,如辉腾锡勒、格根塔拉、希拉穆仁,它们之间相距也不过几十公里,这些景点食宿环境雷同,反而降低了草原旅游文化的深层意义,也出现了资源浪费的问题。最后,内蒙古周围其他省份的旅游业日趋完善,给原本滞后的草原旅游带来了空前的竞争压力。

三、草原旅游文化发展的策略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草原旅游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文所提草原旅游文化发展所处的瓶颈,如果仅依靠从业者的努力,是很难成规模化的,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从宏观的角度给予支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为草原旅游设定权利义务,可通过出台政策扶持那些中小草原旅游业,加大财政支出为草原旅游文化的保存和延续提供物质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来弘扬草原旅游文化。这样,才能够让草原旅游文化能够在一个安全、法制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水平与素质是当前草原旅游文化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环保意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把草原文化与草原旅游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布局,放眼全局,勇于创新,站在一个管理者的高度去经营――哪怕是规模很小的草原旅游景点,根据市场竞争规律和统筹管理的运用来从事这份工作;而作为草原旅游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从业人员势必有一颗热爱民族文化的心,把握机会去了解和学习草原旅游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与内涵,并通过旅游业的展开与发展,让所有前来草原旅游的人们都能够为草原文化深受感染。

(三)把旅游变成真正的体验活动

这种体验更多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的。具体到草原旅游文化,承载着就是游客,而作为经营者或管理者,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草原旅游文化通过对人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感觉的统一影响,带给人们一次永生难忘的回忆,以此来发扬草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草原旅游文化,让草原旅游文化走进大家的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